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古诗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你认识吗??
课件出示鹳雀楼图片,教师简介:?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雀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
2教师板书“登鹳雀楼”。?
这个题目里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你能给它组个词吗??
师:给鹳雀加上拼音,这三个字合起来念什么。诗题合起来怎么读???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我们先听一听这首诗好吗?教师出示课文朗读录音。(教师提前录好的)?
2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这首诗。?
3同桌之间互相读一遍,同桌如果读不对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并教一教她。?
4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教师正音。?
5(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这是课文中要求我们认识的字。带拼音你认识吗?指名领读。?
6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小组里交流一下,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7老师来考一考你们,教师打乱顺序让孩子认读生字。
?第一个字:依?
第二个字:尽.出示词语:穷尽??山穷水尽?
第三个字:欲。重点解释欲的意思
?第四个字:穷??重点问一下反义词?
第五个字:层?出示词语:层叠??层林叠翠
?8现在回到课文中。能不能把课文读得更正确??
9要想把古诗读得好听,得要注意古诗的节奏感才好。这首诗的节奏可以这样读(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一名同学来读。?
三理解意思,明白道理?
1作者登上鹳雀楼都看到了什么呢??教师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同学们,我们原来学过慢读想象的方法,大家慢慢读——百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看到太阳怎样啊?看到黄河怎样了??
把你看到的连起来就是诗的意思。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黄河入海流的情景。?
(出示视频:教师画外音:从青海发源的黄河,一路蜿蜒前行。到了壶口,已经流过4000多公里的路程。在这里黄河的舒缓和宁静,完全消失,水流突然变得激烈,浩浩荡荡流入大海,这就是黄河入海的壮美奇观。)?
3作者多么想看到这黄河入海的壮观场面啊,于是他才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是想要,千里目是千里远的地方,连起来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教师讲解:把词语的解释连在一起,也可以解释诗的意思,这样的方法叫做——注释法。?
4你认为作者再登上一层楼,能不能看到黄海入海流的情景?再登上两层楼呢?三层楼,四层楼,——?
(教师出示鹳雀楼和黄河入海口的图上距离,画外音:近千里,根本就不会看到)而作者用这句诗,只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师:想要说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用哪句诗?——?
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古诗读正确了,也知道道理了,是不是就能读出作者的心情了。?谁来试一试。指名试着读一读。?
读得已经不错了,就是觉得还差这么一点点,想不想听听老师是怎样
读的??
播放教师范读?
敢不敢挑战一下老师?练习一下,指一男生,一女生。学生评价。?6大家一起来挑战老师吧:提高一点难度?(出示有提示的背诵)?再加大难度还行吗??
(再出示无提示的背诵诗句)??
四,指导书写?
1听了你们这么动听的诵读,课文里的生字他们都跳出来,想和你们交朋友呢?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楼??黄??依??尽??层?学生开火车认读?
2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写字的时候要先干嘛?指名来分分类??左右结构的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比较难写,“楼”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
么??
3教师范写:老师写的时候,你们要认真看什么??学生先描一个,再认真写一个。?展台评价学生写的字?独立完成一个。?
再写一个“黄”字。?
学生认真完成剩下的三个字。“依,尽,层”。?
五,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作者是——。诗人王之焕的一生颠沛流,一生却写了很多赞美名山大川的诗句,今天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首。
?出示《凉州词》学生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