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10 21:5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交流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打火机、蜡烛、小竹条、玻璃片
【教学过程】导入:交待实验纪律:走进科学课堂,就像走进科学实验室,要像个科学家一样进行实验,操作小心细致,交流轻声细语。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 出示小苏打和白醋,问:观察一种物质可以有哪些方法?(看,闻,摸,听,感觉)强调观察的安全事项。(投影:不吃不喝)
2、 请各小组长上台领材料及记录单,仔细观察,并将观察结果仔细记录。(要注意发放材料的时机,先发给他们课堂会很难调控)
3、 反馈观察结果,及时修正不规范的记录用语。同时注意听的指导,并引导不重复反馈,强调补充发言。
4、 交流小苏打和白醋的用途。
二、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变化
1、 问:小苏打和白醋如果混合在一起,可能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根据原有经验进行猜测,是对是错不予以评论,留待实验验证。
2、 说明添加小苏打的分量以及添加的方法,并投影实验要求。
3、 小组长上台领玻璃片及记录单。
4、 开始实验,老师下组参与并进行指导。
5、 反馈,有什么与猜测是相符的,有什么是不符的,再引导不重复反馈。
三、气体验证实验
1、 提出问题:反应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小气泡,并有股冲力推动玻璃片发出响声,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气体)
2、 进行假设:课件出示几种常见气体的特征,有可能是什么气体呢?
3、 实验设计:要证明里面是哪种气体,可以设计什么实验来验证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肯定或是否定(不可取)。并指导操作方法。
4、 进行验证:小组长上台领材料,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5、 结论交流:实验结果,产生的气体导致火焰熄灭,瓶中的什么气体?引导学生表述的准确性,今天的实验可以验证气体能灭火,能否验证是何种气体,所以只能说可能是哪种气体。(科学的严谨和客观的体现)
6、 结束讨论:反应后,白醋还是原来的白醋,小苏打还是原来的小苏打吗,这是一种什么反应?(化学反应,生气了新的物质),再闻闻瓶中液体的气味,是否有变化。
四、课外延伸
做了本次的灭火实验后,你可以进行一个小发明吗?(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
白 醋 定义:
实验: 二氧化碳
小苏打 结论 :化学反应,生气了新的物质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让学生初步明白化学变化的第二个化学实验,这个实验不像上一次的实验给物质加热或燃烧一样,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知道加热过程中一般会产生哪些现象。这个实验涉及到学生不熟悉的小苏打和有些经验的白醋。如何上好这节课,在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本课我引导学生展开对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的研究。由于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己经对如何观察特品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我没有过多的和学生讨论如何进行观察,而是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只是在关键问题是给以提示。进行这样一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两种物质的特性和实验后所得的物质进行比较,好让学生更加明确的认识到有新的物质生成。
第二个环节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是一个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实验类型,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前我并没给学生明确的实验目的,只是让学生观实两种物品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学生根据这个实验目的,首先和以往一样设计了实验的方案并根据这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当学生将两种物品混合后,可以听到班级内暴起的惊叹之声。这时我适时的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学生们汇报了自己的发现,但是这个发现仅现于眼睛看到了,所以又为学生准备了第二份实验材料,让学生再做一次实验,不过在这个实验进行之前,我让学生明确了这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学生针对一问题展开的激列的讨论,最进行实验并得出了结讨,同时证实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是一种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的物质二氧化碳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