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10 22:0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内容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中第3课的学习内容,是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之后,从改变液体这个角度来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从本课的编排思路不难看出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从马铃薯在清水中沉,在盐水中浮这个矛盾开始,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研究问题,进行大胆推测和实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物体的沉浮也与液体有关。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课内容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再加上本课学习内容和实验都不是很难,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学习探究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所以我把本课的学习定位为一节自主探究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小组合作交流,来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物体的沉浮也与液体有关;
2.技能目标:掌握自制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提出问题,用实验来验证假设,体会到小组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验现象能够提出研究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来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的探究方法。
2.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物体的沉浮也与液体有关。
[教学难点]
探究盐水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原因。
[课前准备]
1.课件两个;
2.演示材料:两个水槽、1号盛清水、2号盛同样多盐水;两个不同大小的马铃薯;一个酒精灯;一个玻片;一个木夹;两个滴管;一盒火柴;一个烧杯盛400毫升的油;一个烧杯盛400毫升的糖水;一个烧杯盛400毫升清水;
3.分组实验材料:18个500毫升的烧杯;9个玻璃棒;9个马铃薯;小袋盐若干。
[教学过程]
  一、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1.创设情景:把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入1号水槽和2号水槽中,让学生“猜猜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教师演示实验,生观察实验现象:马铃薯在1号水槽中沉,在2号水槽中浮。
3.引导质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
4.生提出问题,师板书。
1、2号水槽中可能是盐水?
2、为什么盐水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3多少盐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5.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将来当一名科学家的志向。
二、实验验证,研究问题
1.实验一:验证2号水槽盛的液体可能是盐水。
(1)学生猜想验证的方法;
(2)指导学生进行尝和用加热的办法进行验证;
(3)引导总结检验液体的常用方法。指出用尝的办法必须确保对人体没有危险,用加热的办法进行操作的注意事项,注意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实验。
2.实验二:自制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
(1)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2)全班交流实验方案,教师介绍实验器材,提示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验证,教师巡回指导。
(4)生汇报:放入食盐的量足够多,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用天平称量的方法认识:同体积的盐水比清水重。
(5)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评价。
3.联系实际生活,揭示死海的秘密。
(1)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遇到的盐水浮力比清水大的事例。
(2)观看有关死海的材料,揭示其中的奥秘:水中含盐量越大浮力越大。
三、拓展实验,解决问题
1.出示糖水,思考猜测:“马铃薯放入糖水中是沉还是浮?”
生讲解理由,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液体密度大于水时才有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2.设疑:如果把马铃薯放在油中,会沉还是会浮。因为要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有一定难度,所以可让学生先思考再讨论可能出现的现象和原因,再通过实验来验证,师相机引导总结液体的密度小于水时,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3.引导学生根据马铃薯在清水、盐水、油中的沉浮情况,思考总结物体的沉浮与液体也有关系。
四、课外延伸,巩固运用
布置挑战实验:如何让铜钥匙浮起来,并且写出实验过程,激发探究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激励,总结提升
老师对各小组所得花的数量进行评价,以此来激励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板书〕
沉?
马铃薯在水中是
浮?
在清水中 沉
马铃薯 在盐水中 浮 盐水比清水重
在油中 沉 油比水轻
物体的沉浮与液体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