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3 圆柱与圆锥的复习课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3 圆柱与圆锥的复习课西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11 08:3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分析学情和文本
课 题
圆柱圆锥体积的复习课
课型
复习课
第几课时
主 备 人
参加人员
教学内容
圆柱圆锥体积的复习课
新知生长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推导公式及应用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道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公式的由来,能进一步掌握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2、能综合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简单和略带变式的实际问题。能理解并运用等积变形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并灵活运用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突破难点。
二、落实三先三重
环节
教学流程设计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两种立体图形,分别是(师出示事物让学生讲出)圆柱体和圆锥体。求它们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求它们的体积。板书:圆柱圆锥的体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它们的体积。板书:复习。




复习一:公式推导再现,比较体积、底面积、高的关系
师:为了能够快速的计算物体的体积,所有的立体图形都有体积公式,圆柱和圆锥也不例外,谁还记得它们的体积公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
V柱=sh V锥=1/3sh
=πr2h =1/3πr2h
师:两组公式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生:圆锥有要乘三分之一
师:对了,所以我们常说,看到圆锥体,就要写上1/3.
根据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说一说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师:公式是怎样的来的?大家还记得吗?请在四人小组内说说看。
生汇报,师用演示重温圆柱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引导学生说出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的结论。
(1)说一说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柱3锥1)
等底等积的圆柱和圆锥高之间的关系。(锥3柱1)
等高等积的圆柱和圆锥底面之间的关系。(锥3柱1)
(2)练一练:
练习1:填空
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积相差60立方分米,圆柱体积是( )立方分米,圆锥体积是( )立方分米。体积和是( )。
练习2:选择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积,圆锥的高是12厘米,圆柱的高是( )厘米。
A.12 B.36 C.6 D.4
练习3:判断
  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高的比是2:5,底面积的比是5:2。( )
设计说明:提供关键词,让学生比较准确地表述圆柱圆锥的推导过程,降低了不善于表达,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那些学生的表述,理解难度。通过对本题练习题的充分表述,及归纳推导体积公式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巩固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转化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并正确地进行计算,及解决后面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复习二:实践活动动手转动求形体的体积
教师导入:生活中有种有趣的现象,通过一些平面图形的旋转可以成为立体图形,那个同学说说圆柱和圆锥分别由什么图像旋转的来的?
1.让学生实验带回来的学具进行旋转,说出旋转之后得到的形体,明确条件。长方形旋转得到圆柱,请同学指出哪条是高,哪条是底面半径。直角三角形绕直角边旋转得到圆锥,要学生区分高和半径。
2.小组互相检验,然后对自己得到的数据进行求积计算。(只列式不计算)
3.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设计说明: 学生只有自己亲手操作才能更有体验。这个操作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平面图形与空间立体图形的关联,而且清晰判断绕谁旋转,谁就是高,水平的那条边长就是底面的半径,只有这样明确了、熟悉了,才更好的与空间想象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学生能准确说出条件就证明他已经懂得,不计算是为了节约时间解决下面的问题
复习三:解决问题
师: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知识真多,把这些知识学以致用解决生活的问题最能体现它们的价值了。大家有信心来挑战一下解决问题吗?我们先来回忆一下经典的解决问题有哪些类型?
板:体积求重 等级变形 图形的分合……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经典的数学问题吧。
1.问题呈现:一个圆柱形蛋糕高5厘米,把它分成两层后表面积增加了24平方厘米。请问这个蛋糕原来的体积是多大?
2.指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明白是属于哪类题目?
3.用演示,体验分成两份后表面积的增加情况。(多了两个底面积)再拼成一段。少了两个底面。
4.请同学说解题思路。
5.在原来题目上进行变式:把两个底面相等的圆柱拼成一个大圆柱,表面积减少了40平方厘米,拼成后的大圆柱长3分米,拼成后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减少两个底面,注意单位)
6.智慧挑战:一个半径是3厘米,高是9厘米的圆锥形容器里装满水,把它倒入半径是2厘米、高是15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里,水深是多少厘米?
(指引学生审题剔除多余条件,不受无用条件的限制和影响)




五、综合练习
1.填空:
(1)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是4厘米和3厘米,绕着长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的是( ),体积是( )立方厘米。
(2)高和体积分别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如果圆柱的底面积是18平方厘米,那么,圆锥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判断:
(1)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
(2)圆锥体积一定比圆柱体积小。( )
(3)圆柱体积比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多2倍。( )
(4)底面积相等的圆柱和圆锥,它们高的比是2:9,它们的体积比是2:3.( )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有一根底面直径是6厘米,长是15厘米的圆柱形钢材,要把它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零件。要削去钢材多少立方厘米?
(1)列式解答,并交流解题思路。
(2)引导分析,找一找相同点,小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设计说明:这三组练习题各有特点,第一组是面积的应用和体积的变式练习,意在让学生让学生区别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应用。第二组是利用等底等高圆柱圆锥的体积关系来解答的变式题。第三组是通过渗透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理解并运用等积变形来解决相关的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问题的解决过程,加深对数学的理解。这三组练习题的设计,不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训练,而是从低到高,体现了一定的层次。特别是第三组的练习,重在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多种方法来解答,意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和灵活性。




小结,谈收获。
师:这节课是复习课,我们是按照什么思路来复习的?
引导学生说,教师板书:忆----练----得
师:以后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自己复习,相信同学们都能自己整理知识。
师:能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吗?
机动练习
让学生对照解决问题的类型,还有体积求重没有联系到,四人小组内自己设计题目练习。
四、构架清晰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