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小调》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演唱《沂蒙山小调》,掌握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能力目标:能唱出带有山东民歌风味儿的《沂蒙山小调》,并能为本歌曲创编(改变)歌词。
?教学重点:能唱出带有山东民歌风味儿的《沂蒙山小调》。
?教学难点:唱出带有山东民歌风味儿的《沂蒙山小调》,初步掌握“鱼咬尾” 的音乐创作手法。
教学准备: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相互问好
2、(放沂蒙山风光介绍片)边放老师边介绍:“同学们,很高兴我们又在一起学习了,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大山里看看,听听来自大山里的声音。你们听,多美呀!”
3、师:这首歌曲是哪个地区的民歌?歌曲向大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生答:山东沂蒙山区;歌颂了沂水、蒙山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幸福生活)。
(出示课件)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非常好听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4、师:同学们,这段熟悉的旋律经常回荡在很多电视台的晚会上以及多项大赛中。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播放陈思思视频)。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段旋律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首歌曲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背景呢?
5、(出示课件)介绍歌曲背景。
师:从大家的表情中,老师感觉到你们被这美妙的歌声吸引了。有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吗?(生答)老师查了一些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请一名同学读一读歌曲背景)。
6、师:那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
二:学唱歌曲(出示歌谱)
(一)、学习歌曲旋律。
1、用“呜”哼唱旋律。
师: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琴声,轻轻地用“呜”来模唱旋律,唱时要做到面带微笑,气息连贯流畅,声音柔和圆润。
2师提问:这首歌曲的拍子有什么特点?(介绍变拍子:在歌曲或乐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现,叫做变拍子)。划拍跟随琴声哼唱一遍。
3、观察旋律特点
师:刚才大家唱了旋律,不知大家发现它的规律没有?(师边唱边板书几个小节的旋律,用重音提示,然后请学生回答)。介绍鱼咬尾(出示课件),之后再唱一遍旋律。
(二)、学唱歌词(出示歌谱)
师:同学唱的真好,现在请随老师的琴声完整的把歌词唱一遍(加入三段歌词) 。
1、学生没有掌握的地方要重点解决,唱准长音的时值。
2、结束句的速度慢一倍,应提出来练习。
(三)、歌曲处理:
1、(出示课件),思考:
①、歌词中的“那个”有没有实际意义?
答:没有,只是民歌中的衬词。
②、歌词中有哪些儿化音?
答:地儿、子儿。
③、歌词中每个乐句最后一个字的演唱有什么特点?
答:一字多音——拖腔。
师总结:歌曲中的衬词表达了欢快喜悦和抒情的情绪;儿化音是当地人的习惯用语,自然而富有地方特色;拖腔则增加了音乐的延伸与流动。正是有了这些,才将更浓郁的地方特色用歌声带给了听众!
2、师:同学们,我们请出山东籍的彭丽媛老师为我们演唱《沂蒙山小调》,听听她是怎么演唱衬词、儿化音和拖腔的,听听她又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歌颂与赞美的。(出示课件,播放音乐)
3、师:我们现在就站在沂蒙山上了,这儿青山绿、牛羊成群,我们的心情一定是愉悦、惬意的!那么,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大声把心中的赞美唱出来吧! (随琴声有感情地再唱一遍)。
三:拓展
1、“我是小歌手”
师:同学们今天的演唱令老师非常满意,我更想听听小歌手的单独演唱。有谁愿意一展歌喉,选择你最喜爱的一段歌词,为大家献唱一段呢?(请一位同学演唱,及时评价)
2、“我是词作家”
(出示课件)师:同学们,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热爱眉山吗?那就帮歌曲重新创编一下歌词,填上你们对眉山的热爱吧!(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即兴创编,之后请个别同学演唱自己填词的歌曲,并加以肯定与赞扬)。
3、师:老师也填上了两段歌词,邀请同学们一起来唱一唱!(出示填词歌谱,随琴声演唱)。
四、 总结下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徜徉在歌声的海洋,获得了音乐的美好享受!在我国的民歌宝库中,还有许多像《沂蒙山小调》这样优美动听的曲调。老师期待和大家共同学习!让我们再次唱响《沂蒙山小调》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出示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