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7下 5.1.3演唱 小放牛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7下 5.1.3演唱 小放牛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2-10 15:0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北民歌《小放牛》唱歌综合课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学唱《小放牛》,在聆听、模唱、学唱活动中逐步感受歌曲幽默、风趣音乐情绪,了解歌曲表现的民族生活气息。
2、通过聆听、模唱、探究、演唱、评价活动,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了解歌曲的创作特点,更加喜爱民族歌曲。
3、掌握休止符、切分节奏难点,了解“换头合尾、同头换尾”的民族音乐创作手法,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较好的表现。
教材分析:
歌曲《小放牛》,选自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调集萃”中的一首可供学习欣赏的河北民歌。
歌曲是流行于河北民间的歌舞小戏。属于小调中的儿童民歌,音乐轻快活泼、诙谐幽默,内容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俏皮的牧童故意留难的“对歌”情景。
前四句问了四个历史常识问题,后四句一一作答。颇有地方特征和亲切感,曲调是典型的“上下、上下”结构关系,第一、三乐句第2小节的后半拍起唱,一下子活跃了乐意;第三乐句第1小节的“下五度”移位,增加了旋律的动力。歌曲词曲结合紧密,是一首南北各地家喻户晓的优秀歌曲。
学情分析:
七年级四班是年级中的普通班,40人中,男同学22人,女同学18人,平常课堂行为习惯较好,但班级整体“课堂灵动”活跃度不够,大部分同学表现欲望不强,对于音乐“双基”能力欠缺。期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面向全体学生,能较好地调动孩子们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学会歌曲,学好歌曲,并且了解歌曲的相关文化,更好地理解民族民间音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用欢快诙谐的歌声演唱《小放牛》,激发对民歌的喜爱。
难点:切分音 0 x x ; 八分休止符 0
一字对多音的练习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方法:讲授、聆听、鉴赏、模唱、创编等
教学过程:
一、对唱游戏 导入新课
问答游戏:(万 春 学 校 什么 时候 修 ?万 春 学 校 20 16年 修 ;学 校 校训 是 什 么 ?勤 勉 博学 传承 开 拓 ;万 春 学 校 哪个班 最 牛 ?万 春 学校 七四班 最 牛 !)——贯穿发声练习(声音强弱力度要求与对比,逐步加入“音高问答”练习)
二、学唱歌曲 突破难点
1、教师范唱——初步感受情绪、强弱、速度?
2、听录音范唱——用体态律动、表情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可以随教师指挥图示划拍、或身体律动等)
3、复听录音——分几个乐句?每一乐句之间有什么对比?(见黑板板书四乐句)并轻声哼唱进行对比、交流。
4、再听录音——分组:1-2组唱问句;3-4组唱答句
5、随钢琴伴奏,放慢速度用“lu”音模唱旋律
6、分乐句学唱旋律:
1、2乐句难点:切分音 0 x x ; 八分休止符 0
3、4乐句难点:换头合尾、同头换尾
7、填词练唱:
歌词赏析——理解歌词内容(介绍、了解歌词蕴含的历史典故及文化内涵,并体验歌曲“幽默风趣”的风格特点)
随钢琴放慢速度填词学唱——咬字、吐字,音准、节奏,音色、发声位置及状态的基本要求
随录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歌曲的连贯性处理,巩固并熟练地表现歌曲
三、复习反馈 拓展延伸
1、创作歌词:“小放牛”作为民歌的一种音乐体裁,激发创编歌词热情,并试着唱一唱
2、有感情地连贯地演唱歌曲,分组对唱歌曲
3、拓展京剧传统折子戏《小放牛》,戏曲与民间音乐的(对比)联系
4、分组对唱歌曲,小结并结束本课(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伴随民族音乐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