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 《红楼梦》1.作者:清朝曹雪芹、高鹗。?
2.内容: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价值:歌颂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敢于抗争的精神,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地位:思想性强、艺术性高,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红楼梦》主要人物结局概况贾母去世王熙凤被休,悬梁自尽而亡。贾元春芳陨寂寞深宫中 贾宝玉出家
做了和尚林黛玉抑郁多病而死贾府最高权位者贾府的实际施政者贤德妃
贾府最大靠山 小说男主角
大观园中唯一男性倾国倾城
才气过人材料三贾府的衰败过程和衰败原因其实是康乾盛世开始衰败的缩影,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问题探讨:
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说明了什么?拓展延伸1·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
(1)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扩大,市民对通俗文化的需求量增大
(2)工商业市镇繁荣,经济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印刷术)
(3)文化专制的结果二 昆曲与京剧艺术1 清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了清代,进入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1)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二 昆曲与京剧艺术1 清代戏曲艺术的发展(2)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二 昆曲与京剧艺术2 昆曲(1)昆曲的流行与发展: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明朝万历末期,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
?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了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政治历史剧,内容感人,情节跌宕,词曲雅致,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明末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深刻描写南明王朝的兴亡与明朝的覆灭。《长生殿》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唐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二 昆曲与京剧艺术2 昆曲(2)昆曲的特点:
既集中体现了南曲轻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二 昆曲与京剧艺术2 昆曲(3)昆曲的衰落:
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步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上演的剧目也多是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为宫廷和贵族所观赏,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课堂笔记2·昆曲起源:苏州一带的昆山腔
代表作:汤显祖《牡丹亭》
洪昇 《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特点:(1)兼南曲的轻柔婉转与北曲的慷慨激昂一体。
(2)将诗词歌赋文学形式进行糅合。
衰落: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今日昆曲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二 昆曲与京剧艺术学习新知3 京剧的形成和发展1)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得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调高亢爽朗,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一时誉满京城。2)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3)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京剧四大行当生 旦 净 丑生
戏曲术语,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
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生的名目最早见于宋
元南戏,指剧中男主角,与元杂剧的正末相当。
清以后又衍化为老生、小生、外、末4个支系。另有红生一行,主要扮演关羽,因勾红脸,故又称红生。生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除净、丑以外的男性角色称为生行。按其扮演的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大致分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和娃娃生几类。生除了红生某些勾脸的武生之外,其他都是素脸,也就是内行说的"俊扮"。
“生”的分类小生扇子生冠生穷生雉尾生老生扮演青年男性;动作基调为风流倜傥,秀逸飞动。扮演儒雅潇洒的青年书生,唱、念、做诸功并重冠生,是昆曲特有的行当扮演穷愁潦倒的落魄书生,如川剧《彩楼记》中的吕蒙正。因常在帽盔上插两根雉尾而得名,唱、念、做、打诸功并重。如《群英会》中的周瑜。老生,扮演中年以上、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 旦
京剧旦角是京剧中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
身份的女性的一类角色的总称。旦角又分为正旦、
花旦、花衫、刀马旦、 武旦、老旦等专行。
“旦”的分类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花衫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如《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表演以做功、说白为主,说白主要是京白,韵白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刀马旦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较重唱、做和舞蹈。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武旦扮演擅长武打、勇武的女性。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使用特技"打出手"。花衫是上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老旦老旦专门扮演老年妇女角色的行当。演唱用本噪,唱腔与老生接近,但具有女性婉转迂回的韵味。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净
净角都是大花脸,看起来很不干净,不干净的反面就是干净,因而名“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为以主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有胆识、计谋的,例如曹操。
净角是京剧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宏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京剧形成以后,对净角的表演艺术进行了磨炼和提高,扮演人物的范围不断扩大,艺术上更为丰富和成熟。根据净角所扮演的人物身份性格及其艺术、技术特点,又分大花脸、二花脸和武花脸。 丑
丑角是中国戏剧的一种程序化的角色行当,一般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的角色。文丑以做工为主,武丑以武打为。和净角中的三块瓦之间的区别不明显。
《同光十三绝》——清朝的娱乐巨星课堂笔记3·京剧起源: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
形成:道光年间
特点:(1)吸收昆曲、秦腔、京调以及汉调的优点
(2)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拓展延伸2·明清时期戏剧繁荣的原因
(1)社会长期稳定,市民阶层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市民生活需求
(2)多个朝代的文化积累
(3)历代艺术家的改革与创新你知道近现代最有名的京剧演员是谁吗?他最擅长扮演什么角色呢?梅兰芳《贵妃醉酒》相关链接 大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呢?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泱泱五千年,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应该勇敢地担负起传播与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以经典浸润人生,以诗文陶冶情志,以心灵传承文明,共同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这份足以感动人类和后世的珍贵文化遗产。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各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其中古典小说创作高峰出现在( )
A.汉代 B.唐代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当堂检测D 2.描写封建家族的衰亡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的著作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C3.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反映出( )
A.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B.作者对旧制度和传统礼教的批判
C.作者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刻同情 D.作品对人民的反抗精神予以肯定B4.19世纪初期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句话说明了( )
A.饱读诗书没有价值 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一读
C.《红楼梦》能替代其他一切文学作品 D.《红楼梦》已被纳入科举考试的范围B5.乾隆时,北京百姓“所好为秦声、罗、戈,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这说明
( )
A.昆曲已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B.京剧已经形成
C.中国地方戏曲丰富多彩 D.北京是休闲文化中心A6.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间是( )
A.唐朝贞观年间 B.明朝洪武年间
C.元世祖时期 D.清朝乾隆年间D昆曲与
京剧艺术(作者、成书时间、影响)昆曲《红楼梦》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京剧清朝: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明朝:汤显祖《牡丹亭》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19世纪中期:京剧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