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0 19:3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一)背景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2.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3.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LOGO 执照上写明了沙立目一家开垦干地八亩,其坐落于打麦冲;对这块地永远免收赋税。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黄河山东段至聊城至河口地区河汛图清朝治水图康熙帝亲政后,
极为重视治河的问题,
他把治河、三藩、漕运
列为三件头等大事,
“书而悬之宫中柱上”,以备日夜观看思考。水利兴修LOGO基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康熙皇帝一生文治武功,将清王朝带入了“康乾盛世”的辉煌,但历史时间最长,对民生福祉最密切的当属治理黄河。康熙以治理黄河为中心,全面兴修水利,前后历时三十多年,六次南巡,阅示河工,取得了重大成绩。LOGO基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莆田人陈鸿在《国初莆变小乘》中说:“番薯亦天启(明熹宗朱由校)时番邦载来,泉入学种,初时富者请客,食盒装数片以为奇品。”
钟桐山湖北《武昌县志》说:“高宗纯皇帝(乾隆皇帝)特饬(chi)中州等地给种教艺,俾佐(bi zuo)粒食,自此广布蕃滋。”当时在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在河北有大批旱地改为水田种水稻。粮食种植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每亩可得几千斤,
胜种五谷几倍。种一收千,其利甚大。推广高产作物LOGO基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清康熙年间(1662~1722),福州城区有烟丝店十几家,年产烟丝约3.6吨。在福建永定县,条丝烟作坊曾达到千家以上。山西曲沃的烟丝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由此推动和促进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兴旺发达。药材茶叶烟草甘蔗棉花经济作物水利兴修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地得到开垦耕地面积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改进种植技术,
改良新品种,
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业发展的表现“湖广熟,天下足”谚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宋代清朝清朝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食基地。“苏湖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LOGO基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意义:
(1)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3)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思考3.对比P42-43宋代手工业、P69明代手工业、P97清代手工业的内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发展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1.同学们,请阅读课本《清代纺织图》,谁能说出图中纺织生产的流程?
2.这种手工生产和一般的家庭手工生产有何不同?
3.大家知道这些劳动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4.清朝前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那么,当时最有名的手工工场有多大规模?
规模更大,分工更细。雇佣关系!!!五六百张织机手工工场的特点?
规模大、
分工合作、
雇佣关系清棉、梳棉、并条、细纱、整经、浆纱、穿经、织造、整理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发展的表现(1)清朝前期,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传统手工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二)商业发展的表现“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舟楫塞港,街道肩摩”“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阅读书本第98-99页,
小组讨论清初商业发展的表现,
并将其用树状图结构表示。盛泽镇苏州汉口镇清朝前期天下四大镇
清初,广东的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的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湖北的汉口镇,以“船码头”著称;河南的朱仙镇,以集商贾繁业。被并称为前期“天下四大镇”。佛山此时作为广东冶铁业中心的地位已经形成,为虎门、广州、崖门等处炮台承造的八千斤大炮,在鸦片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石湾陶瓷业入清以来发展更快,产品在千种以上。雍正乾隆之际,景德镇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各户间根据所作之器分为十八作;此外附属各专业户,如柴户、匣户、白土户、青料户等又共有十六个户种,可见分工之细密。汉口在清初方兴,“有铁行13家,铁匠5000余名”,制铁业规模也不小。朱仙镇的制曲业、酿酒业、年画业、染纸业素称发达。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二)商业发展的表现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城镇,如吴江县的盛泽镇、湖北的汉口镇。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形成了大的商帮:山西晋商、江南徽州府徽商。LOGO乔家大院全景图形





帮晋商,俗称“山西帮”,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徽商贾而好儒,富甲一方。材料一: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三、人口的增长1.增长1.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2.社会安定,人口数量增加表现:
1.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
2.乾隆末年,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1/3.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简表三、人口的增长材料三: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三、人口的增长2.问题三、人口的增长影响1.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2.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3.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商业:商业发达人口的增长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带来的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 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本课小结1.(江苏南通中考题)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A.棉纺织基地的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C随堂演练2.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俄国和日本。下列选项对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C3.(四川内江中考题)下列现象不能够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是( )
A.外来农作物玉米、甘薯等的引进
B.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C.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
D.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业中心A4.明清商业兴盛,请问哪两个地方的商人最为活跃( )
A.山西和徽州商人
B.广州和北京商人
C.湖南和新疆商人
D.福建和浙江商人A5.清朝统治者虽然起源于渔猎民族,但其重视农业的程度一点也不逊色于汉族王朝,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清朝前期重视农业发展的帝王不包括( )A.皇太极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