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2.通过对史料和地图的学习,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3.通过史料的学习,了解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度的创设、隋朝的灭亡。
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1.一举成名中的“举”是什么意思?罄竹难书这一成语的典故是?“福手福足”是幸福的意思吗?
2.上册书中你学过哪些朝代是由结束分裂走向统一的?
学生回答。
教师: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东汉以来中国历史又进入大分裂时期,大分裂之后,隋朝向我们走来,那隋朝将带给我们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
(二)新课教授
出示学习目标。
展示:1.平陈立业--统一篇
出示任务:学生阅读教材“隋的统一”一目,说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何时统一全国,统一的标志是什么,统一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
教师:通过地图的演示,引导学生理解隋朝建立与统一的过程。分析隋朝统一的意义?
小结:隋朝建立,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这为隋朝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那隋朝的国力发展如何呢?
2.开皇之治—强盛篇
出示任务: 学生阅读教材
展示:有关隋朝经济富庶的图片史料。
回答:隋朝的经济为何如此繁荣?
反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与交流。
措施:(1)发展经济;(2)编订户籍;(3)统一南北货币和度量衡制度;(4)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教师设疑:这些措施的实施又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结果?
师生共同总结:隋朝实施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小结:隋朝取得如此大的发展,需要优秀人才为国“出谋划策”,那“优秀人才”如何选拔呢?进入
3.千秋伟业—创新篇
出示任务:让学生阅读教材“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一目
展示: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的不同:说出隋朝在选官上有何创新?原因如何?
反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学生的回答。
教师: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主要看门第,不问才华,弊端明显。所以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开始进行分科考试,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到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凭考试成绩录取选拔,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教师设疑:这种新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取士最受哪些人的欢迎?有什么积极作用?
学生交流
教师:此后科举制不断“完善”,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1300多年。
小结:经过隋文帝的“治理”,隋朝社会繁荣,国力强盛。隋炀帝继位后,急于建功立业,利用手中的钱、粮、权开始大兴工程。605年,隋炀帝的一声令下,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大运河就开通了。
出示大运河任务:学生自主学习
同学们阅读“开通大运河”一目,指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出示任务:PPT呈现大运河图,学生根据教材完成填空,并勾画出大运河简单示意图。
教师: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三点四段五河流,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教师设疑:有人说大运河“功在千秋,罪在当时”,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学生小组交流,自由发言。
提示总结,评价历史事件必须“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古老的运河在今天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更为南水北调做出了贡献。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段运河比隋朝大运河短了一段。
教师:大运河还经过山东省,看图片。有首诗说隋朝的灭亡就是因为大运河导致的,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进入:
4.急功近利—灭亡篇
出示任务:学生阅读教材“隋朝的灭亡”一目
引导学生分析回答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材上适当标注,归纳回答。
教师: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滥用民力。他每年都征发大量的劳动力,去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三次征辽。兵役劳役繁重,破坏了生产。人民忍无可忍,发动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害,身死国灭。
小结:隋炀帝因实行“暴政”,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我们要全面地看待这些历史事件,客观评价隋炀帝。
(三)课堂小结:
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必须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文武之道,有张有弛。只有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安定,国家才能强大,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当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以民为本,民生旺则国家强。最后借用本节课的一个词语送给大家,希望不久的将来同学们都能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