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 相交线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 相交线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10 17:0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名言欣赏:
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培根
观察这些图片,你能否看到相交线、平行线?

提出问题
这里有一把剪刀,握紧剪刀的把手,就能
剪开物体,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提出问题
5.1.1 相交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下册




目标导航
1.理解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
2.掌握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的性质进行角的计算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剪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如果将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合作探究
二、探究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
(1)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了几个角?
O
C
A
B
D
(2)将这些角两两配对,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根据这种位置关系将它们分类.
合作探究




1
2
A
C
D
O


3
4
B
如图,∠1与∠2有一条公共边OA,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邻补角
二、探究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
合作探究






1
2
3
A
B
C
D
O
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____________,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图中∠1的邻补角有___________.
反向延长线
∠2, ∠3
一、邻补角的概念
得出结论




1
2
A
C
D
O


3
4
B
如图,∠1与∠3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1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对顶角
二、探究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
合作探究





1
2
A
B
C
D
O
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定点,并且其中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图中∠1的对顶角是______.
反向延长线
∠2
二、对顶角的概念




得出结论
例 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1
2
C



1
2
D
D




1
2
A




1
2
B



方法总结:对顶角是由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
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构成对顶角.
典型例题
1下列各图中,∠1和∠2是邻补角吗?为什么?





(1) (2) (3)








1
2



1


1
2
2






即学即练



1



2
(2)
(3)
(4)



2
1
(1)



1
2

(5)
1
2





1
2











2、下列各图中,∠1和∠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




即学即练
猜想:对顶角相等
C





O
A
B
D
4
3
2
1













问题:∠1 与∠3在数量上又有什么关系呢?

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
思考:你能利用有关知识来验证∠1 与∠3的数量关系吗?
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因而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
合作探究
O
A
B
C
D
4
3
2
1


















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如图),试说明:∠1=∠3, ∠2=∠4.
解:∵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
∴∠1+∠2=180°
∠2+∠3=180°,
∴∠1=∠3.
同理可得∠2=∠4.
应用格式:∵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
∴∠1=∠3,∠2=∠4.
合作探究
想一想:图中是对顶角量角器,你能说出用它测量角的度数的原理吗?
对顶角相等
合作探究



B


A
C
D
O




1
2
3
4


1.有公共顶点
归类
∠1和∠2、∠2和∠3、∠3和∠4、∠4和∠1
∠1和∠3、
∠2和∠4、
1.有公共顶点
位置关系
邻补角
对顶角
2.有一条公共边
3.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2.没有公共边
两直线相交
3.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名称
考虑角的位置关系可从角的顶点和角的边入手!
温馨提示:
数量关系











合作探究




1
2
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 ∠4的度数.
3
4


a
b
解:因为∠1+∠2=180°(邻补角的定义),
所以∠2=180°-∠1=180°- 40°=140°;
由对顶角相等,得∠3=∠1=40°,
∠4=∠2=140°.
典型例题
掌握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1 = ,
求∠2 ,∠3 ,∠4 的度数.









1
2
3
4
a
b
O
变式2 若∠2是∠1的 3.5倍,
求各个角的度数.
变式1 若∠1+∠3= 80? ,
求各个角的度数.
变式3 若 ?1: ?2 = 2: 7 ,
求各个角的度数.
变式练习
五、练习小结
如图,取两根木条a,b,将它们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两条直线,就得到一个相交线的模型.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邻补角与对顶角吗?两根木条所成的角中,如果∠α=35°,其他三个角各等于多少度?如果∠α等于90°,115°,m°呢?
典型例题
五、练习小结
如图,取两根木条a,b,将它们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两条直线,就得到一个相交线的模型.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邻补角与对顶角吗?两根木条所成的角中,如果∠α=35°,其他三个角各等于多少度?如果∠α等于90°,115°,m°呢?
解:若∠α =35°,其他三个角分别为:145°,35°,145°.
若∠α =90°,其他三个角分别为:90°,90°,90°.
若∠α =115°,其他三个角分别为:65°,115°,65°.
若∠α =m°,其他三个角分别为:(180-m)°,m°, (180-m)°.

典型例题
1.如图,直线AB、CD、EF、MN相交,若∠2=∠5,
找出图中与∠2 互补的角.
F
N
C




E
A
B
D
M








1
2
3
4
5
8
6
7
解:∵ ∠1+∠2=180°
∠2+∠3= 180°
∴∠2的补角有∠1和∠3
∵ ∠5+∠8=180°,
∠5+∠6=180 °且∠2=∠5
∴∠2的补角有∠6和∠8
变式练习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若∠1 +∠5=180°,找出图中与∠1 相等的角.
D
B
E



O
A
C
F
解:∵ ∠1= ∠3(对顶角相等)








1
2
3
4
5
6
8
7
∠5+∠8=180 °且∠1 +∠5=180°
∴∠8= ∠1
∵ ∠8= ∠6(对顶角相等)
∴∠6= ∠1.
变式练习
五、练习小结
谈谈你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认识.























角的名称
邻补角
对顶角
位置关系
2.有一条公共边
3.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1.有公共顶点
1.有公共顶点
2.没有公共边
3.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
邻补角互补
对顶角相等



相同点
都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都是成对出现的
不同点
对顶角没有公共边,而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两条直线相交时,一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而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课堂小结



1.找出图中∠AOE的邻补角及对顶角,若没有请画出.



A
B
C
O
D
E






F
解:邻补角是∠EOB和∠AOF;
对顶角是∠BOF.
检测目标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40°,∠BOC=110°,求∠2的度数.
解:因为∠1=40°,
∠BOC=110°(已知),
所以∠BOF=∠BOC-∠1
=110°-40°=70°.
因为∠BOF=∠2(对顶角相等),
所以∠2=70°(等量代换).

注意:隐含条件“对顶角相等”.
变式练习

3.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1)写出∠AOC, ∠BOE的邻补角;
(2)写出∠DOA, ∠EOC的对顶角;
(3)如果∠AOC =50°,求∠BOD ,∠COB的度数.



A
E
D
B
F
C
O
解:(1)∠AOC的邻补角是∠AOD和
∠COB;∠BOE的邻补角是
∠EOA和∠BOF.
(2)∠DOA的对顶角是∠COB;
∠EOC的对顶角是∠DOF.
(3)∠BOD=∠AOC= 50°;
∠COB=180°-∠AOC=130°.
检测目标

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EOC=70°,
OA平分∠EOC,求∠BOD的度数.



A
B
C
D
E
O
解:∵OA平分∠EOC,
∴∠AOC= ∠EOC=35°,
∴∠BOD=∠AOC=35°.
检测目标



5. (应用题)在下图中,花坛转角(红色标注的角)按图纸要求为135°;施工结束后,要求你检测它是否合格?请你设计检测的方法.


1


2
解:方法一:
检测∠1是否为45°;
方法二:
检测∠2是否为135°.
检测目标

拓展题:观察下列各图,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
⑴ 如图a,图中共有 对对顶角;
⑵ 如图b,图中共有 对对顶角;
⑶ 如图c,图中共有 对对顶角;
⑷ 研究⑴~⑶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的对数之间的关系,猜测: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
对对顶角;
⑸ 若有1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 对对顶角.
图a
图b
图c



2
6
12
n(n-1)
90
检测目标
我们已经站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为了实现心中的远大目标,我们正努力拼搏着。成功属于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人。相信自己!
教师寄语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教科书中相关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