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9—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20.1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遗址处于
A.旧石器时代早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早期 C.新石器时代晚期
2.图1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下列事件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图1
A.武王伐纣 B.商鞅变法 C.焚书坑儒 D. 安史之乱
3.中国古代某一帝王统一全国后,改分封诸侯为设立郡县,进一步在政治体制上强化了国家统一。这一帝王是
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太宗
4.在人类文明史的进程中,交通表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汉武帝时的重大成就是
A.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 B.开通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C.打通了中非交通道路 D.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5.北魏政府对户口极为重视,经常下达检括户口的指令。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井田制的恢复 B.分封制的推行
C.租调制的实行 D.行省制的创立
6.唐代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两种人:一是由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在读生员,二是身家清白符合报名条件经州县审查合格的普通百姓。这说明唐代科举制推行的意义是
A.废除了选官推荐制度 B.实现了选官公平公正
C.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D.取消了报考资格限制
7.为挽救处于内优外患中积贫积弱的国家,王安石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改革。这次改革
A.实现了强兵目标 B.达到了富国目的
C.减轻了人民负担 D.加强了内部团结
8.有学者指出,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主要表现在
A.经济重心南移 B.自由雇佣劳动出现
C.美洲白银流入 D.小农经济走向解体
9.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图2中的诗文最接近
A.老子的思想 B.董仲舒的理论
C.朱熹的主张 D.王守仁的观点
10.设立于雍正年间的军机处,其主要职是“承旨书谕”,奉旨议大政审大狱,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置
A.废除了宰相制度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加强了思想控制 D.强化了封建皇权
11.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指出,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开端”,“五口通商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马勇在此评说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洋务运动蓬勃发展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戊戌维新运动兴起
12.清朝咸丰初年,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制度化,并且发展到了最高峰。其重要标志是
A.《海国图志》的出版 B.《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C.《资政新篇》的发布 D.义和团战士进驻北京城
13.来自台湾的陈鹏仁教授看到山东威海刘公岛后,心情无比激动,120多年前在这里发生的战争,竞让日本占领了台湾50年。使陈教授无比感慨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4.梁启超说他办报的目的就是使“天下人咸知变法" ,“知新法之实有利益”,“而阻挠者或希矣”。这说明梁启超办报意在
A.宣传维新思想 B.振兴民族工业
C.推翻清朝统治 D.推动国共合作
15.1915年,中国人民因反对“二十一条”再度兴起的抵制洋货运动,于1919年达到高潮。这场运动
A.奠定了辛亥革命的基础 B.阻止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推动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兴起
16.北洋“军阀政府不得不被迫向帝国主义进行交涉,巴黎和会的代表陆征祥等竞不敢签字和约,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五四运动能够取得这一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孙中山的激情呼吁 B.北京学生游行示威
C.陆征祥的爱国热情 D.人民群众大力推动
17.毛泽东指出,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而只赞成在福建、广东、江西之间的三个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同时也没有在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的观念”。这一言论蕴含了
A.国共全面合作思想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全面持久抗战理论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18.图3是抗日战争中群众欢迎百团大战胜利归来战士的珍贵历史照片。该战土隶属于
图3
A.北伐军 B.工农红军 C.八路军 D.解放军
19.“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材料评价的是
A.辛亥革命的成就 B.北伐战争的影响
C.抗日战争的意义 D.解放战争的作用
20.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给毛泽东发了一份邀请电函,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电文略显夸张地使用了“万急”字样,并表示“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的急迫心情。这表明当时的蒋介石
A.首先发起了重庆谈判 B.真心期盼会见毛泽东
C.履行了和平建国承诺 D.面临着严重统治危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兴盛于战国的百家争鸣导致了古代中国思想界认识领域的全面活跃,为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一种特有的、全新的思维模式。在争鸣中形成的儒、墨、法、道等学派,影响了后来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体系和社会生活。直到近代西方思想传入中国之前,这些学派的思想一直为后来者所继承。……为了给统治阶级提供改革方案,寻求出路,百家争鸣的思想家纷纷用现实主义、人文主义的眼光,深入探究各种政治原理,并将思维的角度置于天人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这标志着人类精神的觉醒。
——摘编自杨俊明《百家争鸣与古代中国人类精神的觉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儒、墨、法、道学派的代表人物。(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百家争鸣的意义。(7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历朝历代, 统治者向往出现盛世,老百姓也企盼“盛世”。盛世的标志,包括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民生复苏、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方面。古代盛世最有代表性的,出现在汉唐两朝。西汉盛世,从文帝即位起,到景帝去世为止。由于西汉王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期,这一盛世不仅时间较长,而且给后代的统治者留下一个值得效仿的范例。东汉初年,中国又一次出现盛世局面。唐代的盛世是由贞观年间开始的。经过过渡,到开元年间再度出现盛世。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出现的“盛世”。(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唐“盛世”出现的因素。(7?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让清政府中的有识人士意识到若要重振国威,必须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从1861年开始,洋务运动开展。一般认为,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是奕诉,实际操办洋务的是一些地方大员,比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主要发展军用工业。后期以“求富”为目标,主要发展民用工业。还兴建起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在向欧美派去了留学生的同时,还设立了各种实业和军事学堂。
——摘编自李小庆《“洋务运动”伪命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开展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8 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 历史和实践表明,无论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此过程中,我党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性作用。
表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召开的主要会议
时间 地点 主要代表 内容
1927年8月 汉口 瞿秋白、毛泽东等21人出席 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决议案》,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935年1月 遵义 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人出席 张闻天作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1949年3月 西柏坡 毛泽东等中央委员34人,侯补中央委员19人出席 毛泽东作了报告,指明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整理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表中我党召开的重要会议及其蕴含的转折性意义。(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党史角度简析近现代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原因。(6 分)
海南省2019—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A C C B A D D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A C D B C C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代表 人物:儒家:孟子和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道家:庄子。(8 分)
(2)意义:推动了认识领域的活跃;奠定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为统治阶级提供了改革方案;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促进了人类精神的觉醒。(7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2.(1)“ 盛世”:西汉时“文景之治”;东汉时“光武中兴”;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8分)
(2)因素:君主的开明;广大民众的辛勤劳动;知识分子的积极参与;对以往教训的吸取。(7分,任答3点,盲之成理即可》
23.(1)背景:反侵略战争的惨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西方工业化的冲击;地方势力的壮大。(7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活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建海军;培养洋务人才,创办新式学堂。(8 分,言之成理即可)
24.(1)会议及转折性意义:1927年的八七会议,成为从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转折点;1935年的遵义会议,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49年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使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9 分,言之成理即可)
(2)原因: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党勇于自我革命,勇于修正错误;我党具有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历史担当精神;我党素有核心意识,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领导集体。(6 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PAG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