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0 17:0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4张PPT。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四川广安人。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 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什么是邓小平理论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它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阅读课文掌握: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邓小平的称号和贡献。一新课探究探究点: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1.产生:2.明确提出: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确提出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基本形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此期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含两层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三步走战略中国政府的经济建设目标十分明确,这就是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
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3.充实发展:南方谈话(1992年)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导入新课《春天的故事》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写下诗篇:指南方讲话。
百年画卷: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④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⑤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⑥发展才是硬道理(2)内容(主要精神,六点)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3)意义邓小平的称号: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贡献:邓小平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他创立的理论。这一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第一次阐明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其伟大贡献在于:基本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动脑筋: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4.开始确立(完善):5.最终确立:1997年,中共十五大,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提高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江泽民,1926年08月17日出生,江苏省扬州市人1943年起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上海解放后,曾任上海制皂厂第一副厂长。 1955年赴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实习。1956年回国后,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副总动力师、动力分厂厂长。1982年后,任电子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85年后,任上海市市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书记。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0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出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3年3月27日在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7年9月在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出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2002年11月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出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同意江泽民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接受江泽民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请求的决定。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阅读课文回答:中共十六大的时间、地点、报告人、报告名称、奋斗目标、指导思想以及“三个代表”的内容和意义。1.时间:2002年
2.地点:北京
3.报告名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4.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探究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一探究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5.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6.“三个代表”的意义: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具体内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着眼于党的建设,尤其是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好党”这个根本问题。
其理论贡献: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布置作业1、第45页课后活动题。
2、列举我国五个特区。
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5、三个代表的内容是什么?
6、邓小平的称号是什么?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阅读课文掌握:中共十七大的时间、地点、报告人、报告名称、大会主题、创新理论及意义。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时间、地点:2007年,北京;
2.报告人及报告: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3.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4.创新理论:“科学发展观”并被写进党章
3.“科学发展观”意义: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基本理论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胡锦涛,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1985—1988年,贵州省委书记,贵州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92—199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1993—1998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1998—1999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1999—2002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2002—2003年,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2002年12月不再兼任)2003—2004年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2004—2005年,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2005—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至201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至2013年3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至201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至2013年3月) ▲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好党”
▲科学发展观:“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阅读课文掌握:中国十八大的时间、主题、新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和选举新的领导。一一探究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时间、地点:2012年、北京
2.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3.新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4.具体内容: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5.选举新的领导人:中共十八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中共十八大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953年6月生,陕西富平人。父亲习仲勋,妻子彭丽媛。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1983-1985年 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正定县武装部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1985-1988年 福建省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 。2000-2002年 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2003-2007年 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浙江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2007-2007年 上海市委书记,上海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2007-2008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2008-2010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2010-2012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2012-2013年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2013-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问题的科学回答,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阅读课文掌握:中共十九大的时间、大会主题、报告人及报告、新的指导思想及其意义。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时间、地点:2017年,北京;
2.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报告人及报告:习近平作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新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2002年2007年2012年2017年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习近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科学发展观”①“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②提出“四个全面”。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②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它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课堂小结2012年,中共十八大2007年,中共十七大2002年,中共十六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初步提出基本形成充实发展最终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随堂训练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
提出是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中共十二大上
C.中共十三大上   
D.中共十四大上C 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
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3.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
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
史性巨变。这三次巨变指的是(  )
①辛亥革命 ②五四运动 ③抗战胜利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⑤改革开放?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