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三(下)5 守株待兔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集体备课)三(下)5 守株待兔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0 18:5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三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守株待兔【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把课文读通顺,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4.明白寓言告诉的道理: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不会有好结果的。【教学重点】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把课文读通顺,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教学难点】明白寓言告诉的道理: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不会有好结果的。【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你读过寓言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2.相关资料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著名的寓言: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2.带着问题自读古文,出示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古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畅所欲言)三、识字写字1.出示会认字及易读错字,让学生读一读,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指导学生识记多音字。 3.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守:宀要宽扁,下边寸字要窄小,横靠上、稍短、竖要长些,点要小、稍靠上。株:木字窄长、朱字稍宽、两竖都要长,朱字首笔撇要短、下横稍长、撇和捺宽展。待:左边是双人旁、要窄,寺字上边土要扁宽、下横要长,寸字横短、竖的位置稍靠右。耕:耒字三横紧凑、下横稍长、稍向上拉、中竖要长,井字下横和左竖都要长。触:角字要窄,横撇短小,虫字的口扁宽, 中竖长,下横稍向上拉。释:左边是一撇、下边一个米字、不要写成采字,右下边是两横一竖。其:整体偏窄,两竖距离要近、上下两横要远、下横要长,下边的撇和点在两竖对应处起笔。四、梳理结构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兔子自己撞死在树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放下农具守候树桩等待兔子再次折颈而死,最后落得个一无所获。2.说一说: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二、品读释疑1.出示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核心问题: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串珠问题:(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3)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4)这首寓言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2.随文讲解,理解文意:(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串珠问题1)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2)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核心问题)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3)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没有再获得,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4)阅读方法解密(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定义:就是按照文言文原文,借助注释,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猜测意思等方法,逐字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也叫做翻译。翻译主要有七个策略:(保)留、(改)换、增(字)、拣(选)、调(整)、补(缺)、删(除)。 运用:试着借助注释用这七个策略翻译本篇课文。参考答案:宋(国)有(个)耕(田)[的人]。(他的)田中有(一个)树桩,(有一只)兔(子)跑(过)[撞到](这)一个(树桩),折(断了)颈而死(去),(该耕田的人)于是[放下][他的][农具]而守(住)(这个)树桩,希望[再]得(到)兔(子),(但)兔(子)不可(以)[再]得(到),而[他][被]宋国(人)(嘲)笑。(5)积累(6)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串珠问题3)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所以被宋国人笑话。(7)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坐车人把方向弄错了,却还在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来辩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8)练一练(9)阅读方法解密:读通读顺文言文(10)一课一法一练(写寓言)寓言就是讲述一个短小的故事,借助故事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写寓言时要想想你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可以写在最后,也可以不写出来。 (11)练一练2.主题延伸《守株待兔》是寓言,学完课文后让我们组织一次“我来讲,你来猜”的活动。要求每个人展示一个寓言故事,可以画图猜故事名称、可以先讲述再说明白的道理、可以出主题讲寓言故事……的形式进行。三、本课小结1.课文主旨这首寓言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串珠问题4)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自己撞死在树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放下农具守候树桩等待兔子再次折颈而死,最后落得个一无所获。告诉人们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2.本课小结: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不要不劳而获,不要心存侥幸,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们掌握了学习寓言的方法。四、结构图示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滥竽充数》《画蛇添足》 板书设计: 复备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