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三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 陶罐和铁罐【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默读课文,能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5.找出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比较陶罐和铁罐性格的不同之处,分角色朗读课文。6.明白寓言蕴含的道理,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能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2.找出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比较陶罐和铁罐性格的不同之处,分角色朗读课文。3.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农夫被宋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教学难点】1.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2.明白寓言蕴含的道理,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观看图片:认识下面两位新朋友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2.相关资料氧化,也叫氧化作用,指物质跟氧化合,也泛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空气中的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助燃。它能同铝、铁、铜、钾、钠、钙、镁、钡等多种元素直接化合成各种氧化物。金属生锈,煤、柴燃烧等都是氧化。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同氧化合生成氧化铁,即三氧化二铁(化学式Fe2O3)——红褐色粉末。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水合氧化物。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这就是《陶罐和铁罐》一文中铁罐最后无踪无影的原因。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2.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1.出示会认字及易读错字,让学生读一读,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指导学生识记多音字。 3.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骄:马字要窄,乔字首是短平撇,大字要宽扁,下边左撇要直一些。傲:三部分要窄,中间一竖下边不出头、与万字的撇是两笔,攵不要写成夂。 谦:兼字上边不是艹头,左框要扁、中间一横右边出头,中间两竖紧凑,右边捺稍长。虚:上边不要写成广字、横要带钩,中间七字要小,业字宽扁、下横最长。懦:雨字下框变为冖、左右各两点要匀称,而字上横稍短、下框要扁宽。弱:左右要匀称,弓字三个折竖下边都稍向左拉,下边的折要长、末端带钩。代:右边的横要短、起笔向上拉,斜钩起笔要高、要长,右上角有一点。价:介上边的人字要扁、撇和捺相接位置靠上,左边的撇要直,右竖稍长。四、梳理结构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课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泥土。2.说一说: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要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二、品读释疑1.出示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核心问题:陶罐和铁罐分别有什么特点?串珠问题:(1)思考,并用自己的话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2)铁罐是怎么对待陶罐的?陶罐是怎么对待铁罐的?分别找到写它们神态和语言的语句。(3)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的结局如何?(4)通过故事,作者想阐述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2.随文讲解,理解文意:(1)思考,并用自己的话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串珠问题1)课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然而,时间流逝,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泥土。(2)阅读方法解密(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关注含义深刻的对话) 概括主旨的方法有多种,本课适合用关注含义深刻的对话的方法。本课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随着故事的发展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语言表现出它们不同的性格,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表现了它们的特点,揭示了文章的主旨。(3)陶罐和铁罐分别有什么特点?(核心问题)(4)铁罐是怎么对待陶罐的?陶罐是怎么对待铁罐的?分别找到写它们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串珠问题2)①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奚落”,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从“骄傲”“常常奚落”可以看出铁罐的傲慢,为下文写铁罐对陶罐的恶劣态度埋下伏笔。②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这里表现出铁罐对陶罐的挑衅,写出了它的傲慢无礼,称呼陶罐为“陶罐子”,说明铁罐对它的极为蔑视。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从陶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它的谦虚、有礼貌。④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就是铁罐奚落陶罐的话。从这句和“更加轻蔑的神气”写出了铁罐的尖酸刻薄、蛮不讲理。⑤“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陶罐的争辩表现了什么?陶罐受到铁罐的奚落之后据理力争。面对铁罐的无理取闹,陶罐向铁罐讲明道理,表现出陶罐谦虚而不自卑、友善而不张扬的性格特点。“说到”二字笔锋一转,说明在使用方面陶罐不见得比铁 罐差。省略号表示话语被打断,没有说完。⑥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相提并论”是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或评说,课文中指铁罐自认为比陶罐强,不能把它和陶罐放在一起比较。铁罐为什么会恼怒呢?因为陶罐的话句句在理,铁罐无以反驳,所以它恼羞成怒。“恼怒”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铁罐的理屈词穷。通过描写铁罐生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它的蛮不讲理的形象。(5)拓展:听了铁罐对陶罐说的话,你想对铁罐说点什么铁罐你太刻薄、太自以为是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你不能老拿自己的长处去嘲笑别人的短处。(6)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一个反问句加一个感叹句,看似强烈的语气却是和平的劝告,写出了陶罐并不想和铁罐吵架,表现了它的谦和与宽容。(7)“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铁罐无理取闹,陶罐克制住自己没有跟它吵下去,进一步体现了陶罐的宽宏大量。(8)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的结局如何?(串珠问题3)你敢碰我吗?陶罐子!”“不敢,铁罐兄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住嘴!”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9)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这一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间的流逝,朝代的更替,为后文陶罐成为文物作了铺垫。 (10)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从“捧”“倒”“擦”体现了人们对陶罐的爱惜。这句话写陶罐被擦洗干净后光洁如新,朴素,美观,这是对陶罐外观的赞美,也暗指陶罐的心灵是纯朴的、美的。(11)“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陶罐的话表现了什么?表现了陶罐宽广的胸怀。铁罐曾经经常嘲笑、奚落它,可是陶罐出土后,却首先想到让人们挖出铁罐。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面对陶罐的步步谦让反而更加咄咄逼人,蛮横无理。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并不与它计较,处处谦让。许多年后被人挖掘出后依然想着让人们挖出铁罐,把铁罐当兄弟。 (12)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但是”表示转折,这段话交代了铁罐可悲的下场。2.主题延伸如果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得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的铁罐现在听到了陶罐的话,它会对陶罐说些什么呢?示例:陶罐我现在明白了,我有我的长处,你也有你的长处,当初我错了,我不该对你那么没有礼貌,你一直把我当兄弟,忍让我,而我却做得非常过分。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听您的,和睦相处。 3.一课一法一练(对比的写法)①这个故事通过对比刻画了铁罐与陶罐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对比的写法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明。本文中铁罐和陶罐多次对话,在内容、语气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铁罐自高自大、蛮横无理的特点和陶罐谦虚忍让,以理服人的特点。最终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文物价值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我们明白了人都是有长处和短处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对比可以是对立的两个事物之间进行比较,也可以是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要选好所比较的点,双方必须是鲜明对立的。②举例:比如寓言故事《芦苇和橡树》中橡树与芦苇相比较,觉得自己很强劲,芦苇柔弱无力。可是当大风过后,橡树用自己的强硬与大风抗衡被连根拔起,而芦苇却摆动柔枝安然无恙。使我们明白有时候不要硬与比自己强大的人去抗争,或许对自己更为有利。 ③练一练: 按照括号里提示各自的特点,用对比的方法,编写一个寓言故事。 有只蚊子在草丛中飞来飞去,看到狮子吃饱了肚子躺在那儿。蚊子飞过去对狮子说: “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多少。可我却比你要厉害得多。你若愿意,我们不妨来比试比试。”说完蚊子吹着喇叭,猛冲上前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最后终于要求停战。蚊子战胜了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在空中飞来飞去,不料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被吃掉的时候,悲叹道:“我已战胜了最强大的动物,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所消灭。”三、本课小结 1.课文主旨通过故事,作者想阐述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串珠问题4) 课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泥土。故事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对方特长、和睦共事。2.本课小结: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本寓言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让我们学会了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四、结构图示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金鱼和鲤鱼》《矛和盾的集合》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复备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