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古诗词鉴赏分册分篇名题精炼5(九上)课件+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古诗词鉴赏分册分篇名题精炼5(九上)课件+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0 19:28:37

文档简介

【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古诗词鉴赏(2)分册分篇名题精炼5(九上)打印版
九年级上册
(三十七)行路难(其一)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苦闷、抑郁的情绪。
2.简要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
运用“姜尚垂钓”“伊尹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示例一】用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二】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三】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4.简要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表达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5.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展现出的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或: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第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句意高昂乐观,境界顿开,表达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解析】C.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现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怀抱希望。
(三十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富有感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2.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3.(2019·十堰)白居易极其欣赏这首诗的颈联,称赞它“神妙”。这一联景、情、理结合,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地融为一体。请你任选角度赏析此联。
【示例一】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示例二】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定会比现在更好。【示例三】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4.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或: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此三字表明诗人不消极不气馁,而是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的乐观态度。)
5.(2019·辽宁)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
A.首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字里行间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
C.颈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解析】B.颔联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是用了“闻笛赋”和“王质烂柯”的典故。
(三十九)水调歌头
1.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时间和缘由。词中的“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出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暗示时间推移,同时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在遭贬之后难以入睡的思亲之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示例】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对团聚的美好希望。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写出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表现出词人对胞弟的思念之情。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解析】B.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的热爱,而不是对现实的逃避。
(四十)无 题
1.(1)本诗“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表面写春天将逝,实际写美好年华将逝。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第一个“难”指相聚困难,第二个“难”是痛苦不堪的意思。
2.清人冯班云曾经称赞这首《无题》“妙在首联”,你能结合景物,分析首联中“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的妙处吗?
“无力的东风”“凋残的百花”两个典型意象,既交代了时令——暮春时节,又渲染了离别时凄楚的气氛。另外,这句诗将别离的伤感与痛苦自然而然寄寓在了景物描写之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3.请赏析诗歌的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颔联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爱情的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无题诗一般意旨隐晦,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这首《无题》一般认为是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B.颔联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借春蚕、蜡炬这两个典型意象所蕴含的执着精神,既表明至死不渝的爱情观又表明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推崇。
C.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可见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D.尾联中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而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解析】B.颔联运用的是比喻(双关),而不是象征。
(四十一)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请从手法、内容和感情等角度任选一个,说说你对“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理解。
【示例】“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的忧愤之情。
2.这首诗的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3.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
课件14张PPT。【备考2020】统编版语文中考二轮专题复习解题指导+名题集训专题12 古诗词鉴赏(2)
分册分篇名题精炼5(九上)九年级上册
?
(三十七)行路难(其一)
?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苦闷、抑郁的情绪。
2.简要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
运用“姜尚垂钓”“伊尹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示例一】用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二】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三】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4.简要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表达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5.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展现出的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或: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第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句意高昂乐观,境界顿开,表达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解析】C.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现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怀抱希望。
?
(三十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1.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富有感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2.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三十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1.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富有感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2.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3.(2019·十堰)白居易极其欣赏这首诗的颈联,称赞它“神妙”。这一联景、情、理结合,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地融为一体。请你任选角度赏析此联。
【示例一】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示例二】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定会比现在更好。【示例三】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4.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或: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此三字表明诗人不消极不气馁,而是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的乐观态度。)
5.(2019·辽宁)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
A.首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字里行间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
C.颈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解析】B.颔联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是用了“闻笛赋”和“王质烂柯”的典故。
?
(三十九)水调歌头
?1.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时间和缘由。词中的“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出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暗示时间推移,同时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在遭贬之后难以入睡的思亲之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示例】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对团聚的美好希望。
(三十九)水调歌头
?1.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时间和缘由。词中的“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出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暗示时间推移,同时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在遭贬之后难以入睡的思亲之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示例】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对团聚的美好希望。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写出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表现出词人对胞弟的思念之情。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解析】B.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的热爱,而不是对现实的逃避。
?
(四十)无 题
?1.(1)本诗“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表面写春天将逝,实际写美好年华将逝。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第一个“难”指相聚困难,第二个“难”是痛苦不堪的意思。
2.清人冯班云曾经称赞这首《无题》“妙在首联”,你能结合景物,分析首联中“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的妙处吗?
“无力的东风”“凋残的百花”两个典型意象,既交代了时令——暮春时节,又渲染了离别时凄楚的气氛。另外,这句诗将别离的伤感与痛苦自然而然寄寓在了景物描写之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3.请赏析诗歌的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颔联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爱情的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四十)无 题
?1.(1)本诗“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表面写春天将逝,实际写美好年华将逝。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第一个“难”指相聚困难,第二个“难”是痛苦不堪的意思。
2.清人冯班云曾经称赞这首《无题》“妙在首联”,你能结合景物,分析首联中“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的妙处吗?
“无力的东风”“凋残的百花”两个典型意象,既交代了时令——暮春时节,又渲染了离别时凄楚的气氛。另外,这句诗将别离的伤感与痛苦自然而然寄寓在了景物描写之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3.请赏析诗歌的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颔联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爱情的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无题诗一般意旨隐晦,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这首《无题》一般认为是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B.颔联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借春蚕、蜡炬这两个典型意象所蕴含的执着精神,既表明至死不渝的爱情观又表明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推崇。
C.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可见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D.尾联中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而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解析】B.颔联运用的是比喻(双关),而不是象征。
?
(四十一)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1.请从手法、内容和感情等角度任选一个,说说你对“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理解。
【示例】“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的忧愤之情。
2.这首诗的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3.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
?
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
古诗词鉴赏(2)分册分篇精炼5 (九上)答案版
九年级上册
(三十七)行路难(其一)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苦闷、抑郁的情绪。
2.简要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
运用“姜尚垂钓”“伊尹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示例一】用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二】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三】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4.简要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表达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5.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展现出的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或: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第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句意高昂乐观,境界顿开,表达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解析】C.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现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怀抱希望。
(三十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富有感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2.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3.(2019·十堰)白居易极其欣赏这首诗的颈联,称赞它“神妙”。这一联景、情、理结合,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地融为一体。请你任选角度赏析此联。
【示例一】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示例二】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定会比现在更好。【示例三】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4.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或: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此三字表明诗人不消极不气馁,而是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的乐观态度。)
5.(2019·辽宁)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
A.首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字里行间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
C.颈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解析】B.颔联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是用了“闻笛赋”和“王质烂柯”的典故。
(三十九)水调歌头
1.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时间和缘由。词中的“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出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暗示时间推移,同时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在遭贬之后难以入睡的思亲之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示例】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对团聚的美好希望。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写出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表现出词人对胞弟的思念之情。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解析】B.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的热爱,而不是对现实的逃避。
(四十)无 题
1.(1)本诗“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表面写春天将逝,实际写美好年华将逝。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第一个“难”指相聚困难,第二个“难”是痛苦不堪的意思。
2.清人冯班云曾经称赞这首《无题》“妙在首联”,你能结合景物,分析首联中“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的妙处吗?
“无力的东风”“凋残的百花”两个典型意象,既交代了时令——暮春时节,又渲染了离别时凄楚的气氛。另外,这句诗将别离的伤感与痛苦自然而然寄寓在了景物描写之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3.请赏析诗歌的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颔联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爱情的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无题诗一般意旨隐晦,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这首《无题》一般认为是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B.颔联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借春蚕、蜡炬这两个典型意象所蕴含的执着精神,既表明至死不渝的爱情观又表明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推崇。
C.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可见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D.尾联中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而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解析】B.颔联运用的是比喻(双关),而不是象征。
(四十一)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请从手法、内容和感情等角度任选一个,说说你对“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理解。
【示例】“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的忧愤之情。
2.这首诗的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3.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