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
白醋
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
什么变化?
一、聚焦
明确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
是我们研究的第一步。
注:观察过程中不能混合。
二、探索1:观察
1.把小苏打和白醋全部倒进特制容器。
2.立刻盖上毛玻璃片,不要掀开。
3.小组讨论,完成记录。
我们的发现 我看到:
我听到:
我摸到(瓶子底部):
其它发现:
探索2:混合
产生的气泡是什么气体?
三、验证、研讨
气体名称 主要特点
1
2
3
4
5
6
7
8
…...
无色
氧气
氢气
一氧化碳
无色
、支持燃烧
无色
无色
黄绿色
无色
无色
红棕色
二氧化碳
氯气
乙烷
二氧化氮
、不支持燃烧
、支持燃烧
、支持燃烧
、支持燃烧
、支持燃烧
甲烷
气体名称 主要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
无色
无色
氮气
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
、不支持燃烧
、比空气轻
、比空气重
气体名称 主要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
无色
无色
氮气
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
、不支持燃烧
、比空气轻
、比空气重
气体名称 主要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氩气
无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二氧化碳
氙气
氡气
、不支持燃烧
、不支持燃烧
、不支持燃烧
、不支持燃烧
、比空气重……
、比空气重……
、比空气重……
、比空气重……
1、气味
2、颜色
3、是否比空气重
4、是否能溶解在水里
5、是否支持燃烧
6、是否有腐蚀性
7、是否有毒
……
气体的各种本领和特点
只有获取足够的证据才能下结论!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
化学变化
小苏打 + 白醋 → 二氧化碳 + 不明液体
新物质
四、拓展
剩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
你打算怎么验证?
课后小结
Learn
小苏打 + 白醋 二氧化碳 + 液体
白色粉末 无色透明 无色
无气味 酸酸的气味 不支持燃烧
比空气重
……
化学变化 新物质
课后练习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液体变成白色
B.有气泡
C.杯壁变凉
A
课后练习
2.不属于二氧化碳的特点是( )。
A.不支持燃烧
B.比空气重
C.比空气轻
C
课后练习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剩下的液体是( )。
A.白醋
B.小苏打溶液
C.无法确定
C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材简析】
本课安排了三个教学内容,分别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和“产生了什么气体”。教材先用图片形式呈现了小苏打和白醋的形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它们的特点。之后是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由于混合反应速度很快,于是教材提示学生不要仅仅被气泡所吸引,还可以采用盖上玻璃片、用手触摸杯的外壁等方法,进行更全面细致地观察。对二氧化碳的确定,教材不采用直接告诉的方式,而是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发现该气体的一些性质,做出初步的判断,再结合提供的资料,确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最后,教材提出“观察玻璃杯里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继续进行探究。
【学情分析】
学生对醋的认识多一点,对小苏打的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学生的直接经验比较少。本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阐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的变化,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经历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进一步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难点:对实验的合理分析和论证。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气球、黑盒、小苏打、白醋、火柴。
学生:小苏打、白醋、玻璃片、火柴、蜡烛、烧杯、废物盒、气液分离器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准备材料:装有小苏打的气球、白醋、黑盒]
1.出示气球,师:今天老师表演一个魔术,不吹也能让它鼓起来,大家仔细看哦!
2.学生根据气球自动鼓起来这一现象进行初步判断。(预设:黑盒里有打气筒……)
3.教师提示里面是小苏打和白醋,学生作进一步猜想。(预设:产生气体……)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究竟会有什么现象?揭示课题: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板书)
二、探索: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现象(预设8分钟)
[准备材料:一份小苏打、适量白醋、气液分离器、玻璃片、实验记录单]
1.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并交流各自的特点,教师适时板书。
2.混合前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4.交流汇报。(预设:冒出大量气泡、产生气体、变化很剧烈、杯壁凉凉的……)
三、研讨:验证气体(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装有混合后产生气体的气液分离器、毛玻璃片、火柴、蜡烛、废物盒]
1.提问:你认为产生的气泡是一种什么气体?(预设:二氧化碳、氧气、空气……)
2.PPT出示多种气体并附上各自颜色的特点,提问:现在你认为这是哪种气体?学生根据气体的颜色判断是二氧化碳。(预设:瓶子里的气体是无色的,所以我认为它是二氧化碳……)
3.PPT出示多种无色的气体并附上各自是否支持燃烧的特点,提问:现在你认为是什么气体?怎样判断。(预设:可以检验一下这个气体能否支持燃烧……)
4.教师演示将点燃的火柴伸入瓶子,学生根据现象判断是二氧化碳。(预设:我看到老师把点燃的火柴伸进去后火柴灭了,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所以我认为它是二氧化碳……)
5.PPT出示多种无色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并附上各自比空气轻、重的特点,提问:现在你认为这是什么气体?又该怎样判断。(预设:得通过实验验证这个气体是否比空气重……)
6.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7.交流汇报。(预设:通过实验我发现这种气体比空气重,所以我认为这是二氧化碳)
8.PPT出示多种无色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的气体,总结:光这几个特点还不足以证明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必须要做更多的实验。课堂时间有限,但在这之前科学家们通过大量实验证明,这确实就是二氧化碳。(板书)
四、拓展:揭秘魔术(预设4分钟)
[准备材料:混合后的液体、小苏打]
1.取出一开始的魔术道具,提问:现在你能来揭开这个魔术的奥秘吗?(预设: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将气球鼓起来了……)
2.提问:剩余的液体还是白醋吗?预设(不是……)
3.教师演示实验验证剩余的液体不是白醋,并总结:像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板书)
【板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 + 白醋 二氧化碳 + 液体
白色粉末 无色透明 无色
无气味 酸酸的气味 不支持燃烧
比空气重
……
化学变化 新物质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中的数据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表格中的填空,需要在学生通过现象分析,小组研讨归纳后填写。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记录表1:混合小苏打和白醋
第 组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1.
2.
3.
4.
5.
记录表2:瓶中气体的检验
第 组
气体 检验方法 现象 气体特点 我们的判断
把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
【作业设计】见附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们可以先用图片形式呈现了小苏打和白醋的形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它们的特点。之后是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由于混合反应速度很快,于是教材提示学生不要仅仅被气泡所吸引,还可以采用盖上玻璃片、用手触摸杯的外壁等方法,进行更全面细致地观察。对二氧化碳的确定,教材不采用直接告诉的方式,而是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发现该气体的一些性质,做出初步的判断,再结合提供的资料,确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最后,教材提出“观察玻璃杯里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继续进行探究。学生对醋的认识多一点,对小苏打的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学生的直接经验比较少。本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阐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的变化,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经历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本节课需要让学生了解到一是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是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促进进一步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知。
附表:
记录表1:混合小苏打和白醋
第 组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1.
2.
3.
4.
5.
附表:
记录表2:瓶中气体的检验
第 组
气体 检验方法 现象 气体特点 我们的判断
把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
课后习题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液体变成白色 B.有气泡 C.杯壁变凉
2.不属于二氧化碳的特点是( )。
A.不支持燃烧 B.比空气重 C.比空气轻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剩下的液体是( )。
A.白醋 B.小苏打溶液 C.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A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