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0 19:5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党史知识竞赛完整题库
“上海基层党建网-党史知识竞赛”学习资料110题
1. 在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__A__的报告。
A.《高举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B.《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C.《发展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华民族伟大复兴》
D.《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有__C__。
A.深圳上海汕头珠海海南
B.深圳厦门海南珠海浦东
C.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D.深圳上海厦门汕头珠海
3. 1927 年,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前,建立了以__B___为首的特别军委。
A.陈独秀
B.周恩来
C.赵世炎
D.罗亦农
4. 1927年8月,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_B__的方针。
A.建立革命军队
B.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
C.创建革命根据地
D.组织城市工人斗争
5. 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_B__问题。
A.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
东晋南朝时期
江南地区的开发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导入
316年,内迁匈奴人灭了西晋。
,皇族 重建晋朝,
定都 ,史称“东晋”。
晋元帝司马睿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
东 晋
317--420
司马睿
317年
建康
讲授新课
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一、东晋的兴亡
2、东晋政治的特点
“王与马,共天下”
2、东晋的统治
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一、东晋的兴亡
3、收复失地
祖逖北伐
3、收复失地
东晋在淝水之战后,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20年,东晋灭亡。
一、东晋的兴亡
4、东晋的兴盛及灭亡
淝水之战
东晋
前秦
4、兴盛与衰亡
东晋
317-420
南朝(宋、齐、梁、陈)
420-589
二、南朝的政治
都城都在建康,政权更替频繁。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文帝、宋武帝在位时,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梁武帝萧衍时,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梁武帝萧衍
南朝牛车画像砖
该作品是后世研究南朝历史的珍贵资料。
想一想,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 南
1、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北方人南迁
据史书记载,西晋后期北民南迁人口近百万。
为什么当时这么多北方人离开自己家乡,到原本并不富裕的江南地区去了?
躲避战乱。
这对开发江南有什么作用?
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批的劳动力,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②自然条件优越。
①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批的劳动力,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③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④南下移民与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最主要原因)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秦淮河坝复原图
(1)农业的发展
施 肥 图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①大量荒地被开垦,兴修很多水利工程,
实行精耕细作,选种育种,施肥等技术
改进犁耕
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
②农业技术有改进,
③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青瓷莲花尊
南朝青瓷双柄鸡首壶
(2)手工业快速进步
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技术发展。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3)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农 业:
1、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2、改进技术
3、多种经营
手工业:
手工业快速进步
商 业:
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归纳整理
讲授新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你觉得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发展经济要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
一、东晋的兴亡
二、南朝的政治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
练一练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2)
课堂小结
东晋的兴亡
南朝的政治
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表现
影响
课后作业---历史零距离
通过参观玉林市博物馆、观看影视资料、查询网络、走访当地民众等方式,了解玉林在东晋南朝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
在玉林市福绵区出土的一面世界上最大的灵山型铜鼓--南朝虎饰四出钱纹铜鼓,现收藏在玉林市博物馆。
南朝虎饰四出钱纹铜鼓
谢谢大家
1.“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

A.西汉 ?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课堂检测
D
1.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  
C.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D
课堂检测
东晋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推广和改进耕犁??????
B.推广选种、育种??????
C.水稻采用育苗移栽  ?
D.普遍种植双季稻
D
课堂检测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 《史记》描述的江南与《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
材料1: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材料2: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相同点:地域辽阔
原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大量劳动力和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社会安定;南下移民与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课堂检测
不同:《史记》描述的江南落后,
《宋书》里描写的江南繁荣。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