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 (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 (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1 09:0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五课
唐由盛转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向唐朝中央政府发动的、争夺权力的战争。一.安史之乱(1) 唐玄宗统治后期不理朝政,日趋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实力膨胀,内重外轻一.安史之乱1.安史之乱的原因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一.安史之乱2.安史之乱渤海长安太原魏州汴州睢州洛阳幽州云州九原营州灵武益州北京马嵬驿河黄江长常山井陉关潼关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安史叛军进攻路线唐、回纥军反击路线唐玄宗入蜀路线安史之乱755年-763年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一.安史之乱3.安史之乱的影响 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样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起义
致命一击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遭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1.黄巢起义2、唐朝灭亡朱温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灭唐,
建立后梁政权。相关史事 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贿赂公行,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黄巢深受民众拥护,队伍发展到65万人。黄巢像五代十国
相延续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1.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统一是必然趋势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画面描绘了南塘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众人静听
琵琶的情景
本课小结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朱温夺权由盛转衰致命打击唐朝灭亡五代十国课后活动1.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内画√。
□皇帝荒废朝政 □发生严重灾荒
□杨贵妃得宠 □节度使势力膨胀
□农民负担过重 □军队战斗力薄弱√√√课后活动2.黄巢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想一想,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