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下历史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12课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识记:记住宋元时期的著名大都市、繁华的主要表现;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2.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3.运用:通过史料阅读理解宋元时期的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通过节日的学习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特点;诵读有关宋词名家代表作,初步了解宋词的艺术特点,以及苏词、李词、辛词的艺术风格。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元曲?难点:了解宋代市民文化娱乐丰富多彩与城市经济繁荣之间的关系。
学 习 活 动【检查预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 著名的大都市:北宋的_________、南宋的临安、________都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它们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 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2. 都市生活丰富多彩:(1)原因: 随着城市的繁荣,_______________的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2)表现:①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____________。每月举办多次 。进行各种 交易,还有各种表演。②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业的场所,叫作“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 出的的圈子,称为“ ”。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十分热闹。北宋开封的 十分兴盛,不仅有商业夜市,还有文化娱乐夜市。③南宋临安的 业更为发达。④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⑤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都有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节时北宋开封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二、宋词1.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也称 。在_______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著名词牌有《 》、《 》、《 》,风格多样,内容广泛,成为_______代主要文学形式之一。2. 著名词人: ①北宋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风______________。②女词人 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③南宋的 ,继承了苏轼以来的 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三、元曲1. 元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南戏等。杂剧:形成于_______,是一种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________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 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2. 著名戏剧家: ①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_,代表作是悲剧《 》。 ②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白朴。【导入新课】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今天我们走进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生活,探寻宋朝的魅力所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活动一 繁华的都市生活举出三个宋元时期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并结合下列材料说明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有何特点?。 材料一:公元12-13世纪东西方城市人口对比(人)西欧: 巴黎:4万 伦敦:2万 威尼斯:10万 中国: 北宋东京:150万 南宋临安:124万 元大都:110万 材料二:“在这个世界里,宫殿庞大如城市,一座城市拥有上千座桥梁,人们可以乘画舫边游玩边用晚餐。运河将各条河流连接起来,河上货船熙熙攘攘;纸币普遍使用。而与此同时纸张在西方还是稀罕事物”。 ——《马可·波罗行纪》2.阅读材料,根据预习内容,结合课文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 京师以贸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于此。 ——摘自《燕翼贻谋录》 材料二: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北,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瓦肆(即瓦子)中,多有贸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摘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根据材料一回答:北宋最繁华之处是哪里?人们在这个场所经常进行哪些活动? 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东京商业繁华的有哪些重要表现?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瓦子是什么样的场所?瓦子为什么会出现在宋代? 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叫什么?试列举其中的几项娱乐活动。 3.今天许多传统的节日在宋元时期已经十分流行,每个节日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试着把下列节日和相关的风俗连一连。 4.说一说下列诗词描述的是宋朝的哪些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拓展探究:假如你穿越到了宋代,在开封的瓦子里你转了一整天。你观看了什么?听了什么?吃到些什么?买了些什么?你还对什么感兴趣? 活动二:宋词1.词兴起于何时?什么时候得到快速发展?词有什么特点? 2.朗读下列所学的宋词代表作品,说一说作者分别是谁?有什么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结合材料分析宋词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据当时世界的80%。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唯一一个工商税超过农业税的朝代。 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诗这种体裁,由于形式过于整齐,有时难免影响了它的表现力……词正弥补了这种不足。它可以用各种长短句或疏或密、灵活多变地表达深长、细腻、丰富的情感。 ——《中国文学史》 活动三:元曲元曲与诗词是完全不同的,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隐晦,一般采用民间俗语而不用文绉绉的话语,叙述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而不是说那些生僻晦涩的东西。这是因为它都是讲述古人的事情,让百姓都能看懂听懂,而不同于文人学士抒发自己情怀的作品。 元杂剧演出时,前面有一个交代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楔子,相当于今天的序幕。剧情通过起、承、转、合四折展开。角色称旦、末、净、丑。演出时由主角一唱到底,其他角色只作配合的科白。 根据课文,结合上述内容,分析:元曲的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元杂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通过以上材料,说说元曲能够兴盛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概括归纳、总结提升】 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大都 繁华的都市生活 原因: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表现:大相国寺、瓦子、勾栏、杂剧、 节日 宋元时期的 著名词牌:《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 都市和文化 宋词: 主要词风:豪放、婉约璀璨的文化 代表人物: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形成时代:宋代 元曲 艺术特点: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 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备注
当堂检测:1.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过节时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上述这段文字描述映了何时何地繁华的都市生活 A.唐朝的长安 B.北宋的开封 C.南宋的临安 D.元朝的大都 2.《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大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什么地方 A.瓦子 B.早市 C.榷场 D.集市 3.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器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4.“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5.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于尘垢之外”,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词人是 A.苏轼 B.辛弃疾 C.柳永 D.马致远 6.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是由什么组成的? A.诗、杂剧 B.乐府、散曲 C.词、散曲 D.杂剧、散曲 7.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极力提倡 B.农民休闲的需要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达官贵人的需要 8.“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这是宋代人在过哪一节日 A.清明 B.中秋节 C.春节 D.元宵节9.“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D.反映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10.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在他的诗中写道:“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由此可以看出他俩难以忘怀的是 A.祖国山河的统一 B.中华文化的弘扬 C.旖旎宜人的风光 D.个人的离愁别恨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朝历史情况简表朝代或者作品历史情况或内容 陆游《杂赋》“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 宋朝初期北方人口100多万户,南方人口230多万户。 材料二 宋代繁荣发展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经济繁荣或重文轻武的国策,还在于宋朝政府所采取的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宋代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等到。……——摘边自《中学历史新知识新视野》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上述材料能够反映我国宋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怎样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参考答案】 活动一:1.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特点:城市人口众多,规模大,文明程度高,商业、贸易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1) 最繁华的是大相国寺。人们在这里进行各种商品交易和娱乐活动。(2)北宋东京是全国商品交易的中转站,商品交易规模大,夜市通宵达旦,瓦子中商业活动丰富多彩。(3)瓦子是娱乐兼营业的场所。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随之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瓦子便应运而生。(4)勾栏。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踢球等。3.略。4.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拓展探究】看:相国寺庙会、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种表演等;听:戏曲、说书等;吃:民间小吃、粽子等;买:鞭炮、古玩字画、书籍等;蹴鞠比赛等。活动二:1.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词牌),词的内容广泛,风格多样2.苏轼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李清照,词风委婉、细腻、清秀。辛弃疾,继承了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活动三:1.(1) 语言平实,贴近百姓,通俗易懂。(2)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2.贴近百姓生活,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生动形象,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当堂检测】 1.B 2.A 3.D 4.C 5.A 6.D 7.C 8.C 9.D 10.A11. 趋势一:(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发展;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坊市隔绝制度打破、活动时间不再有严格限制)。 趋势二:市民文化的发展和兴盛 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经济繁荣);重文轻武的国策;城市的兴盛;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市民阶级(中产阶级、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寒食节
重阳节
端午节
冬至
清明节
七夕节
元日
中秋节
立春
扫墓、郊游踏青
禁烟、吃寒食
登高、喝菊花酒避祸
划龙舟、吃粽子
乞求聪慧和巧艺
吃饺子、贴春联
吃春饼、占卜年景
赏月、吃月饼
以馄饨(饺子)祭祀祖先
PAGE
4
如果学生不集中注意 所有的教学活动将成为一系列无意义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