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下历史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13课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识记:记住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和外传;记住宋元时期我国陆路和海陆发达的情况;2.理解:理解宋元时期我国出现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3.运用:通过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和分析的方法,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 程;结合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并与现今“一带一路”进行对比。重点: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
学 习 活 动 备注
【检查预习】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雕版印刷术:_________时期,雕版印刷术发明,辽、宋、西夏、金时期,_______很盛行,雕版印刷术进一步发展。2.活字印刷术: (1)发明:由北宋时的匠人_________发明,用胶泥刻字;此后,能工巧匠们发明木活字。 (2)发展:元代_________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__________排字法;元代中期,出现___________印刷。3.印刷术的传播: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 ,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 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1.指南针: (1)出现:________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___________”。 (2)发展:________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后来人们把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__________。(3)应用:_________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4)传播:__________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 。 (5)影响:大大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的发展。 2.火药: (1)发明与发展:___________时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到________,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2)传播:13世纪传入__________地区,14世纪初传到 。 (3)影响:对欧洲的_________制造和 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三、发达的中外交通1.概况:宋朝 交通发达。元朝建立后, 和 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2.陆上交通:①古代著名的陆上 ,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②宋期的__ _____比较发达。元朝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 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 。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 及俄罗斯等 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3.海上交通:①宋元时期,________和 _________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海上交通发达, 贸易繁荣。 ②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不仅可通往亚洲国家,而且远至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朝时, 之路进入鼎盛时期。4.影响:使中外 、文化和 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外来的科技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导入新课】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吗?它们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又是怎样传播到世界,改变了世界文明发展面貌的?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一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阅读课文,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太祖时,官府刻印《大藏经》,共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1)材料一中描述的是什么印刷技术?这一技术何时发明的?材料暴露了这一技术有什么缺点? 材料二:北宋杰出科学家沈括所撰的《梦溪笔谈》卷第十八《技艺》 中,详细记载了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 所总结的活字印刷术。其法如下:……,并指出用这种技术印书“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写出材料二中“ ”部分空缺的人物是谁?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部分活字印刷术的工序有哪些? (3)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有什么进步之处? 材料三: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造纸术和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地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 罗伯特(4) 印刷术是怎样传播到欧洲的?对世界文明产生怎样的影响? 活动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朱彧[yù]在1119年写成《萍州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1)根据材料一说明北宋船队在海洋中是怎样确定航向的?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什么?何时发明的? 材料二:如果欧洲人不借用中国人的指南针和船尾的舵,欧洲人就不可能实现在文化上和经济上席卷世界的大部。 ——英国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2)想一想,指南针何时传入欧洲?指南针的使用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有何意义? 2.看火药的发明、发展图根据图片,说一说火药的发展历程。 议一议:宋元时期为什么会广泛使用火药? 火药是怎样传入欧洲的?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想一想:火药除了应用于军事之外,还应用于哪些领域?▲拓展探究:宋元时期中国四大发明快速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三:发达的中外交通1.材料一:观察《宋代海外贸易图》和《元朝交通路线图》回答: 图中表现出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有什么特点?最远可达到哪儿? 材料二:“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史·地理志》(2)元代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2.议一议:宋元时期,为什么中外交通如此发达? 3.发达的中外交流对中外发展有何影响?【概括归纳、总结提升】
当堂检测:
下列重要的科技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 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 指南针(司南)的出现 ③ 火药被用于军事 ?④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2、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 )
???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造纸术和指南针
3.唐宋时期,众多诗词作品得以刊印成集,主要得益于 ( )
A.造纸术的改进 B.印刷技术的进步 C.国家政策的支持 D.对外交流的发展
4、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的朝代是( )
A、唐朝 B、五代 C、宋朝 D、隋朝
5、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项伟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请问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 )
A、罗马人 B、印度人 C、日本人 D、阿拉伯
6.今天中国象棋中的“炮”,最早写为“砲”字,而到宋代出现“砲”“炮”两字并用的现象,此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宋代 ( )
A.发明了中国象棋 B.发明了火药 C.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D.西方近代火炮传入
7.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段史料反映的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8.报载,月球上共计有14个以中国人名和地名命名的月球地理实体。这14个中国人名和地名包括:蔡伦、祖冲、李白、毕昇、瓷都景德镇等。毕昇入选的理由是 ( )
A.主持修建都江堰 B.改进造纸术 C.推算圆周率数值 D.发明活字印刷术
9.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下列图中文物对我们了解宋代海外贸易有帮助的是( )
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利簋 唐三彩甬 宋持罗盘陶甬 蒸汽机
A B C D
10、“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培根《新工具》
根据以上表述,说一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参考答案】
活动一:1.(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优点:可以印刷大量书籍;图文并茂。缺点:费工费时,刻好的版只能印一种书籍。
(2)毕昇;工序:胶泥刻制字模、烧制字模、排字固版、印刷、拆板。
(3)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更省时省力省钱省工,可以重复使用,出现错别字能尽快更换。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降低了书籍的成本,书的价格下降,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4)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促进了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传播。
活动二:1.(1)天气晴朗时,观星斗推测航向;天气昏暗时,用指南针推测航向。司南;战国时期。
(2)12世纪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技术和航海业的发展。
2.(1)略(2)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战争不断。(3)火药14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4)工程爆破、烟花炮竹等.
▲拓展探究:宋元中外交通发达。
活动三:1.(1)宋朝海路交通发达,元朝陆路和海路交通范围广泛。波斯湾和东非海岸。
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2.政治上:宋代南方地区相对统一稳定,元朝实现中国古代第四次大统一,驿站制度发达。经济上:宋元时期的经济繁荣,海外贸易频繁。科技上:宋元时期科学技术出现高峰,造船术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3.影响:发达的中外交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
【当堂检测】
1.D 2B 3.B 4.C 5.D 6.C 7.C 8.D 9. C
10. 活字印刷术: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PAGE
1
如果学生不集中注意 所有的教学活动将成为一系列无意义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