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教案: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新人教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教案: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新人教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3-16 19: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教学重点】
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难点】
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过程】
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
【自主学习】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1.通过“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得出色素的种类和颜色。
2、色素的作用:______________
3、叶绿体
(1)结构组成:


③ (含有色素)
4、
(2)功能: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利用______,把________和_______转化成储存着_______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____的过程
1、 探究历程
1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只有土壤中的________是植物构建自身的原料
2 1771年,____________的实验验证:植物可以更新动物呼吸污浊了的空气
3 1779年,英格豪斯证明了_______和________在更新空气中不可缺少
4 1864年,萨克斯的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________
5 1939年,美国的鲁宾和卡门利用_____________证明了_______________
6 20实际40年代,美国的卡尔文,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最终证明了___________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________的途径
2、 过程
总反应式:
具体过程:(填空)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所需条件
进行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转换
联系 物质联系:能量联系:
3、 影响因素:______浓度、光(光的______和光照时间的_______)、 等。
曲线分析
n
3、 化能合成作用
(1) 概念:某些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某些_________时所释放的______来制造有机物
(2) 举例:如硝化细菌能利用______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时释放的_______将______和_______合成为糖,硝化细菌属______生物
【课堂讨论】
见课本思考与讨论
【课堂检测】
1、某科学家用含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碳原子转移途径的是: ( )
A.C02→叶绿素→ADP B.C02→叶绿素→ATP
C C02→酒精→(CH20) D.C02→C3化合物→(CH20)
2、右图是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供选答案中不正确的是: ( )
A.1与2均有选择透过性
B.暗反应是在4中进行的
C.光反应是在3处进行的
D.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均分布在3上
3、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 )
A ADP和Pi B.ATP和[H] C ATP和水 D.ADP和[H]
4、将植物栽培在有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02的条件下。如果将环境中C02含量突然降至极低水平,此时叶肉细胞内的C3化合物、C5化合物和ATP含量变化情况依次是: ( )
A.下降、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下降
C 上升、下降、上升 D 下降、上升、下降
5、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和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分别用于: ( )
A.氧化02和C02 B.氧化CO2和O2 C.还原02和C02 D.还原CO2和O2
6、右图表示光照下叶肉细胞中A、B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交换。据图回答问题:
(1)A、B细胞器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O2从B到A内必须通过_____________层膜,通过膜的方式是
_____________。
(3)在黑暗中,其生理作用停止的细胞器是(填写字母)_____________。
(4)如果此叶肉细胞处于2℃的环境中,气体转移基本停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5)A、B都能产生ATP,A产生ATP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作用,B产生ATP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作用。
7.下图中的甲、乙两图为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0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甲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乙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曲线中C点和E点(外界环境中C02浓度变化为零)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
(2)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 段,其中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 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
(3)乙图中FG段C02吸收量逐渐减少是因为 ,以致光反应产生的
和 逐渐减少,从而影响了暗反应强度,使_______化合物数量减少,影响了C02固定。
(4)乙图曲线中间E处光合作用强度暂时降低,可能是因为
答案:(1)呼吸作用释放C02的量等于光合作用吸收C02的量时;(2)BF; D; E (3)光照强度逐步减弱; ATP; [H];C5 (4)温度高,蒸腾作用过强,气孔关闭,影响了C02原料的供应
【课后反思】
实验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一、 实验原理
1. 叶绿体的色素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用 提取叶绿素中的色素。
2.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 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可据此将色素分离。
二、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素中色素的方法。
2. 探索叶绿素中有几种色素,观察和区别叶绿素中的色素的种类及颜色。
三、 实验材料用具
新鲜绿色叶片、滤纸、研钵、漏斗、毛细管、剪刀、试管、量筒、层析液、无水乙醇、石英砂(SiO2)、碳酸钙
四、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提取色素
取5 g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许石英砂( )、碳酸钙,再加入10ml ,迅速研磨,然后按要求过滤。
2.制备滤纸条
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在距滤纸条底端1.5cm处用铅笔轻轻画一根横线。
3.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在反复多次。
4.分离色素
把划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 。
5.观察实验结果
五、 实验注意事项
1.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
2.研磨要充分、迅速。
3.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
4.滤液细线要细、直、含较多色素。
5.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六、实验结果记录及分析
贴滤纸条处: 色素种类及颜色
七、讨论
1、 研磨时加少许SiO2、碳酸钙有什么作用?
2、 叶片含水量对实验有无影响,若有可如何改进实验?
3、 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为什么?
八、进一步探究
1、布置分组探究任务
第一组:检验无水乙醇的提取作用。(W1&R)
第二组:验证碳酸钙的作用。(W2&R)
第三组:验证SiO2的作用。(W3&R)
2、从表格中选择试剂进行实验,记录现象。
10ml无水乙醇 10ml蒸馏水 少许碳酸钙 少许SiO2 色素提取液的颜色
R + + + 深绿色
W1
W2
W3
九、变式训练
1、将色素提取液滴在圆形滤纸中央,进行层析。会得到四种色素的同心圆环从外向内依次是: 、 、 、 。
2、秋天叶片变黄。两同学争论,甲认为是叶绿素类色素分解所致,乙认为是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写出实验思路。
十、实验中的问题及思考
www.
① ( 色)
② ( 色)
③ ( 色)
④ ( 色)
光照强度
光合速度
图1
CO2浓度
光合速度
图2
光照强度
CO2的吸收量
CO2的释放量
图3
A
B
C
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CO2浓度等的影响。
图1表示一定范围内光合速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光饱和以后不再加快。
图2表示一定范围内光合速度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CO2浓度饱和以后,速度不再加快。
图3以CO2的释放量表示光合速度。曲线走势表示一定范围内CO2的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光饱和以后不再加快。A点表示:光照强度为0时,没有光合作用,有呼吸作用,纵坐标为呼吸释放的CO2量。B为光补偿点,意思是此光强下的光合速度与呼吸速度相等,光合吸收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抵消,表现为既不向外释放也不从外界吸收。AB段位于下方,因为光强较弱,光合吸收的CO2量小于呼吸释放的CO2量,整体表现为向外界释放CO2。B点以后光合吸收的CO2量大于呼吸释放的CO2量,整体表现为从外界吸收CO2。C是光饱和点。此点以后光合速度不再加快。
乙图
甲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