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1 09:1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根据我国历史上辽、宋、西夏等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创作的武侠小说。
那么历史上辽、西夏、宋等这些政权是如何建立的呢?这些民族政权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契丹族
1、契丹族原居辽河上游,游牧民族;后学农耕定居
2、国名:契丹(947年改国号为辽)
3、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4、时间:916年
5、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措施:阿保机任用有才学的汉人为官,
模仿汉地的制度置百官,立州县,定赋税,
创制文字,制定法律,发展农业生产
契丹人引马图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文字
党项族
1、党项族居中国西北,原属羌族的一支
2、国名:大夏,史称西夏
3、建立者:元昊
4、时间:1038年
5、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

措施:元昊重用汉人为官,仿照宋
朝设置行政机构,发展农牧经济,
创制西夏文字
李元昊
西夏文字
PPT模板:www.1ppt.com/moban/ PPT素材:www.1ppt.com/sucai/
PPT背景: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www.1ppt.com/tubiao/
PPT下载:www.1ppt.com/xiazai/ PPT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资料下载:www.1ppt.com/ziliao/ 范文下载: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www.1ppt.com/jiaoan/
PPT论坛:www.1ppt.cn PPT课件:www.1ppt.com/kejian/
语文课件:www.1ppt.com/kejian/yuwen/ 数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www.1ppt.com/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www.1ppt.com/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wuli/
化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1ppt.com/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1ppt.com/kejian/lishi/
燕云十六州
耶律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帮助后唐将领石敬瑭建立后晋,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和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燕云十六州示意图
宋和辽的关系:有战有和,和为主流(特点)
经历了从战到和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北宋攻辽

第二阶段:辽攻北宋、辽宋议和(澶渊之盟)

第三阶段:议和后的宋辽关系
北宋建立后,宋太宗为了夺回幽云十六州,曾两次出兵攻辽,均遭到失败。
第一次979年宋军直抵幽州城下,辽军全力南下救援。宋太宗中箭受伤,下令撤兵。
而第二次伐辽仍以失败告终杨业光荣牺牲。
从此,北宋转攻为守。
第一阶段:北宋攻辽

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达到黄河的澶州城北,直接威胁宋都开封。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敦促下,亲往澶州督师,宋军士气大振,取得初步胜利。
第二阶段:①辽攻北宋
宋在取得澶州之战胜利的情况下主动与辽议和。议和的内容: 1005年,辽宋议和,辽撤兵,北宋答应每年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②宋辽议和
思考:双方为什么能议和?
宋真宗的怯懦,畏敌求和,只希望辽军能尽快北撤
第三阶段:议和后的宋辽关系

此后,辽宋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双方关系友好。
思考: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辩一辩
正方: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反方: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客观评价:他们说的都有道理,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1.对于辽和北宋来说,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使辽从战争中安然脱险,并且还得到了“岁币”,有利于经济发展。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2.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三、西夏与北宋过的关系
宋夏议和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送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2?万斤。 。
思考:宋夏议和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宋夏议和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
2.历史意义
1、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2,西夏 军事上屡屡获胜,战争让西夏受很大损耗。
从此,宋夏之间基本维持了和平局面,双方贸易兴盛,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1.“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2. 宋辽澶渊之战中,力主坚决抵抗的是(? )?
A.宋真宗?? B.王安石?????
C.石守信??? D.寇准
3.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宋神宗时,辽军攻宋,打到澶州城下??????
B.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
C.澶渊之盟规定宋朝给辽岁币????
D.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B
D?
A?
4.澶渊之盟后的北宋和辽( )
A、辽皇帝接受北宋的册封
B、辽每年给北宋送白银和茶叶
C、北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
D、北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0万两
5.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 )
A、北宋和辽对峙时期 B、北宋和金对峙时期
C、南宋和辽对峙时期 D、南宋和金对峙时期
6.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其中“宋太祖”指的是( )
A、李世民 B、刘邦 C、铁木真 D、赵匡胤
C
A
D
7、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辽并立的示意图是( )

北宋
北宋


北宋

北宋
A
B
C
D
C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榷场,即双方政府在边境地区设立的有固定场所的贸易机构,在榷场一般进行大宗货物的交换,……中原地区的丝织品、粮食、茶叶、药材、瓷器和文化典籍不断地输送到辽地区,辽人民蓄养的马、牛、骆驼以及毡毯、盐等产品也不断输入内地。
请回答:
⑴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所描述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宋辽订立和约。
⑵材料中所反映历史现象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答:1、结束了长期的战争局面
2、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频繁的交流
3、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中华文明的发展
拓展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尽管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但和平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即使发生战争也是兄弟之争;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历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