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 化学选修四 综合 寒假作业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
分卷I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以下自发反应不可用熵判据来解释的是( )
A. CaCO3(s)+2HCl(aq)===CaCl2(aq)+CO2(g)+H2O(l)
B. NH4Cl(s)===NH3(g)+HCl(g)
C. 2H2(g)+O2(g)===2H2O(l)
D. 2C(s)+O2(g)===2CO(g)
2.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H2(g)+I2(g)2HI(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H2的同时生成nmol 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③百分含量w(HI)=w(I2) ④反应速率v(H2)=v(I2)=v(HI) ⑤c(HI)∶c(H2)∶c(I2)=2∶1∶1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⑧条件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 ①②③④
B. ②⑥⑨
C. ②⑥⑨⑩
D. ③⑤⑥⑦⑧
3.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是( )
A. 2.5 μmol·L-1·min-1和2.0 μmol·L-1
B. 2.5 μmol·L-1·min-1和2.5 μmol·L-1
C. 3.0 μmol·L-1·min-1和3.0 μmol·L-1
D. 5.0 μmol·L-1·min-1和3.0 μmol·L-1
4.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相同浓度溶液的酸性:HCOOH>H2CO3>HCN
B. 2CN-+H2O+CO2===2HCN+
C. 2HCOOH+===2HCOO-+H2O+CO2↑
D. 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H和HCN消耗NaOH的量相等
5.下列溶液中导电性最强的是( )
A. 1 L 0.2 mol·L-1醋酸
B. 0.1 L 0.1 mol·L-1H2SO4溶液
C. 0.5 L 0.1 mol·L-1盐酸
D. 2 L 0.1 mol·L-1H2SO3溶液
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mol?L﹣1?s﹣1)表示,且v(A)、v(B)、v(C)之间有如下所示的关系:v(B)=3v(A); 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A. 2A+3B2C
B. A+3B2C
C. 3A+B2C
D. A+BC
7.如图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铜为阳极,锌为阴极 ②铜极上有气泡 ③向铜极移动 ④若有0.5mol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0.25mol气体 ⑤电子的流向是铜到锌 ⑥正极反应式:Cu+2e-===Cu2+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④⑤⑥
D. ③④⑤
8.下列属于新能源是( )
①天然气 ②煤 ③石油 ④水能 ⑤太阳能 ⑥地热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④⑤⑥
D. 除①②外
9.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稀醋酸加水稀释,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溶液的pH升高
B. 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适量CH3COOH,可使c(Na+)=c(CH3COO﹣)
C. 在氯水中通入氯化氢气体后,溶液中c(HClO)减小
D. 常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NH)>c(H+)>c(OH﹣)
10.已知图一表示的是可逆反应CO(g)+H2(g)C(s)+H2O(g) ΔH>0的化学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图二表示的是可逆反应2NO2(g)N2O4(g) ΔH<0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图一t2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则反应的ΔH增大
B. 图一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或增大了压强
C. 图二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或增大了压强
D. 若图二t1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减小
二、双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5.0分,共20分)
11.(双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0.1 mol·L-1氨水中,c(OH-)=c()
B. 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c(M+)=c(OH-)+c(A-)
C. 在0.1 mol·L-1CH3COONa溶液中,c(OH-)=c(CH3COOH)+c(H+)
D. 0.1 mol·L-1某二元弱酸强碱盐NaHA溶液中,c(Na+)=2c(A2-)+c(HA-)+c(H2A)
12.(双选)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①C(s)+O2(g)===CO2(g) ΔH1
C(s)+O2(g)===CO(g) ΔH2
②S(s)+O2(g)===SO2(g) ΔH3
S(g)+O2(g)===SO2(g) ΔH4
③H2(g)+O2(g)===H2O(l) ΔH5
2H2(g)+O2(g)===2H2O(l) ΔH6
④CaCO3(s)===CaO(s)+CO2(g) ΔH7
CaO(s)+H2O(l)===Ca(OH)2(s) ΔH8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3.(双选)用盐酸测定碳酸钠时既可用酚酞作指示剂又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现分别用酚酞和甲基橙作指示剂,用0.100 0 mol·L-1的HCl滴定20.00 mL的纯碱溶液,滴定终点时分别用去了20.00 mL、40.00 mL的盐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酚酞作指示剂时滴定的总反应为Na2CO3+HCl===NaHCO3+NaCl
B.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滴定的总反应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C. 用酚酞作指示剂时滴定的总反应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D.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滴定的总反应为Na2CO3+HCl===NaHCO3+NaCl
14.(双选)下图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Y(g)2Z(g)+W(s) ΔH<0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入催化剂
B. 增大Y的浓度
C. 降低温度
D. 增大体系压强
分卷II
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
15.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图:
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 。(用字母“M”或“N”表示)
(2)CH3OH(l)燃烧热ΔH=-238.6 kJ·mol-1,CH3OH(l)+O2(g)===CO2(g)+2H2(g) ΔH=-akJ·mol-1,则a 238.6(填“>”、“<”或“=”)。
(3)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l2(g)+2H2O(g)+C(s)===4HCl(g)+CO2(g) ΔH=-290 kJ?mol﹣1,当有710 g Cl2参加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 。
(4)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已知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 ΔH=-1176 kJ·mol-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5 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 kJ。
16.反应N2(g)+3H2(g)2NH3(g) Δ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问题:
(1)在3个阶段中,N2的平均反应速率(N2)、(N2)、(N2)中最大的是 ,其值是 。
(2)H2的平衡转化率αⅠ(H2)、αⅡ(H2)、αⅢ(H2)的大小关系是 。
(3)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填“正反应方向”或“逆反应方向”),采取的措施是 。
(4)第Ⅰ阶段时,化学平衡常数K1= ;第Ⅱ、Ⅲ阶段化学平衡常数K2 K3;(填“>”、“<”、“=”)判断的理由是 。
17.已知某溶液中存在OH﹣、H+、NH、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有如下四种关系:
①c(Cl﹣)>c(NH)>c(H+)>c(OH﹣)
①c(Cl﹣)>c(NH)>c(OH﹣)>c(H+)
②c(NH)>c(Cl﹣)>c(OH﹣)>c(H+)
③c(Cl﹣)>c(H+)>c(NH)>c(OH﹣)
填写下列空白:
(1)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 ,上述四种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
为 (选填序号)。
(2)若上述关系中③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为 ;若上述关系中④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为 。
(3)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l)
c(NH3?H2O)(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混合前酸中c(H+)和碱中c(OH﹣)的关系为c(H+) c(OH﹣)。
18.如图中,甲是电解饱和食盐水,乙是铜的电解精炼,丙是电镀,回答:
(1)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甲电池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2)在粗铜的电解过程中,图中c电极的材料是 (填“粗铜板”或“纯铜板”);在d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若粗铜中还含有Au、Ag、Fe等杂质,则沉积在电解槽底部(阳极泥)的杂质是 ,电解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有 。
(3)如果要在铁制品上镀镍(二价金属),则e电极的材料是 (填“铁制品”或“镍块”,下同),f电极的材料是 。
(4)若e电极的质量变化118 g,则a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体系中所含气体越多,熵值越大;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化学反应,ΔS>0;混乱度增加,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A、B、D中ΔS>0,熵增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可用熵判据解释。C中ΔS<0,熵变不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C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若反应正向进行时,y发生改变,则“y不再随时间变化”可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⑥正确;HI与I2百分含量相等,不能判断其浓度是否发生变化,③错误;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说明I2的浓度不再变化,⑨正确;此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气体总质量不变,压强、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⑦、⑧错误;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⑩错误。只有既表达v(正)方向,又表达v(逆)方向,且二者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才可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H2生成为v逆,HI生成为v逆,但不符合计量数之比,①错误;H—H键断裂为v正,H—I键断裂为v逆,与计量数比相等,②正确。
3.【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4~8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0-10) μmol·L-1=10 μmol·L-1,反应速率为=2.5 μmol·L-1·min-1。0~4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40-20)μmol·L-1=20 μmol·L-1;4~8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0-10) μmol·L-1=10 μmol·L-1;可知每隔4分钟,浓度变化量降为原来的一半;所以8~12 min浓度变化为5 μmol·L-1,12~16 min浓度变化为2.5 μmol·L-1,16 min时浓度为10 μmol·L-1-5 μmol·L-1-2.5 μmol·L-1=2.5 μmol·L-1;B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相同条件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性越强,A正确;酸性H2CO3>HCN>
,在复分解反应中,较强酸可制备较弱酸,碳酸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KHCN>碳酸的二级电离平衡常数,CN-+H2O+CO2===HCN+,B错误;酸性强弱顺序是HCOOH>H2CO3>,反应2HCOOH+===2HCOO-+H2O+CO2↑成立,C正确;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H和HCN所提供的n(H+)相等,所需碱的量相等,D正确。
5.【答案】B
【解析】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CH3COOH、H2SO3为弱酸,部分电离;盐酸和硫酸为强酸,全部电离;故0.1 mol·L-1H2SO4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导电能力最强。
6.【答案】B
【解析】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由于v(B)=3v(A)、v(C)=2v(A)、3v(C)=2v(B),所以v(A)∶v(B)∶v(C)=1∶3∶2,所以反应为A+3B2C,故选B。
7.【答案】B
【解析】Cu为正极,Zn为负极,①错;向负极(Zn极)移动,③错;电子的流向是Zn→导线→Cu,⑤错;正极反应式:2H++2e-===H2↑,⑥错。选B。
8.【答案】B
【解析】①天然气、②煤、③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资源;②煤、③石油燃烧会污染空环境,不符合节能减排的原则;④水能、⑤太阳、⑦风能,都是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无污染是清洁能源,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是洁净能源,符合节能减排原则。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9.【答案】D
【解析】醋酸浓度越小,其电离程度越大,则稀醋酸加水稀释后醋酸电离程度增大,由于氢离子浓度减小,则溶液的pH升高, A正确;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适量CH3COOH,当溶液为中性时,c(OH﹣)=c(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CH3COO﹣),B正确;在氯水中通入氯化氢气体后,溶解平衡Cl2+H2O?HClO+HCl向着逆向移动,导致溶液中c(HClO)减小, C正确;氨水为弱碱,常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则c(OH﹣)>c(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c(Cl﹣),溶液中正确的离子浓度大小为c(NH)>c(Cl﹣)>c(OH﹣)>c(H+),D错误;故选D。
10.【答案】B
【解析】A项,改变压强不会改变焓变,错误;B项,升温、增大压强,v逆均小于v正,正确;C项,图二t1时改变的条件应是压缩体积,错误;D项,增大压强,2NO2(g)N2O4(g)平衡右移,总物质的量减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11.【答案】BC
【解析】氨水中NH3·H2O+OH-,H2OH++OH-,c(OH-)>c(),A错误。HA溶液与MOH溶液任意比混合后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H+、M+、OH-、A-,电荷守恒式:c(H+) +c(M+)=c(OH-) +c(A-),B正确。CH3COONa溶液中:CH3COONa===CH3COO-+Na+,CH3COO-+H2OCH3COOH+OH-,H2OH++OH-,电荷守恒式为c(Na+)+c(H+)=c(CH3COO-)+c(OH-),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CH3COO-)+c(CH3COOH),二者联立可得质子守恒c(OH-)=c(H+)+c(CH3COOH),C正确。NaHA溶液中:NaHA===Na++HA-;HA-+H2OH2A+OH-;HA-A2-+H+;H2OH++OH-;因为n(Na)=n(A)可得c(Na+)=c(A2-)+c(HA-)+c(H2A),D错误。
12.【答案】B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ΔH”的理解,明确“ΔH”既有“+”“-”,又有数值大小。燃烧放热,ΔH<0。①中C不完全燃烧生成CO,放热少,因ΔH为负,ΔH1<ΔH2;②中两个方程式恒等式作差可得S(s) ===S(g) ΔH3-ΔH4,硫从固态到气态吸热,ΔH3-ΔH4>0,即ΔH3>ΔH4;③中发生同样的燃烧反应,消耗燃料越多,放热越多,放热ΔH为“-”,ΔH5>ΔH6;碳酸钙分解吸热,ΔH7>0,CaO与H2O反应放热,ΔH8<0,ΔH7>ΔH8,C正确。
13.【答案】CD
【解析】Na2CO3与盐酸反应时,可能生成NaHCO3,溶液呈碱性;也可能生成CO2,溶液呈酸性。根据甲基橙及酚酞的变色范围,推断出终点时的pH范围,进而推测反应的生成物,确定出具体的化学反应,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酚酞变色范围约为8~10之间,说明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即反应为Na2CO3+HCl===NaHCO3+NaCl,A正确,C错误;甲基橙变色范围为3.1~4.4,说明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CO2↑+H2O,B正确,D错误。
14.【答案】AD
【解析】该反应具备气体分子数不变、向外释放热量的特征。由图a曲线变为b曲线,斜率增大,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加入催化剂可实现此目的,A项正确;又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增大体系压强也以可实现此目的,D项正确。
15.【答案】(1)M (2)﹤ (3)1450 kJ (4)490
【解析】(1)此反应是吸热反应,M的能量低于N,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因此M稳定;(2)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氢气还能燃烧,因此a<238.6 kJ;(3)放出的热量是710×290/(35.5×4) kJ=1450 kJ;(4)根据反应方程式,Al的化合价升高,C的化合价降低,因此4 mol Al参加反应,转移电子4×3 mol=12 mol,因此转移5 mol电子,产生的热量为5×1176/12 kJ=490 kJ。
16.【答案】(1)Ⅰ 0.05 mol ·(2)Ⅰ>Ⅱ>Ⅲ (3)正反应方向 减小NH3浓度(4)< 由图可以判断,Ⅱ到Ⅲ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放热反应,降温平衡常数增大。
【解析】(1)()==0.05 mol·
()==0.025 3 mol·
()==0.012 mol·
故在3个阶段中,的平均反应速率()、()、()中最大的是Ⅰ,其值是0.05 mol/(L·min)。
(2)的平衡转化率()=×100%=50%
()=×100%=38%
()=×100%=19.4%
则三个阶段的转化率的大小为Ⅰ>Ⅱ>Ⅲ
(3)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知,浓度由第一次平衡时的1.00 mol·逐渐减低到第二次平衡时的0.62 mol·,浓度由第一次平衡时的3.00 mol·逐渐减低到第二次平衡时的0.86 mol·,N浓度第一次平衡时的2.00 mol·瞬间降低为0,后逐渐增大到第二次平衡时的0.76 mol·,所以平衡移动的方向是正反应方向,采取的措施是减小N浓度。
(4)第Ⅰ阶段时,、、N的平衡浓度分别为1.00 mol·、3.00 mol·、2.00 mol·,化学平衡常数==。第Ⅱ、Ⅲ阶段化学平衡常数<,理由是由图可以判断,Ⅱ到Ⅲ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放热反应,降温平衡常数增大。
17.【答案】(1)NH4Cl ①
(2)NH3?H2O和NH4Cl HCl和NH4Cl
(3)小于 大于
【解析】(1)溶液中只存在OH﹣、H+、NH、Cl﹣四种离子,可能为NH4Cl溶液,因NH水解而显酸性,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l﹣)>c(NH)>c(H+)>c(OH﹣);
(2)若上述关系中③是正确的,溶液呈碱性,且c(NH)>c(Cl﹣),应为NH3?H2O和NH4Cl的混合物,若上述关系中④是正确的,溶液显示酸性,并且c(Cl﹣)>c(H+),所以是盐酸和氯化铵的混合物。
(3)溶液呈中性,据c(Cl﹣)+c(OH﹣)=c(NH)+c(H+)可得c(Cl﹣)=c(NH),因氨水为弱电解质,若该溶液中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则氨水浓度大于盐酸浓度,如小于或等于,则溶液呈酸性,并且在混合前酸中c(H+)大于碱中c(OH﹣),中和后才显示中性。
18.【答案】(1)2H++2e﹣===H2↑ 2NaCl+2H2O===2NaCl+Cl2↑+H2↑
(2)粗铜板 Cu2++2e﹣===Cu Au、Ag Cu2+、Fe2+
(3)镍块 铁制品
(4)44.8L
【解析】(1)甲是电解饱和食盐水,M为正极,则a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H2↑。
(2)用电解法进行粗铜提纯时,粗铜应作阳极,精铜作阴极,该装置中M为原电池的正极,N为原电池的负极,所以c为电解池的阳极,d为电解池的阴极,电解时,以硫酸铜溶液为电解液,溶液中的Cu2+得到电子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即Cu2++2e﹣===Cu;作阳极的粗铜中的铜以及比铜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进入溶液,所以Fe发生Fe﹣2e﹣===Fe2+反应,以Fe2+的形式进入溶液中;比铜不活泼的金属Au、Ag不会失去电子,以单质的形成沉入电解槽形成“阳极泥”,则沉积在电解槽底部(阳极泥)的杂质是Au、Ag,电解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有Cu2+、Fe2+。
(3)要在铁制品上镀镍(二价金属),则铁作阴极与电源负极N相连即f极,镍为阳极与电源正极M相连即e极。
(4)若e电极的质量变化118 g,根据转移电子数相等,Ni~2e﹣~Cl2,则a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mol-1=44.8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