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7 《溜索》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春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7 《溜索》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1 10:5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溜索》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滇西(diān) 马鬃(zōng) 瞟一眼(piáo)
B.大惑(huò) 绷出(bēng) 飘走(piāo)
C.盘桓(huái) 脑髓(suǐ) 俯身(fǔ)
D.呼哨(shào) 裤腰(kù) 脖颈(jǐng)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暄闹 腾空 气贯长虹 万丈绝璧
B.裂缝 拔索 涓涓细流 绷出筋来
C.扭打 裤裆 蹲在地上 一截破布
D.漫声 卸驮 一声呼哨 跺几下脚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片花海呀,惊艳了春光,让人故步自封。
B.井盖所在位置是进出家门的必经之路,年轻人经过此处还需放慢步伐留意结冰处,老年人经过时就更为战战兢兢。
C.烟雾缭绕,龙脊与村寨若隐若现,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D.他说起那年的苦难,轻声细语,仿佛在说一件平常的事,听者却潸然泪下。
4.下面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
B.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C.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D.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颗芝麻粒儿。但人们总是踏山于脚下,哪怕它是高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__________。
A.因为,他们又一次用自己的坚实步履证明了人类的伟大、理想的崇高
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同时,他们更深深地感谢:山,多亏您提供了大展雄姿的舞台
D.山,却缄默不语——因为它知道,衬托别人、奉献自身是光荣的
6.下面对《溜索》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当“我”询问时,“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中的“懒懒”表现了首领的心不在焉。
B.“(瘦小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中的“小”字,写出了瘦小汉子在溜索上快速划过怒江峡谷时给“我”带来的视觉感受,富有表现力。
C.文章多次写到鹰,既衬托出环境的奇险,又烘托了马帮汉子的形象。
D.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牛,从侧面展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同时与“我”的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反衬出首领等人的勇敢无畏。
二、课内精读
【2019年四川内江卷】阅读阿城《溜索》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不信这声音就是怒江。首领也不多说,用小腿磕一下马。马却更觉迟疑,牛们也慢下来。
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马帮像是得到信号,都止住了。汉子们全不说话,走到牛队的前后,猛发一声喊,连珠脆骂,拳打脚踢。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
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首领瞟一眼汉子们。汉子们早蹲在一边吃烟。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
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头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牛们如商量好的,不例外都是一路屎尿,皮肉疯了一样抖。
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那海慢慢一旋,无波无浪,却深得令人眼呆,又透远得欲呕。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索。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猛地耳边有人笑:“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几个汉子笑着在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边。
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有人递过一支烟,嚓的一声点好。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俯在马上再看怒江,干干地咽一咽,寻不着那鹰。
(有删减)
7.文中加点的两个“懒懒”各有什么含义?
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8.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9.选文开头结尾都写到了鹰,各有何用意?
10.小说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但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分析“我”这个隐形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三、拓展阅读
【2018年云南中考语文卷】
刷子李
冯骥才
天津卫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这等传说,你说神不神!
这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11.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2. 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父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2)但他怕师傅难堪,既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柱还要扫一眼。
13. 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
14. 刷子李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15. “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请简要谈谈。
7《溜索》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滇西(diān) 马鬃(zōng) 瞟一眼(piáo)
B.大惑(huò) 绷出(bēng) 飘走(piāo)
C.盘桓(huái) 脑髓(suǐ) 俯身(fǔ)
D.呼哨(shào) 裤腰(kù) 脖颈(jǐng)
【答案】B
【解析】A项中的“瞟”应读piǎo;C项中的“桓”应读huán;D项中的“颈”应读gěng。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暄闹 腾空 气贯长虹 万丈绝璧
B.裂缝 拔索 涓涓细流 绷出筋来
C.扭打 裤裆 蹲在地上 一截破布
D.漫声 卸驮 一声呼哨 跺几下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重点字形的能力。A项,暄—喧,璧—壁。形声字中的形近字,尤其是意思相近或相关的,写错的概率很高。答题时,可据义定形,根据其字义推断其形旁是否正确。“暄”“喧”两字形旁不同,“日”即太阳,故“暄”指(太阳)温暖,可组词“寒暄”;“口”指话语,故“喧”指声音大,可组词“喧闹”。“璧”“壁”两个字形旁不同,“玉”与“玉器”有关,故“璧”为古代的一种玉器,可组词“璧玉”;“土”指土壤、泥土,故“壁”指墙,可组词“家徒四壁”。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片花海呀,惊艳了春光,让人故步自封。
B.井盖所在位置是进出家门的必经之路,年轻人经过此处还需放慢步伐留意结冰处,老年人经过时就更为战战兢兢。
C.烟雾缭绕,龙脊与村寨若隐若现,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D.他说起那年的苦难,轻声细语,仿佛在说一件平常的事,听者却潸然泪下。
【答案】A
【解析】“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此处“春光”应使人“流连忘返”。
4.下面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
B.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C.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D.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答案】C
【解析】A项中的句号应放在引号的里面;B项中的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D项中的第一个逗号改为顿号。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颗芝麻粒儿。但人们总是踏山于脚下,哪怕它是高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__________。
A.因为,他们又一次用自己的坚实步履证明了人类的伟大、理想的崇高
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同时,他们更深深地感谢:山,多亏您提供了大展雄姿的舞台
D.山,却缄默不语——因为它知道,衬托别人、奉献自身是光荣的
【答案】B
【解析】本段话通过人与山的对比,得出人与山的区别。横线前面是“人为攀 登而欣喜”,后面应说“山”如何,排除A、C项,剩下B、D项。从“但人们总是踏山于脚下,哪怕它是高山之王”的感彩来看,对山不是歌颂而是贬损,排除D项,选B项。
6.下面对《溜索》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当“我”询问时,“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中的“懒懒”表现了首领的心不在焉。
B.“(瘦小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中的“小”字,写出了瘦小汉子在溜索上快速划过怒江峡谷时给“我”带来的视觉感受,富有表现力。
C.文章多次写到鹰,既衬托出环境的奇险,又烘托了马帮汉子的形象。
D.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牛,从侧面展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同时与“我”的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反衬出首领等人的勇敢无畏。
【答案】A
【解析】“懒懒”表现了首领的镇定从容、胸有成竹。
二、课内精读
【2019年四川内江卷】阅读阿城《溜索》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不信这声音就是怒江。首领也不多说,用小腿磕一下马。马却更觉迟疑,牛们也慢下来。
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马帮像是得到信号,都止住了。汉子们全不说话,走到牛队的前后,猛发一声喊,连珠脆骂,拳打脚踢。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
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首领瞟一眼汉子们。汉子们早蹲在一边吃烟。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
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头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牛们如商量好的,不例外都是一路屎尿,皮肉疯了一样抖。
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那海慢慢一旋,无波无浪,却深得令人眼呆,又透远得欲呕。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索。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猛地耳边有人笑:“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几个汉子笑着在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边。
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有人递过一支烟,嚓的一声点好。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俯在马上再看怒江,干干地咽一咽,寻不着那鹰。
(有删减)
7.文中加点的两个“懒懒”各有什么含义?
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8.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9.选文开头结尾都写到了鹰,各有何用意?
10.小说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但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分析“我”这个隐形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
7.第一处“懒懒”写出了“我”的漫不经心,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危险的来临。第二处“懒懒”表现出首领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意近即可)
8.比喻,将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比作“极稠的粥”,生动形象或新颖别致地描写出整个的牛群马帮极不愿向前行进的状态。
9.(1)开头为写怒江溜索的凶险蓄势。(2)结尾与开头呼应,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10.(1)“我”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感。(2)“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起到了线索作用,用“我”的见闻感受串联故事,使情节更加集中、简练。(3)“我”是过溜索的参与者,以“我”的表现烘托环境,反衬马帮首领及众汉子的勇敢无畏。
【解析】
7.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本题作答要注意人物的身份和经验方面的不同。“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这个“懒懒”是写“我”,因为“我”不知道前面的“雷声”到底是什么,也没有完全意识到危险的来临,所以这个“懒懒”写出了“我”的漫不经心的心理。“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中的“懒懒”,写的是领队的神情,因为领队了解前面将要发生的情况,用这个词语写出了他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心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8.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语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把“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比作“极稠的粥”,运用了新颖别致的比喻,生动形象写出了马帮向前行进的速度极其缓慢的状态,给人以鲜明的形象。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文章开头安排了“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这一内容,通过写鹰来衬托出怒江溜索的凶险,为下文描绘怒江溜索的万分危险蓄势。文章的结尾再次写鹰——“俯在马上再看怒江,干干地咽一咽,寻不着那鹰”,结构上,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上,更加突出了怒江溜索的凶险,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0.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在文章中的作用。从文章内容看,文章叙写怒江溜索的相关内容,是“我”的见闻感受,所以文章中的“我”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是整个故事的叙述者,因此是文章的线索人物;从表现文章的主旨来看,“我”是过溜索的参与者,以“我”的反应烘托怒江环境的凶险,以“我”的表现来反衬马帮首领及众汉子的勇敢无畏;再者,文章用第一人称来写,虽然在文章中没有出现,但却让人感到叙写的故事更加的真实。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三、拓展阅读
【2018年云南中考语文卷】
刷子李
冯骥才
天津卫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这等传说,你说神不神!
这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11.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2. 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父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2)但他怕师傅难堪,既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柱还要扫一眼。
13. 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
14. 刷子李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15. “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请简要谈谈。
【答案】11. (1)总领全文,通过写天津的世俗民风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最;(2)为刷子李的出场做铺垫;(3)设置悬念吸以读者的阅读兴趣。
12. (1)“搜索”的意思是仔细寻找,在文中写出了曹小三对刷子李高超技术的惊奇、佩服及对证明刷子李墙神功是否属实的期待。(2)“扫一眼”写出曹小三发现师傅身上有一个白点,对师博手艺高超的质疑,师傳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为下文“刷子李”最后掲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祈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13. 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通过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14. (1)通过写刷子李刷墙时只穿黑衣黑裤,如果身上有白点就不收钱等写出刷子李的技艺
高超。(2)对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心细如发。(3)和李管事谈事时的派头十足体现刷子李的大胆自信。
15. 明白了“打铁还靠本身硬”的道埋,手艺的高超不是吹出来的,要脚踏实地。
【解析】
11.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要分析好文段的语句。如“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指的天津卫“码头”的生存规则,这是经过长期社会选择而形成的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强者风光弱者受窘的规则。“地地道道”强调的是这条规则所具有的广泛性、彻底性、毫无回旋的余地。这些都为人物预设一个极不寻常的背景。同时文段为文章的开头,所以又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作用。
12.试题分析: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分析作答。“搜索”本义:仔细寻找,语境义:对刷子李高超技术的惊奇、佩服及对证明刷墙神功是否属实的期待。“扫一眼”本义:瞄了一眼。语境义:发现师傅身上有一个白点,对师博手艺高超的质疑,为下文揭谜底设置悬念。答题时要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词语对表现的人物心理及形象的意义。
13.试题分析:考查文章次要人物的作用。本文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他来对比烘托刷子李的超凡技艺。同时,从他眼里观察刷子李的“艺高胆大”,增强了事件的可信度,小说艺术上的真实性就更突出了。
1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等情节中即可概括出他是个技艺高超的人。如对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的情节即可归纳出他是个心细如发的人。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15.试题分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特别是理解好题干中的“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一句,充分把握内容,再结合原文的中心,确定一个观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真才实学才是硬道理的角度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