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马关条约》签字仪式《南京条约》签字仪式《辛丑条约》签字仪式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环境
①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②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 毛泽东的声明新中国的外交遵循什么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949.10—1950.10年
(与17国建交)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越南
印度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芬兰
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一起1950年2月,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3、提出与发展
①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②发展: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正式提出)。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4、影响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1、背景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万隆会议
①召开: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②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③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④意义: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尼万
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他(周恩来)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该而且必须求同存异。从大的方面讲,求同就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存异就是把两种制度的矛盾“撇开”或“放在一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和平共处。……对如同我国历史遭遇大体相同,面临反帝、反殖以及要求和平发展民族经济共同任务的亚非拉国家,……都强调我们与这些国家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刘土尧、程瑞山:《试论周恩来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茂物会议所宣布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 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人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B )
A.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2018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周恩来同志参加哪次国际会议?他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2)根据图二,周恩来同志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归纳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确定一个缅怀周恩来同志的纪念活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