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为什么要变法?
1004年,辽军(契丹族)在举攻宋,直抵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取得胜利,但皇帝急于求和,1005年双方议和,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两边人户不得交侵……
澶渊之盟
宋夏议和
1044年,宋册封夏国主(党项族),每年给夏7万2000两,绢15万3000匹,茶3万斤
“天下之弱势,历数古人之为国,无甚于本朝者。虽有百万之兵,而不免自贬为至弱之国。养兵以自困,多兵以自祸,不用兵以自败,未有甚于本朝者也。”
—— 叶适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1、“冗官、冗兵、冗费”
财政危机
军队战斗力低下
2、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
政治危机
(阶级矛盾)
3、辽、西夏的威胁
边疆危机
(民族矛盾)
积贫
积弱
为什么要变法?
内忧与外患叠加,何者更甚?
冗费
冗兵
冗官
一、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富国之法(理财)
强兵之法(整顿军队)
取士之法(改革科举)
1. 富国之法
一、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 强兵之法
3. 取士之法
均输法。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免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设军器监
改革科举制度、改组太学、编撰教材。
(1)理财的特点:①实现“民(老百姓)不加赋而国饶用”,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有产者阶层,如官僚地主、高利贷者和大商人。②取消官僚地主的部分特权。③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
(2)整军的特点:①用类似“民兵”的管理方法,整顿社会秩序,重在防范农民起义。②改革军事而不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③对更戍法进行适当调整。
(3)取士的特点:关注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
二、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王安石采取的解决财政措施中,争议最大 的是哪些措施?哪项措施成效最大?哪项措施对地主利益触触动最大 ?
争议最大的是青苗法和募役法
成效最大的是农田水利法
对地主利益触动最大的是方田均税法
三、变法的进步意义
①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③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晚清以前近800年的评价: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各项新法是聚敛之术,较为集中地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论和批判。
梁启超在20世纪初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底翻案。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宋人邵伯温在《闻见录》中说:“王荆公(安石)为相,寝食不暇,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致今日之祸(按:指北宋灭亡和宋廷南迁)!”
评述上述观点,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①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辩证地认识王安石变法
变法的不足和局限性
(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3)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4)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全面评价王安石变法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③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
④王安石变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
会问题(财政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四、变法失败的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一个应该大写的儒者.
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留下纯真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