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人体保卫自身的第三道防线产生的时期是 ( )
A. 出生以后
B. 先天性的
C. 出生前就已具备,出生后不断完善
D. 偶然获得的
2.伤口小,出血不多的毛细血管出血的最佳处理方法是( )
A. 拨打“120”电话
B. 冲洗伤口后帖上创可帖
C. 不必处理
D. 以上均不是
3.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 患过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得此病
B. 6个月以内的婴儿不会得此病
C. 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肝
D. 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4.传染病能在人群流行必须同时具备的环节是( )
A. 传染源
B. 传播途径
C. 易感人群
D. 以上三项
5.有的同学在考试前心理难免紧张,下列调节紧张心理的方法中,哪种不宜采用( )
A. 把紧张的感受告诉父母和同学
B. 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上网
C. 坚持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
D. 尽可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6.据统计,由女性艾滋病患者所生育的孩子中,大约有1∕3的孩子会成为新的艾滋病感染者,那么,这种母婴传播的途径最有可能是
①胎盘传播②产道传播③母乳传播④餐具传播⑤空气传播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
7.某战士在抢险时下肢受伤,伤及静脉,血液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此时应及时采取的暂时止血措施是( )
A. 压迫伤口近心端一侧的血管
B. 压迫伤口远心端一侧的血管
C. 只用“创口帖”处理伤口即可
D. 只用“红药水”处理伤口即可
8.下列关于用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为了治病,可以私自加大用药剂量
B. 药无贵贱,有效者为灵丹
C. 用药如用兵,在精不在多
D. 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
9.列生活中的常见说法,有科学依据的是:
①生吃鸡蛋营养好
②喝酸奶时要进行煮沸消毒
③勤晒被褥可杀灭细菌
④母乳喂养能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
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10.春、秋季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时期,老年人和儿童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有效预防流感的发生。这种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哪一环节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杀灭病原体
11.某公司在组织职员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员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色盲、甲型肝炎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 )
A. 肺结核、糖尿病
B. 肺结核、甲型肝炎
C. 色盲、甲型肝炎
D. 糖尿病、色盲
12.当心情不好时,不可用的调节方式是( )
A. 有意识转移话题,分散注意力
B. 向亲人或朋友倾诉
C. 幽默和自我安慰
D. 悲观失望,乱撕乱砸
13.引起禽流感的病原微生物是( )
A. 细菌
B. 真菌
C. 霉菌
D. 病毒
14.下面关于艾滋病认识错误的是( )
A.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
B.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
C. HIV可通过血液制品传播
D. 该病成年人居多,与青少年无关
15.下列关于药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可以改变身心机能及治疗疾病
B. 都带有一定的副作用
C.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的处方才可购买
D. 越贵的药效果越好
16.健康的生活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下列不属于健康生活的表现是( )
A. 帮助他人后感到愉快
B. 早上起床后,感到很舒服
C. 晚睡早起
D. 早睡早起
17.如果你患有感冒,则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
①服用上一次感冒还没有吃完的药
②到药店购买有“OTC”标志的感冒药,按药品的说明书服药
③到医院请医生诊断,凭医生的处方拿药,按医嘱服药
④到药店购买处方药,按药品的说明书服用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18.患过天花的人对天花病毒有抵抗力,这是因为他(她)的体内有抵抗天花病毒的
A. 传染源
B. 病原件
C. 抗原
D. 抗体
19.我国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比如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
C. 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D. 接种卡介苗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
20.晚自习放学回家的某同学,发现房间里煤气泄漏,母亲昏迷。这时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 关闭煤气阀门
B. 打开电灯实施急救
C. 打开门窗通气
D. 将母亲搬到通风良好的场所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预防接种能预防传染病,其原因是使人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抗体(______)。
22.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__。良好的 __和适度的 __,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23.经诊断某人得了某种严重传染病,医生立即采了“不让病人外出,也不让外人探望”的措施,根据传染病预防措施,请你指出"不让病人外出"属_______________;"也不让外人探望"____________.
24.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 __和 __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25.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一种 ___上、 ___和___ 方面的良好状态 。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人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和黏膜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他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它们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有些组织和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它们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共同组成的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共同完成的。
2.【答案】B
【解析】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时,伤口较小,出血不多,可冲洗伤口后帖上创可帖即可。
3.【答案】D
【解析】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在腮腺炎病毒的刺激下,产生抵抗腮腺炎病毒的抗体,抗体把腮腺炎病毒消灭后,抗体仍然存留体内,以后就不在感染腮腺炎,属于特异性免疫,A错误;6个月以内的婴儿不会得此病,是婴儿从母体获得抵抗此病的抗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接种乙肝疫苗后,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该抗体只对乙肝病毒有免疫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针对多种病原体都具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
4.【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同时具备了以上三个环节,就可以传染和流行.
故选:D
5.【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在考前,解决有些学生心理紧张的方法有三种:一、有意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散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二、把自己心中的紧张感受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考前很多同学心理难免紧张,往往会神经衰弱,睡眠不足,经常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上网,会导致更多的不良反应.
故选:B.
6.【答案】D
【解析】餐具传播的是消化道传染病,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
7.【答案】B
【解析】由于破裂的是静脉血管,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全身送回心脏,所以应在远心端压迫止血。
8.【答案】A
【解析】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要根据说明书上规定的用法和用量来服用,或遵医嘱,不可私自加大用药剂量,A错误;用药并非越贵越好,针对病情,起到好的治疗效果,就是好药,B正确;用药要针对不同的病情,适当选用,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过量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C正确;不同的疾病,要选用不同的药物,才能针对性的起到治疗作用,故应对症用药,D正确。
9.【答案】B
【解析】①生鸡蛋中可能含微生物,且生的蛋白质不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因此最好不要生吃,不符合题意;②酸奶发酵产生的乳酸菌,正是酸奶的营养价值所在,假如“煮沸消毒”,乳酸菌就被杀死了,酸奶的营养价值就失去了,所以“喝酸奶要煮沸消毒”的话没有科学依据,不符合题意;③阳光中有紫外线,可杀菌,因此勤晒被褥可杀灭细菌,符合题意;④母乳中除含有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外,还含有抵抗多种传染病的抗体和其他免疫因子,尤其是初乳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C
【解析】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其中,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传染病,这是为了保护一些身体免疫力较弱,容易被传染的人群,因此本措施为保护易感人群。
11.【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肺结核、甲型肝炎,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传染病;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激素缺乏症,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色盲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具有遗传性,没有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
12.【答案】D
【解析】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方法一: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方法二: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方法三: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综上所述可以知选项D符合题意。
13.【答案】D
【解析】A、细菌不是引起H1N1流感的病原微生物,A错误.
B、真菌不是引起H1N1流感的病原微生物,B错误.
C、霉菌不是引起H1N1流感的病原微生物,C错误.
D、病毒是引起H1N1流感的病原微生物,D正确.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严重危害人体的免疫系统,A正确;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B正确;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HIV可通过血液制品传播,C正确;该病属于传染病,与年龄无关,成年人、青少年均有感染,D错误。
15.【答案】D
【解析】药物可以改变身心机能及治疗疾病,A正确;是药三分毒,要都带有一定的副作用,B正确;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的处方才可购买,C正确;并非越贵的药效果越好,要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D错误。
16.【答案】C
【解析】健康的生活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具体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究个人、环境和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有益的健康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而晚睡早起会导致神经系统经常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影响睡眠,进而影响身体健康,C符合题意。
17.【答案】A
【解析】①如果感冒了,不能不经过医生诊断就服用上次感冒没吃完的药,①错误。②到药店购买有“OTC”标志的感冒药,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按药品的说明书服药即可,②正确。③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③正确。④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因此到药店购买处方药,按药品的说明书服用的做法错误,④错误。
18.【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种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 异物其作用为特异性免疫,患天花时,天花病毒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了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抗体把天花病毒消灭后,人就好了,但是抗体仍然存留体内,在有 天花病毒侵入时,抗体直接杀死天花病毒。因此患过天花的人对天花病毒有抵抗力。
19.【答案】A
【解析】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如给少年儿童接种卡介苗能有效的预防结核病.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机理分析,卡介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发病,但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对结核杆菌起到抵抗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可见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A符合题意。
20.【答案】B
【解析】打开电灯容易产生电火花,而房间里已有煤气泄漏,会导致引燃煤气产生爆炸。
21.【答案】对
【解析】因为预防接种的疫苗经过了杀死或减毒的处理,所以能使人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抗体。
22.【答案】心情愉快 情绪 情绪反应
【解析】试题分析: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23.【答案】控制传染源 保护易感人群
【解析】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不让病人外出属于控制传染源;也不让外人探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4.【答案】心理上 社会适应
【解析】试题分析: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25.【答案】身体 心理 社会适应
【解析】试题分析: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