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3-28 14: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教材分析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①描述什么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②区别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③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④描述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⑤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2、技能目标①在教师的协助计时的情况下,测量自己的脉搏;②模仿使用听诊器测量自己或同伴的心率;③能够初步解剖猪心;④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⑤模仿阅读分析血常规化验单;⑥模仿课本P16上的图示方法,模拟哈维的实验;⑦尝试观察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⑧模仿使用血压计测量自己或同伴的血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觉自己动脉的跳动;②体验自己或同伴的心跳;③参与解剖心脏的过程;④亲眼观察血液流动的真实情景;⑤参与测量血压的过程。重点和难点重点1、认知重点①区别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②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③描述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④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2、技能重点①测量脉搏;②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③尝试观察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④模仿使用血压计测量自己或同伴的血压。3、情感重点①感觉自己动脉的跳动;②亲眼观察血液流动的真实情景;③参与测量血压的过程。难点1、通过模型或实物观察心脏结构以及与心脏相连血管;2、通过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3、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4、测量血压。课前准备1、12只听诊器;2、心脏模型或实物;3、于课前准备好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和未加入抗凝剂的血液;4、寻找一些血常规化验单;5、在计算机上安装血型鉴定课件;6、准备一些橡胶管;7、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血液分层现象与凝固现象的实验。课时分配 5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单元引言 讲述:在生物圈中有许多生物个体,也有许多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对于生物个体和生态系统来说,维持相对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 讲述:生物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通过自身的调节功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于生态系统而言,维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对稳定与平衡,是生态系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章引言 讲述:每一个生物个体只要活着,就必须进行新陈代谢,从外界环境获得所需的物质,并排出体内代谢废物,以维持体环境的相对稳定和平衡。
节引言 讲述:人体同样需要维持体环境保持相对的稳定。人体的组织细胞进行代谢时需要营养物质和氧等,同时也需排出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尿素等废物,下面我们来学习人体内物质是如何运输的。 讲述: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的。
脉搏 阅读P3小资料“脉搏”。 感受桡动脉、太阳穴上方动脉以及脚面上的动脉的搏动。 同桌的两位同学相互配合,测量脉搏 将所测脉搏记录在课本P4上。 男女生各5位同学进行深蹲练习,男生30个,女生20个,做完后立即测量15秒钟脉搏。 做深蹲练习的10位同学分别报出自己在安静状态下的脉搏,和做深蹲练习15秒脉搏。 1、5、9组计算男生安静状态下的平均心率。 2、6、10组计算男生做30个深蹲后的平均心率。 3、7、11组计算女生安静状态下的平均心率。 4、8、12组计算女生做20个深蹲后的平均心率。 各组汇报所计算的数据。 思考大屏幕所展示的讨论题。 小组讨论。 小组间交流。 讲述:血管是人体内的运输网络,它遍布于人体全身各处,是运输人体内物质的管道。 提出问题:“什么叫做脉搏?” 提出问题:“脉搏是如何产生的?” 介绍测量脉搏的方法: 1、同桌两位同学相互配合; 2、受测者:保持安静状态; 3、测试者: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排按压在受测者的左臂腕部有脉搏的部位; 4、测量3次,取平均值。 大屏幕展示讨论题: 1、人体随着运动剧烈程度的增加或降低,脉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2、男女生的脉搏有什么不同?体质的强弱与脉搏有什么关系吗? 用秒表进行计时,计时15秒。 参与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间交流。
切脉 阅读课本P4“切脉”。 提出问题:2000多年之前,我国的哪位著名医学家就用“切脉”诊断病症?
血管的种类 阅读P25信息库“3种血管的功能与分布”。 提出问题:血管的种类有哪些? 讲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是根据功能定义的。 提出问题:动脉的功能是什么? 讲述:动脉就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去的血管。 提问:手臂上的桡动脉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什么? 提出问题:静脉的功能是什么? 讲述:静脉就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提问: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手臂上的这根静脉中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什么? 提出问题:毛细血管的功能是什么? 讲述: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的血管,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管的结构特点 观察图14-3人体3种血管的模式图。 投影展示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的比较。 提出问题:动脉与静脉相比较,它的管壁较厚还是较薄?管腔呢? 提出问题:静脉的管壁较厚不是较薄?管腔呢?
第2课时
引言2 讲述:我们常常说,心里想,你们的心脏真的能想吗?那么,心脏的结构怎样?心脏的功能到底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心脏的位置、形态和大小 提出问题:你们的心脏在哪里? 提出问题:你们的心脏像什么? 提出问题:你们的心脏有多大?
心脏的结构 观察图14-8心脏的内部结构。 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发猪的心脏。 观察心脏的外形。辨认心脏的上下、前后和左右。 小组分工,解剖猪的心脏。 观察心脏的结构。 思考所展示的讨论题。 小组讨论。 小组间交流。 讲述:心脏的功能与心脏的结构密切相关。 展示观察提纲: 1、心脏有几个腔所构成的? 2、每个腔的心壁肌肉厚薄一样吗?哪几个腔的心壁较厚?哪个腔的心壁最厚? 3、用玻璃棒试一试,是否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 4、各心房和心室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 5、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是否有瓣膜? 大屏幕展示讨论题: 1、在心脏的各个腔中,哪一个心壁肌肉较厚?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2、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在血液流动中具有什么作用? 参与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
心脏的功能 提问: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使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血管之内流动,那么心脏到底如何推动血液在血管之内流动呢? 讲述:心房和心室都是由心肌所构成,心肌为肌肉组织,可以收缩和舒张,心房和心室都可以收缩和舒张。当心房舒张的时候,血液渐渐流入心房,当心房中的血液比较充满的时候,心房收缩,将血液压入心室,然后心室收缩,由于房室瓣只能向心室开放,血液不能倒流回心房,所以心室收缩后,心室中的血液便被压入和心室相连的动脉。这样随着心房与心室的交替收缩和舒张,血液便不断地从静脉流向心房,从心房压入心室,再从心室压入动脉,使得血液中的血液流动起来,从而使得血液中的物质能够随着血液的流动而被运输。 提出问题:由此看来,心脏的主要功能不是思考问题,那么心脏的功能到底是什么?(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
心率 兴趣小组同学分发听诊器,并试用听诊器。 小组内部进行分工,并测量心率。 小组讨论所展示的讨论题。 小组交流。 提出问题:你们心脏跳动的声音你们听得见吗? 讲述:1816年9月13日,法国名医雷奈克用一本薄笔记本卷成圆筒,解决了困扰他很久的诊断难题,随之他发明了听诊器。使用听诊器可以方便地听心脏跳动的声音。 提出问题: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提出问题:心脏收缩时听到“怦”的声音,心脏舒张时可以听到“嗵”的声音。听到“怦、嗵”,心脏跳动几次? 大屏幕展示讨论题: 1、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就是心脏跳动的频率,也叫做心率,你的心率是多少? 2、心率与脉搏是一致的吗?试着比较一下。 方法提示: 1、男生与男生合作,女生与女生合作; 2、要有计时的人员; 参与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
心脏的卫生保健 阅读P8最后一段。 提出问题:什么叫做心输出量? 介绍每搏输出量的概念。 引导分析每搏输出量、心率和每分输出量的关系。 引导分析:每分输出量与运输机能之间的关系问题。 提出问题:体育锻炼与血液循环功能有什么样的关系?
第3课时
引言3 讲述:在心脏和血管之中流动的是血液,血液对我们生命的维持必不可少,那么,血液之中到底有什么?血液又有什么作用?它怎么会是红色的呢?
血量 讲述:成年人血液的总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体重为60kg的健康成年人,体内的血液约为4.2~4.8kg(1kg人的血液换算成体积,相当于1L),约为4~5L。 讲述:人体内血量相对稳定,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人体一次失血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大约400ml,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血液的组成 兴趣小组同学介绍讲述实验过程。 观察分层的血液与凝固的血液。 展示:血液的凝固与血液的分层现象的试管。 提出问题: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出现了血液的分层现象,试管上部的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叫做什么?血浆下面一层白色的细胞是什么?再往下红色的细胞是什么? 讲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都是血细胞,所以,血液可以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血细胞约占血液总量的45%。 讲述:当血液中不加抗凝剂,血液就会出现凝固现象,其中的血细胞与纤维蛋白形成血块。而在血块周围的液体就是血清,血清与血浆相比,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
血浆 阅读P11第一段。血浆的组成及功能。 提出问题:血浆是由哪些成分所组成的?血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提出问题:血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血细胞的种类 小组内进行实验分工。 小组内两位同学一组进行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 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进行巡回指导。 小组讨论。 小组间交流。 大屏幕展示讨论题: 1、你是如何在显微镜下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2、在你的观察的血细胞中,哪种细胞数量最多? 投影展示:红细胞的形态特征、男女性每升血液中所含的数量。 介绍血红蛋白的特性。 举例:血红蛋白在肺部及大脑部位与氧气作用的情况。 提出问题:由此看来,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投影展示:白细胞的形态特征、数量及生理功能。 介绍白细胞的防御功能。 投影展示血小板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血液的功能 复习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引导学生归纳血液的功能。
贫血与发炎 阅读课本P12“贫血与发炎”一栏内容。 阅读并研究课本P13血常规化验单。 思考所展示的讨论题: 小组讨论。 小组间交流。 提出问题:什么叫做贫血?贫血中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它是由什么原因所引起的? 提出问题:贫血对人体有何影响?患者一般有何症状? 提出问题:对于贫血患者,除了应该找医生诊治外,还应该多食用什么样的食品? 投影展示讨论题: 1、化验单上的项目分别表示什么?每项的测定值正常吗? 2、根据这张化验单,你作出的初步诊断是什么? 参与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间交流。
输血与血型 对问题作出假设 通过血型鉴定课件来验证假设。 得出探究结论。 阅读P25“血型的遗传关系”和“输血的原则”。 讲述:因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完成,而体内物质运输的顺畅程度直接关系到细胞新陈代谢的进行,所以血液与生命的维持直接相关。如果一个人受伤或者由于手术中失血过多,就需要输血。输血是抢救急性大出血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提问:在输血前,需要检查输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吗?为什么? 讲述:人类的血型系统有许多种,其中与输血有较大关系的是ABO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上的抗原的种类来分类的,红细胞上的抗原有两种,A抗原和B抗原。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的,血型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的,血型为B型,红细胞上既有A抗原又有B抗原的,血型为AB型,红细胞上既没有A抗原,又没有B抗原的血型为O型。 提出问题:孩子受伤需要给他输血,父母愿意为孩子输血,那么父母的血液一定能输给子女吗? 提出问题:A型人的血液能够输给B型吗? 提出问题:B型人的血液能够输给A型人吗? 提出问题:哪一种血型人的血液能够输给任何人? 提出问题:哪一种血型人的血液能够接受任何人的血液? 提出问题: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义务献血 阅读课本P14最后一段。 提出问题:健康人一次失血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会影响身体健康吗?为什么? 提出问题: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0ml~4000ml,会影响健康吗?那么一个健康成年人每次应该献血多少? 讲述:献血是每个18岁以上的健康公民对社会和同胞应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第4课时
引言4 讲述:血液循环的发现是科学发展史上重大的成就之一。古希腊的医生虽然知道心脏与血管的联系,但是他们认为动脉内充满了由肺进入的空气。因为他们解剖的尸体中动脉中的血液都已流到静脉,动脉是空的。 讲述:二世纪罗马医生盖仑(Claudius Galen,公元129-199)解剖活动物,将一段动脉的上下两端结扎,然后剖开这段动脉,发现其中充满了血液,从而纠正了古希腊传下来的错误看法。讲述:盖仑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但也存在着错误,他认为,人体所吸收的食物在肝脏中转化为血液,这些血液携带着“自然灵气”,通过静脉流向身体各个部位,再通过同样的静脉流回肝脏。这就是潮涨潮落式的血液运动理论。讲述:后来许多的科学家通过实验观察等,对盖仑的错误进行了纠正。讲述:在前人科学探索的基础上,哈维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最终创立了血液循环理论。
动脉-心脏-静脉的血液流动关系 对照图14-12“模拟哈维的实验”进行实验。 讲述:哈维用蛇做实验。他把活蛇杀死,剖开,用镊子夹住大动脉,观察后发现:镊子以下的动脉很快就瘪了;镊子与心脏之间的动脉和心脏,膨胀开来,越来越鼓,颜色变深。而松开镊子以后,心脏及动脉很快又恢复了正常。后来,哈维又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他用镊子夹住大静脉,切断心脏与镊子以下的静脉通路。这时,他看到:镊子和心脏之间的静脉,立时就瘪了;同时,心脏变小,颜色变浅。松开镊子,在瘪下去的一段静脉中,马上就有血液流过,心脏的大小和颜色也恢复如初。 讲述:人体内的血液是否这样?哈维请来一名身体削瘦、臂上大静脉清晰可见的人。他用绷带扎紧这人的上臂。过一会儿,摸摸绷带以下的动脉,无论在肘窝还是在手腕,都不跳动了,而绷带以上的动脉,却跳得十分厉害;绷带以上的静脉瘪下去了,而绷带以下的静脉,却鼓胀了起来。 提示要尽快解开绷带。 引导分析:这表明心脏中的血液来自静脉,而动脉则是心脏向外泵吐血液的通道。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之内的血液流动 阅读P16“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的实验方法。 进行小组内的实验分工。 按分工进行实验。 小组讨论。 小组间交流。 大屏幕展示讨论题: 1、运用前面学习的有关血管的知识,根据血液流动方向、速度和血管粗细及分布情况,怎样来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从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情况,你能推断出血液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流动方向吗? 参与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间交流。
第5课时
血液循环的概念 讲述:人体内的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观察P17图14-13血液循环的示意图。 参考P26上有关信息库的内容,分析血液循环的路线,以及血液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小组讨论。 小组间交流。 大屏幕展示讨论题: 1、血液从左心室出发,通过体循环流回到心脏的途径是什么?血液的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血液从右心室出发,通过肺循环流回到心脏的途径是什么?血液的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血液循环的意义 引导分析血液循环所运输的物质。
血压 阅读P18最后一段的内容——血压。 提出问题:什么叫做血压?健康成年人血压的收缩压一般在什么范围内?舒张压呢? 提出问题:什么叫做高血压?什么叫做低血压?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练习 做《生物实验》P10-11上的实验作业——“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核对答案,并对部分题目进行分析。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备用资料讲述:他算过这样一笔帐:人的左心室容量为2盎司(1盎司=28.35克),以心脏每分钟搏动72次计算,每小时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的血液流量应为8640盎司(约等于244.9千克),这个数字相当于普通人体重量的3倍多。而肝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也决不可能制造出如此之多的血液来。惟一正确的解释是:体内血液是循环流动的。讲述:1616年,哈维在演讲中宣布了他的血液循环理论。他说,在心脏收缩时,心脏里的血液流到动脉里;而静脉里的血液,又流回了心脏。总之,血液在体内是循环流动的。但哈维并未说明动脉、静脉末端的相互联系问题,哈维的演讲当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他深入研究,总结整理,撰成一部划时代的专著《心血运动论》。这部只有72页的著作于1628年出版后,立即遭到教会和一些保守学者的攻击。有人甚至评价说:这本书是“虚妄的、荒谬的、有害的”!幸好,哈维当时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御医,受到国王的宠幸,这才使他没有像前辈维萨里、塞维塔斯那样付出生命的代价。1661年,即哈维逝世后的第四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尔比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毛细血管的存在。正是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血管,把动脉和静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可循环的管道”。这进一步证实了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的正确性。讲述:16世纪中叶,比利时学者维萨里在解剖动物时发现,心脏的中隔很厚,没有可见的孔道,盖仑关于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有小孔相通的观点是错误的。但他没有猜测到人体内的血液是循环的。讲述:1563年,维萨里被宗教法庭拘禁、审讯,作为异教徒被判了死刑,但被菲利普二世赦免。1564年,他在从耶路撒冷回来的途中,在希腊的扎金索斯岛去世。讲述:维萨里死后,他在巴黎大学读书时结交的好友塞维塔斯继续进行科学试验,包括当时被人禁止的人体解剖。1553年,塞维塔斯出版了《基督教的复兴》一书。在这部宗教专著中,他用6页的篇幅阐述了自己发现的肺循环:血液从右心室通过肺动脉流入肺部,同吸入的新鲜空气相结合,再经肺静脉流入左心房,完成一次循环过程。这个循环,又称小循环。 讲述:塞维塔斯的肺循环理论是生理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同时也是对宗教神学的一次冲击,因此冒犯了教会。尽管《基督教的复兴》是秘密出版的,但最终还是被教会查了出来,塞维塔斯被判处火刑。塞维塔斯逃到日内瓦,不久,又被抓住。1553年10月27日,年仅42岁的塞维塔斯在日内瓦被教徒们烧死,死前还被活活地烧烤了2个钟头。 讲述:塞维塔斯的死,并没有吓退献身科学和真理的人们。1603年,意大利外科教授法布里修斯公开出版了著作《论静脉瓣膜》。在这本书中,他描述了静脉内壁上的小瓣膜,它的奇异之处在于永远朝着心脏的方向打开,而向相反的方向关闭。遗憾的是法布里修斯没有认识到这些瓣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