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锁分】第6讲:运动和力(PPT+学案+试卷)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中考锁分】第6讲:运动和力(PPT+学案+试卷)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12 12:19:59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五讲 力
中考一轮复习 浙江专版
考点透视
考点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二力平衡 概述二力平衡的概念 a
说明二力平衡的条件 a
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有关现象 a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解释物体运动变化的原因 a
牛顿第一定律 描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a
概述惯性的概念 b
用惯性解释有关常见现象 c
思维导图
考点突破
知识点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例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木板P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Q放在木板P上,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一端挂在木块Q上,拉动木板P,木块Q稳定时,读取测力计的示数。回答下列问题:
(1)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是为了测量____。(填字母)
A.木板P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B.木板P受到木块Q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C.木块Q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D.木块Q受到木板P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2)用相同的木板P和木块Q,在木块Q上放不同个数的砝码,拉动木板P快慢相同,记录测力计的示数及对应的砝码个数。这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的关系。
(3)用相同的木板P和木块Q,发现拉动木板P的快慢不同时,测力计的示数相等。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突破
知识点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解析】图中木块Q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木块Q受到木板P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故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是为了测量木块Q受到木板P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用相同的木板P和木块Q,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在木块Q上放不同个数的砝码,即木块Q对木板的压力不同,拉动木板P快慢相同,记录测力计的示数及对应的砝码个数。即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大小这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用相同的木板P和木块Q,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相同,发现拉动木板P的快慢不同时,测力计的示数相等,说明摩擦力大小相同。故由此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运动快慢无关。
【解析】(1)D;(2)压力;(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快慢无关。或接触面相同,压力相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快慢无关(结论要有“与运动快慢无关”)
考点突破
知识点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变式训练
2. 小李利用图示装置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他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板,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 N。在木块上放一重物,重复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拉动木板过程中,木板 (选填“受到”或“不受到”)木块的摩擦力。
知识点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考点突破
【解析】(1)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测力计的示数为0.8N,即拉力为0.8N;(2)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在木块上加放砝码,增大了对木板的压力,再重复实验操作,摩擦力变大了,则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将变大;(3)实验中木块始终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上木块受到测力计的拉力和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木板也受到木块的摩擦力。
【解析】0.8 变大 受到
知识点2: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例2: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有关木块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一对平衡力 B.只受拉力和摩擦力一对平衡力
C.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两对平衡力 D.无法确定
考点突破
【解析】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行运动时,受两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答案】C
知识点2: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变式训练
如图,四旋翼无人机下方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不计空气阻力,则无人机在空中(  )
A.悬停时,重物受到的重力与它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加速上升时,细线对重物的拉力大于重物所受的重力
C.匀速下降时,重物所受的重力大于细线对重物的拉力
D.水平匀速飞行时,悬挂重物的细线会偏离竖直方向
考点突破
知识点2: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考点突破
【解析】A.直升机在空中悬停时,火炮受到的重力作用在火炮上,火炮对悬索的拉力作用在悬索上,这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直升机在空中加速上升时,火炮受到的合力向上,则悬索对火炮的拉力大于火炮所受的重力,故B正确;C.直升机在空中匀速下降时,火炮处于平衡状态,火炮所受的重力等于悬索对火炮的拉力,故C错误;D.直升机在空中水平匀速飞行时,不考虑空气阻力,火炮与直升机保持相对静止,所以悬挂火炮的悬索不会偏离竖直方向,故D错误。
【答案】B
考点突破
知识点3:牛顿第一定律
例3:一小车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撤去拉力F后,小车将 (  )
A.继续做加速运动 B.加速一段时间后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 D.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小车原来是运动的,当撤去外力之后,由于水平面是光滑的,则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得,小车将以原来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考点突破
知识点3:牛顿第一定律
变式训练
1. “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伽利略经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笛卡儿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点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儿的观点有什么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突破
知识点3:牛顿第一定律
变式训练
解析:(1)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采用了逐渐逼近的方法,即先实验再推理,图C中有空气阻力,图A中没有空气阻力,所以选C再A,而图B中,是推理得出了在无空气阻力和无摩擦的情况下,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正确的顺序应该是CAB。(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笛卡尔的观点中,只涉及到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没有提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所以这是他的观点的不足之处。
答案:(1)CAB (2)没有涉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
考点突破
知识点4:惯性
例4:公交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车的置物台上(如图),司机突然刹车时,杯中水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仍保持水平 B.将向前溢出 C.将向后溢出 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
解析:水与公交车一起向前运动,当司机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水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向前运动且溢出。
答案:B
考点突破
知识点4:惯性
变式训练
2.在停车场,甲、乙两辆轿车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而发生了碰撞,甲车司机感觉背部受到挤压,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尾撞击甲车尾
B.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头撞击甲车尾
C.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头撞击乙车尾
D.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尾撞击乙车尾
知识点4:惯性
考点突破
解析:由于甲车司机的背部受到挤压,故应该是甲车司机相对于甲车向后运动,故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情况甲车原来静止,甲车的车尾受到后面的撞击而突然向前运动而甲车司机由于惯性保持不动,即相对于甲车向后运动而使背部受到挤压;第二种情况甲车向后倒车,甲的车尾撞到乙车的车头上而停止运动,而甲车司机由于惯性继续向后运动而使背部受到挤压;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应该是乙车司机相对于乙车向前运动,故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乙车向前运动车头撞到甲车的车尾而停止,而乙车司机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而撞到乙车上造成身体向前倾斜;第二种可能是乙车静止,乙车车头由于受到撞击而向后运动,而司机由于惯性保持静止而造成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综上分析:故只有B正确。
答案:B
知识点5:力和运动的关系
例5: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从斜坡冲下来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也能运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也可能是平衡力
D.只受一对平衡力匀速运动的物体,若去掉其中一个力,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增大
考点突破
解析: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②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③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④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综上分析,B正确。
答案:B
知识点5:力和运动的关系
◆变式训练
1.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它一定是静止的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受到的力也越大
考点突破
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C正确;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故B错误;物体受到的力越大,速度改变的越快,速度不一定大,故D错误。
答案:C
考点突破
知识点6: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例6: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
(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____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
(3)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运动。
(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突破
知识点6: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解析:(1)让小车每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做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机械能相同,速度相同;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在这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短,这是因为毛巾表面最粗糙,小车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大;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发生改变,小车将保持原来的速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答案:(1)控制变量法;(2)甲;(3)匀速直线;(4)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考点突破
知识点6: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变式训练
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甲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实验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
考点突破
知识点6: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变式训练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选填“快”或“慢”)。
(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
(5)通过上面的探究后,小明再思考如下的问题,如图乙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如果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________(选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突破
知识点6: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解析:(1)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2)在做“斜面小车实验”时,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目的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由毛巾表面到棉布再到木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小车受到的阻力也减小;(3)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4)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即小车不受力,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做匀速直线运动;(5)当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此时小球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速度为零,若不受任何外力,将保持静止状态不变。答案:(1)相等(2)水平面的粗糙程度(3)慢(4)匀速直线运动(5)静止
考点突破
知识点7: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例7:如图甲所示,是小慧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慧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 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两个拉力的方向相反,并通过改变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考点突破
知识点7: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例7:(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慧将小卡片在竖直平面内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_(填“能”或“不能”)平衡;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慧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宇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慧的实验优于小宇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考点突破
知识点7: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解析:(1)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的作用,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大;(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卡片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应该用剪刀把小卡片剪成两个更小的卡片,观察两个更小卡片是否平衡;(4)小慧实验用的小卡片重力小,悬在空中时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较小;小宇实验用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大;所以,小慧的实验优于小宇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选A。
答案:(1)钩码个数 (2)不能 (3)用剪刀将卡片剪成两半 (4)A
考点突破
知识点7: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变式训练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红与小明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1)实验中应让研究对象处于________状态。
考点突破
知识点7: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变式训练
2. (2)小明的实验方案与小红的相比________。
A.有效地克服了研究对象与支承面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B.有效地克服了研究对象与支承面之间的支持力对实验的影响
C.有效地克服了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弊端
D.有效地减小了研究对象的质量对实验的影响
(3)图乙所示实验中,小卡片的质量要尽可能_____________。在小卡片静止时,小明将小卡片顺时针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将会________(选填“旋转”或“翻转”),此现象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突破
知识点7: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变式训练
2. (4)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知识点7: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考点突破
解析:(1)在实验中,为了避免摩擦力的影响,应使物块处于静止状态;(2)物块与桌面接触,若产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会受摩擦力的影响,而小明的方案将小卡片吊起,可减少摩擦力的影响,A正确;支持力在竖直方向,而两个拉力在水平方向,不在同一方向上,所以B说法错误;两种情况都可使平衡力在同一直线上,所以C错误;在图甲中,物块的重力不会影响实验结果,而图乙中,若卡片的质量太大,卡片会下垂,则两边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实验结果受影响,所以D不正确;(3)为减小质量的影响,小卡片的质量要尽可能小;将小卡片顺时针转一个角度,因为两边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小卡片会旋转,所以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在同一直线上.(4)小卡片的质量不能为零,绳和滑轮之间存在摩擦力,这些都不能消除,都会对拉力有影响。
答案:(1)静止 (2)A (3)小 旋转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绳和滑轮之间的摩擦(或卡片的质量不能为零)。2
感谢欣赏



第6讲 运动和力


考点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二力平衡 概述二力平衡的概念 a
说明二力平衡的条件 a
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有关现象 a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解释物体运动变化的原因 a
牛顿第一定律 描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a
概述惯性的概念 b
用惯性解释有关常见现象 c




一、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状态。
2.力与运动的关系: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和维持运动的原因。
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①.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长木板、毛巾、棉布、刻度尺等)
②.实验装置

(1)控制变量法:让小车从_________(选填“相同”或 “不同”)高度静止释放(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______相同);
(2)转换法:通过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程度。
③.实验数据分析
④.实验结论
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_________,运动的距离越大,速度减小的越小。
⑤.交流与分析
(1)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后由于惯性还能继续运动,小车最终停止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2)小车从斜面滑下的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关系(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
(3)小车在水平表面运动时的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向左的摩擦力;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
(4)实验推理(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且足够长,小车将保持______________状态,永远运动下去)。
3.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2)影响因素:只与物体的_________有关,而与物体运动状态和速度的大小以及形态、位置的改变均无关。
4.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
(3)只能说一个物体“具有惯性”、“由于惯性”、“防范惯性带来的危害”。
二、二力平衡
1.概念: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______状态或做_______________运动,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或者说物体处于__________________.
2.条件
(1)同体:两个力作用在______________
(2)等大:两个力的大小______________
(3)反向:两个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
(4)共线:两个力作用在______________
口诀: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注意:(1)二力平衡要求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即物体受平衡力作用。
(3)物体在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或形态发生改变。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类型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不同点 力的作用点 作用在_____个物体上 分别作用在的_________物体上
产生的效果 产生的效果互相抵消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能互相抵消
力的示意图
相同点 (1)大小__________;(2)方向_______;(3)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参考答案


一、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静止___或__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
2.力与运动的关系: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和维持运动的原因。
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①.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长木板、毛巾、棉布、刻度尺等)
②.实验装置

(1)控制变量法:让小车从__相同__(选填“相同”或 “不同”)高度静止释放(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__速度__相同);
(2)转换法:通过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程度。
③.实验数据分析
④.实验结论
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__越小__,运动的距离越大,速度减小的越小。
⑤.交流与分析
(1)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后由于惯性还能继续运动,小车最终停止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2)小车从斜面滑下的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关系(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
(3)小车在水平表面运动时的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向左的摩擦力;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
(4)实验推理(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且足够长,小车将保持__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永远运动下去)。
3.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2)影响因素:只与物体的__质量__有关,而与物体运动状态和速度的大小以及形态、位置的改变均无关。
4.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
(3)只能说一个物体“具有惯性”、“由于惯性”、“防范惯性带来的危害”。
二、二力平衡
1.概念: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_静止__状态或做___匀速直线运动___运动,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或者说物体处于__平衡状态___.
2.条件
(1)同体:两个力作用在__同一物体___
(2)等大:两个力的大小___相同___
(3)反向:两个力的方向___相反_____
(4)共线:两个力作用在__同一直线上___
口诀: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注意:(1)二力平衡要求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即物体受平衡力作用。
(3)物体在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或形态发生改变。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类型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不同点 力的作用点 作用在_一_个物体上 分别作用在的___两个__物体上
产生的效果 产生的效果互相抵消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能互相抵消
力的示意图
相同点 (1)大小__相等___;(2)方向__相反__;(3)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6讲 运动和力

一、选择题
1.(2019·宿迁)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乘客会出现向后倾的现象
C用力推桌子,桌子静止不动,因为推力小于摩擦阻力
D踢出去的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2.(2019·无锡)如图所示,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选质量为10g的卡片作为研究对象。在线的两端分别挂上等质量的重物,对卡片施加两个拉力。为探究这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则所挂重物质量合适的是( )
A.5g
B.10g
C.200g
D.任意质量均可
3.(2019·黄冈)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某期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根绳子穿过内壁和端口光滑的空心圆筒,绳子上端系一个金属球,下端与装有皮球的网袋连接。转动空心圆筒,使金属球转动(如图)。随着转速加大,网袋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网袋静止时,它受到的总重力与它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金属球转动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与绳子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金属球转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D.实验表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力
4.(2019·广东)在“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如图所示,则(  )
A.小车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B.小车在毛巾水平面上所受的阻力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小车在棉布水平面上运动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
D.小车在木板水平面上速度减小得最慢,此时它的惯性最大
5.(2019·武威)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作用
B.小张沿水平方向用力推课桌没推动,则他的推力小于课桌受到的摩擦力
C.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乒乓球运动员用球拍击球时,球拍的作用力只能改变球的运动状态
6.(2019·德阳)我市部分学校在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中,关于同学们在足球比赛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
B.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运动员的脚对它有力的作用
C.用头顶足球攻门时,头感到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守门员一下子抱住射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2019·深圳)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海绵被压扁后,体积变小,质量变小
B.人在站立和行走时,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C.乘坐地铁时抓紧扶手,是为了减小惯性
D.被踢飞的足球,在空中仍受到重力的作用
8.(2019·丽水)一只手握住甲、乙两个核桃,逐渐增大握力,发现甲核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下列有关两核桃相互挤压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核桃相接触部位受到的压强相等
B.甲对乙的作用力小于乙对甲的作用力
C.甲对乙的作用力没有使乙核桃发生形变
D.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9.(2019·鄂州)2019年6月6日,世界女排联赛香港站中,中国女排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连续扳回三局,最终以总比分3:2逆转夺冠。下列有关情景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排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受力不平衡
  B.排球被重扣后加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
C.队员发球时,击球瞬间对球做了功
D.二传手向上撑球,球向上运动;主攻手用力向下扣球,球急转直下。说明力的方向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0.(2019·乐山)小红穿上旱冰鞋向右用力推墙,会被墙向左推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先对墙施加了推力,然后墙再对人施加推力
B.墙对人的推力大于人对墙的推力
C.人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1.(2019·自贡)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两个水平拉力而保持静止,在两个已知?F1=5N,F2=3N.那么物体?B?受物体?A?和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应分别为( )
A.?5N、3N
B.?5N、2N
C.?2N、3N
D.?3N、5N
12.(2019·自贡) 如图所示,物体A.?B的重分别为20N、10N,滑轮和绳子的重忽略不计,此时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若用力F向左拉物体A,使物体A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 )
A.?F=20N
B.?F=10N
C.?F=5N
D.?F=30N
13.(2019·庆阳)小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静止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高速行驶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
C.小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车轮不受摩擦力作用
D.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为了减小惯性
14. (2019·成都)如图所示,“和谐号”动车满成旅客从成都东站缓缓驶出前往西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坐在列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车站是静止的
B.列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列车的惯性减小了
C.列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铁轨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D.列车加速前进时,它受到的牵引力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15. (2019·安徽)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图中分别给出了A、B的受力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与GA、F1两个力的合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F1与F3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GA与F2是一对平衡力
D.F2与F1是一对平衡力
6.(2019·眉山)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木块将向左倾倒
B.由于木块向右运动,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C.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7 . (2019·临沂)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关于冬奥会的部分比赛项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被推出的冰壶在水平冰面上滑行时受力平衡
B.短道速滑运动员匀速过弯道时运动状态不变
C.滑雪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D.冰球运动员向后蹬冰面就会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8. (2019·安徽)如图所示,穿着旱冰鞋的小玲用手推墙后,她由禁止开始向后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玲后退的过程中,她的惯性逐渐变小
B.小玲后退的过程中,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玲推墙时,墙对小玲的作用力等于小玲对墙的作用力
D.小玲推墙时,墙对小玲的作用力和小玲对墙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19. (2019·衡阳)九年级的小明阿学参加了2019年衡阳市体育测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明跑步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B.小明跑步穿的运动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C.跳绳时手对绳施加了力,同时绳也对手施加了力
D.投掷实心球时,实心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小明对实心球没有做功
二、填空
20.(2019·无锡)如图所示,用尺快速打击最下面的棋于,棋子被击打后飞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 会落在原处。
21.(2019·江西)电灯通过电线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志,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是一对__________,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__________力。
22.(2019·庆阳)游泳时小涛向后划水以获得向前的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到达终点时,因受到池壁作用力而停止运动,这表明作用力改变了他的  。
23. (2019·达州)牵引车将停放在机库的战斗机拖出的过程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战斗机机翼下平上凸,目的是使战机飞行时机翼下方空气的流速小于机翼上方空气的流速,从而使机翼下方空气的压强机翼上方空气的压强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战斗机在进人战斗前抛掉副油箱的目的是战斗机的惯性 (选填“增大”或“减小”),从而增强战斗机机动性。
24. (2019·长沙)如图所示,用细线栓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选填“运动状态”或“形状”)。如果这时橡皮所受的力都突然消失,橡皮将做________运动。
25. (2019·淮安)“足球进校园”推进了校园足球的发展。运动员将静止的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 ;足球落地后会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足球具有 。当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26. (2019·苏州)小明用力将足球踢出后,足球在空中持续飞行一段时间,这是因为足球具有 ;同时他的脚感觉疼痛,这是因为力的作用 的。
27.(2019?德州)如图所示,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小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   ,拉动速度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
28.(2019·乐山)小秋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滑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法(选填“微小量放大”、“模型”或“控制变量”)。
(2)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 (选填“远”或“近”),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 (选填“快”或“慢”)。
(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 。说明运动的物体 力来维持(选填“需要”、“不需要”)。
(4)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
A.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B.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
C.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
29. (2019·内江)如图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使用小车而不使用木块,是因为小车与桌面间的 更小,从而减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在实验开始时,由于粗心只在左盘中放入砝码,小车立即向左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左盘中砝码的重力势能将 ,动能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两个盘中分别放上两个相同的砝码后,小车静止在桌面上,这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 。





































参考答案
1~5 ACDBC 6~10 BDABD 11~15 BBBDB 16~19 CDCA
20.运动状态;惯性。
21. 相互作用力 平衡力
22. 相互的 运动状态
23. 运动状态 大于 减小
24. 运动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
25.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惯性 平衡力
26. 惯性;相互
27. 水平向左 不变
28. (1)同一位置(或“同一高度”) 控制变量
(2)远 慢
(3)匀速直线运动 不需要
(4)C
29. 摩擦力 变小 变大 相等










1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