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探测射线的方法
达标作业(解析版)
1.下列粒子流中贯穿本领最强的是()
A.α射线?? B.阴极射线? C.质子流 D.中子流
2.下列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原子内是十分“空旷”的
B.利用γ射线的电离作用,可检查金属内部有无砂眼或裂纹
C.受普朗克量子理论的启发,玻尔于1905年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D.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能级结构模型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
3.放射性物质已经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对放射性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放射线能杀伤癌细胞或阻止癌细胞分裂,所以人体可以经常照射
B.对放射性的废料,要装入特制的容器并埋入深地层进行处理
C.射线探伤仪中的放射源必须存放在特制容器里,而不能随意放置
D.对可能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场所或物品进行检测是很有必要的
4.若元素A 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的半衰期为5天,相同质量的A和B经过20天后,剩下的质量之比
A.30 :31 B.31:30 C.1:2 D.2:1
5.在能源需求剧增的现代社会,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被各国竞相开发利用。核原料中的钚(Pu)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超铀元素,钚的一种同位素的半衰期为24100年,其衰变方程为→X++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X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钚衰变发出的γ射线具有很强的电离能力
C.20克的经过48200年后,还有5克未衰变
D.钚核衰变前的质量等于衰变后X、He核的质量之和
6.用α粒子照射充氮的云室,摄得如图所示的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是α粒子的径迹,B是质子的径迹,C是新核的径迹
B.B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C是新核的径迹
C.C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B是新核的径迹
D.B是α粒子的径迹,C是质子的径迹,A是新核的径迹
7.以下关于α、β和γ射线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大于83的原子核都具有放射性 B.α射线本质是质子流,其电离能力最强
C.β射线是核外电子电离产生的 D.γ射线是中子流,其贯穿能力最强
8.关于原子核衰变放出的 .α、β、γ三种射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射线是高速氦核流 ,其穿透能力很强
B.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是核外电子受激发形成的
C.β射线的电离本领很强 ,穿透能力很弱
D.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其穿透本领比 X 射线还强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尔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导致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
B.可利用某些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荧光来设计防伪措施
C.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射线都能在电场或磁场中发生偏转
D.强黄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那么同频率弱黄光也能
10.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的花岗岩、大理石等装修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装修污染已经被列为“危害群众最大的五种环境污染”之一。有关放射性元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放射性元素发出的α、、γ三种射线的成分均为带电粒子
B.某放射性原子核经过2次衰变和一次衰变,核内质子数减少3个
C.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所产生的
D.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
11.原子核的衰变方式不同,释放的能量也不同,由此可以用来确定原子核的质量差.可以衰变为,释放的核能是E1;也可以衰变为,释放的核能为E2.
①写出两种衰变方式的衰变方程.
②设释放能量全部为转变为光子能量,求出和释放光子波长之比.
12.同位素原子在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1934年,科学家在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除探测到预料中的中子外,还探测到了正电子,更意外的是,拿走α放射源时,铝箔虽不再发射中子,但仍能继续发射正电子,而且这种放射性随时间衰减的规律跟天然放射性一样,也有一定的半衰期.
(1)写出α粒子轰击铝产生中子的核反应方程式;
(2)上述产生的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叫做放射性同位素,写出其产生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式;
(3)简要说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并至少举出两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13.如图所示,是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假如放射源能放射出α、β、γ三种射线,而根据设计,该生产线压制的是3mm厚的铝板,那么是三种射线中的________射线对控制厚度起主要作用.当探测接收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放射性粒子的个数超过标准值时,将会通过自动装置将M、N两个轧辊间的距离调________一些.
14.如图所示,铅盒内放有B放射性的放射性物质,铅盒小孔的正上方有荧光屏MN,在孔与屏之间加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屏上a、b两点出现亮斑,可知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_____,若在小孔上放一张厚纸,屏上还有_____个亮斑。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α射线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一张纸即可把它挡住,但是其电离能力最强,阴极射线是电子流,能穿透0.5mm的铝板;质子流比电子流的穿透能力要强一些,中子不带电,相同的情况下中子的穿透能力最强.故选D.
2.A
【解析】
【分析】
α粒子散射实验估算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为10-15m;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γ射线较强的穿透能力作用,而α粒子较强的电离能力;玻尔提出了原子的能级结构模型理论.
【详解】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直径的数量级为10-15m,证明原子内是十分“空旷”的,故A正确;利用γ射线的较强的穿透作用,可检查金属内部有无砂眼或裂纹,故B错误;爱因斯坦于1905年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子说;故C错误;玻尔提出了原子的能级结构模型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故D错误;故选A。
3.A
【解析】
【分析】
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时放出的能量称为衰变能量.原子序数在83(铋)或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某些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如锝)也具有放射性.
【详解】
在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放射性也能损伤剂量单位遗传物质,主要在于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受害,故A错误;放射性的废料仍然有放射性,故对放射性的废料,要装入特制的容器并埋入深地层进行处理,故B正确;放射性会向各个方向放射射线,故射线探伤仪中的放射源必须存放在特制容器里,而不能随意放置,故C正确;放射性废物中的放射性物质,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都不能将其消灭或破坏,只有通过放射性核素的自身衰变才能使放射性衰减到一定的水平。而许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十分长,并且衰变的产物又是新的放射性元素,所以放射性废物与其它废物相比在处理和处置上有许多不同之处;故对可能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场所或物品进行检测是很有必要的,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
4.C
【解析】
【详解】
根据衰变公式:M=M0知,mA:mB=,故选C.
5.C
【解析】根据核反应方程可知,X原子核中电荷数为92个,质量数为235,则中子数为143个,选项A错误;钚衰变发出的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但是电离能力很弱,选项B错误;20克的经过48200年后,剩余的量为克,即还有5克未衰变,选项C正确;由于反应要放出能量,则钚核衰变前的质量大于衰变后X、He核的质量之和,选项D错误;故选C.
6.D
【解析】
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一个新核并放出质子,入射的是α粒子,所以B是α粒子的径迹;产生的新核质量大、电离作用强,所以径迹粗而短,故A是新核径迹;质子电离作用弱一些,贯穿作用强,所以细而长的径迹是质子的径迹,所以选项D正确.
7.A
【解析】原子序数大于83的原子核都具有放射性,选项A正确;α射线本质是氦核,其电离能力最强,选项B错误;β射线是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电子,选项C错误;γ射线是光子,其贯穿能力最强,选项D错误;故选A.
8.D
【解析】α射线是高速氦核流,其穿透能力很弱,电离本领最强,选项A错误;β衰变的本质是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以天然放射线中的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是原子核发生β衰变后放出的,故B错误;α射线的电离本领最强,穿透能力最弱,选项C错误;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其穿透本领比 X 射线还强,选项D正确;故选D.
点睛:电离能力来看,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由弱到强的排列顺序是:γ射线,β射线,α射线;穿透能力来看,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由弱到强的排列顺序是: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9.BD
【解析】
卢瑟福在用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A错误;某些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出荧光,从而来设计防伪措施,B正确;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射线中,射线都能在电场或磁场中发生偏转,而射线不带电,因此在任何场都不偏转,C错误;强黄光和弱黄光的频率相同,所以同频率弱黄光也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正确.
10.BC
【解析】放射性元素发出的α、是带电粒子,γ射线的成分是不带电的光子,选项A错误;放射性原子核经过2次α衰变,则质子数减小4,而一次β衰变,质子数却增加1,则总共核内质子数减少3个,故B正确;发生β衰变的过程是:一个中子变为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故C正确;根据α、β、γ三种射线特点可知,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α射线电离能量最强,穿透能力最弱,故D错误。故选BC。
11.① ②λ1/λ2=E2/E1
【解析】
【详解】
①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得,可以衰变为的反应方程:
可以衰变为的反应方程
②光子能量公式得,释放的核能是E1的光子波长为:
释放的核能是E2的光子波长为:
所以
12.(1) . (2) . (3)利用射线辐射育种,作为示踪原子,检查管道等
【解析】
【详解】
(1) .
(2) .
(3)利用射线辐射育种,作为示踪原子,检查管道等
13. ; 大;
【解析】
α射线不能穿过3 mm厚的铝板,γ射线又很容易穿过3 mm厚的铝板,基本不受铝板厚度的影响.而β射线刚好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因此厚度的微小变化会使穿过铝板的β射线的强度发生较明显变化.即β射线对控制厚度起主要作用.若超过标准值,说明铝板太薄了,应该将两个轧辊间的距离调节得大些.故B正确.
14.向外 两
【解析】
【详解】
β放射性的放射性物质向外辐射出的两种射线是β射线与γ射线,β射线是电子流,带负电荷,在磁场中辐射偏转,γ射线在磁场中不偏转,由左手定则可知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若在小孔上放一张厚纸,β射线和γ射线都能穿过纸片,所以屏上还有两个亮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