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 上述分析表明,无论是豌豆种子的粒形还是粒色,只看一对相对性状,依然遵循分离定律。
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F2出现的四种表现型的比: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接近于9:3:3:1.
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
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
则纯种黄色圆粒与纯种绿色皱粒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 ;那么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YYRR、 yyrrYyRr孟德尔的解释: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YrRrRy
F1F1F2结合方式有16种
遗传因子组成9种
表现性状4种9黄圆:1YYRR
2YyRR
2YYRr
4 YyRr3黄皱:1YYrr
2 Yyrr3绿圆 1yyRR
2yyRr1绿皱:1yyrr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 推测 2、种植实验
孟德尔用F1与隐性纯合子类型测交,F1不论作母本,还是作父本,都得到了上述四种表现型,它们之间的比接近1:1:1:1。
测交实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因此可以证明,上述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即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四、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W.L.Johannsen把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gene);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与d。
解释下面几个问题:表现型和基因型以及它们的关系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主要因素。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举例)
在相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
相同。(举例)总结: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讨论:
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P控制),母亲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聋哑的孩子(由隐性致病基因d控制),问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会出现哪些可能的情况?练习:
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
数占总数的( )
A、1/16 B、1/8 C、1/2 D、1/4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
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
A、10/16 B、6/16 C、9/16 D、3/16
3、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与亲代相同的基因型
占总数的( ),双隐性类型占总数的( )
A、1/16 B、3/16 C、4/16 D、9/16
D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