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老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 《老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2 17:1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王》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性之美。
2.品味细节和语言,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体悟作者的感情,学会善待他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性之美。
2.品味细节和语言,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
体悟作者的感情,学会善待他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作业
【精品课件】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杨绛和文章背景资料。
2.阅读课文3遍,扫清文章障碍,掌握下面字词。
(1)字词认读:
伛( ) 惶( )恐 荒僻( )
塌( )败 取缔( ) 眼翳( )
骷( )髅 滞( )笨 愧怍( )
(2)词语释义:
塌败:
滞笨:
取缔:
愧怍:
荒僻:
压根儿:
降格:
凑合:
伛:
翳:
领受:
扶病:
3.在文中勾画关键语句,思考回答下面问题。
(1)在作者的眼中,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2)在老王眼中,杨绛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导入新课
播放【影音资源】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导入新课。
同学们,正如歌曲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以纯真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杨绛女士的《老王》将通过与车夫的交往,为我们诠释这一并不深奥的生活命题。
三、检查预习
1.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1)杨绛,出生于1911年,钱钟书的夫人,原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2)《老王》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2.(1)yù huáng pì tā dì yì kū zhì zuò
(2)塌败:塌陷破败、倒塌败退。
滞笨:形容人行动迟缓或者思考迟钝。
取缔:意思是命令取消或禁止,多用于书面语。
愧怍:指惭愧;羞愧。引申为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
荒僻:指人迹罕至且偏远。
压根儿:根本;从来(多用于否定句)。
降格:降低标准、身份、等级等降格要求。
凑合:将就;还过得去。
伛:指驼背。
翳:原指用羽毛做的华盖,后引申为起障蔽作用的东西,也指病症名。
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
扶病:指带病,抱病。
四、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问题。
1.在你的眼里,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借助具体的事件来分析)
预设:在学生说出的众多词语中(诸如悲、穷、苦、善、重情义、热心、老实、可怜等)找出最关键的两个词:悲苦与善良。
“悲苦”体现在:生理上有残疾,生活上无着落,精神上有压力,情感上无依靠。
“善良”则体现在具体的事例中:①送冰块,车费减半;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③受人好处,总也不忘;④临死前送来香油、鸡蛋。
2.在作者“我”的眼里,老王又是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不幸者。相应的句子:“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3.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老王是一个不幸者,他的不幸不仅表现刚才我们找的那些悲上面,还表现在没有家庭的温暖,以及精神家园受到了伤害。
4.面对这样“不幸”的人,“我”的态度是不是同情与怜悯呢?
参考:愧怍。
五、合作探究
阅读8-22段,可播放【影视课文】。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1.在老王死后几年,“我”为什么会感到“愧怍”?是因为有缺点还是未能尽责?
参考:老王在临死之前来看“我们”最后一眼,并不仅仅是善良、也不只是重情义,而是在心理上已经把“我们”当成了最好的朋友、最亲的亲人。而“我”多次给钱,只是觉得他很可怜,很需要“我”的救济,他每次给“我”帮助,“我”就觉得应该给他钱。“我们”给予他的只是物质上的帮助,而不是精神上的关爱。所以“我”对他愧怍。
2.“我”的愧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吗?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了自我反思?
参考:不是。在这件事情发生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我当时的行为是不对的。这是一个现在的我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当时的我,进而得出了生活的感悟。
3.老王只是这个社会中一个极其卑微的小人物,作者却满怀愧疚地在精神上向他忏悔,由此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爱与尊重。
六、课堂小结
杨绛写的《老王》,写老王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从中我们能体察出作者对不幸者关爱的呼吁。的确,正如一位哲人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愿我们的珍爱能够克服现实世界中太多的自私、冷漠、残酷,那样世界将会阳光灿烂、春意荡漾。
学生谈自己学习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做善良的人。
七、布置作业
1.完成 “基础测试”。
2.观察你身边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请用文字描述一下他(她)的生活(字数在300字左右)。
八、板书设计
老 王
杨 绛
悲苦:生理上有残疾,生活上无着落,精神上有压力,情感上无依靠
老王
善良:送冰块,送钱先生看病,送来香油、鸡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检查作业——片段练习导入新课。
二、探究学习
播放【影视课文】最后一部分。学生思考,小组交流,班内展示。
1.如何理解老王送香油送鸡蛋的行为?
参考:老王与作者一家经常交往,作者一家人对老王一贯地尊重、关心、同情、照顾,孤苦无依的老王,临终前送在当时价值较高的鸡蛋香油,不仅表达了谢意,也是在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最温情的留恋。
2.为什么作者“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
参考:作者一家让孤独的老王感受到人情的温暖,所以老王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抱病登门的方式表达谢意。可是,作者却没有意识到,这最后一次与老王见面,也没有完全领会老王当时的心意,习惯性地给了老王钱。作者看老王艰难地回去后,方才回过神来,感到抱歉;当得到老王的死讯后,“抱歉”升级为“不安”,所以作者通过“一再追忆”“琢磨着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来安慰自己,说服自己。
3.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参考:不是。作者呼吁我们: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了。
(平平淡淡中孕育着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让我们为老王喝采!为老王那颗金子般真挚而诚恳的心喝采!)
(二)品味语言
品味下列语言,从内容写法上体会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1.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2.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3.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4.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展示,师生评价
参考
1.运用对比,突出老王的善良品格与做事实诚的性格,表达出作者对老王发自内心的赞赏。
2.这是对老王的外貌描写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王生命最后时刻身体的虚弱。语言描写,表达出我对老王的关心。
3.语言描写。并运用反复,表示出作者对老王的尊重,“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语气委婉,表明作者怕老王不好意思收钱,以此方式让老王体面地收钱。充分表现出对老王的同情与关心。
4.通过动作描写,写老王下楼的艰难,进一步写出了老王身体的虚弱,与上文外貌描写相照应。“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表现出我对老王身体状况的担心,对老王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三)学习结构
这篇课文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参考: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开头四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按逻辑顺序编排,一是职业,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安排,回忆与老王的交往。
四、课堂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现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感慨。贯穿全文的情感脉络是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尊重、感激和愧怍。
本文延续了杨绛散文的一贯风格,温婉简淡、气度从容而又意味深长。本文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娓娓讲述老王的故事,平和的语调中,时时流露出叹惋和感伤。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学案。
2.任选其中一题说出自己的写作构想。
(1)他(她)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如:勤奋好学、助人为乐、热爱生活、乐观、充满爱心……)
(2)我逐渐了解了他(她)
六、板书设计
老 王
杨 绛
作者:平等、极富爱心、善良、互爱(人道主义)
感情:同情、尊重、感激和愧怍
写法:外貌、语言、动作、语言
语言:平淡质朴、富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