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
什么是对外开放
就是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其目的都是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我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1、对我国对外交往历史的总结;
2、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3、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
根据材料,判断中国是否要进行对外开放?
活动一:大胆的尝试---经济特区的建立
活动一:大胆的尝试---经济特区的建立
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举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回答问题:
(1)“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春天”的到来与党哪次重要会议的召开相关? “老人”指的是谁?
(2)“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圈”喻指什么?
(1)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
(2)“圈”是指:划出四个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第一步)
阅读课文回答:经济特区的建立的背景、开始时间、最早四个特区、特点、特区的典型和特区的意义。
什么是经济特区
兴办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经济特区是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内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这种特区不是政治特区。
经济特区“特”在哪?
“特”在: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为什么要创立经济特区
1、发展当地经济;
2、发挥“窗口”作用;
3、可以发挥改革的试验场作用。
一
一
新课探究
探究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2.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允许外
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
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
优惠条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
开放的步伐
1979年的深圳
4.典型: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被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5.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
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
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珠海
汕头
厦门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材料一
谐音:“生下三头猪”
首先选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地创办特区的原因?
广东、福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位于东南沿海,交通便利,原有的经济基础好;靠近靠近港澳,资源丰富、便于吸引外资等。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文选》
结合课本P45“课后活动”,思考:经济特区的成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前提不同:
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目的不同:
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
后果不同:
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现代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的开放一样吗?为什么?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阅读课文回答:对外开放领域扩大有哪些重要事件、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及其特点是什么?
一
一
二
探究点: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扩大
(1)开放沿海城市: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增设特区: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4)增设开放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5)纵深推进开放: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随后几年陆续开放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我国只有五个特区
深圳(第一个也是最成功的一个特区)、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最大特区)。
天津
上海
大连
秦皇岛
烟台
青岛
连云港
南通
宁波
温州
福州
广州
湛江
北海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点
线
活动二:不断深入--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
环渤海地区
海南岛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活动二:不断深入--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
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活动二:不断深入--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990年以前的上海浦东
浦东位于黄浦江以东,浦东虽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上远远落后于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上海老城区。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
1990年,从外滩远望,陆家嘴地区农田遍布,芦苇摇曳,一片寂静
2014年的陆家嘴。高632米的上海中心竣工,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高楼
浦东,应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以改革开放为己任。开发开放25年来,浦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上海浦东新区的变迁,是一个从农村到城市的历史,其变化简直就是新旧两个世界的区别。
塔城
伊宁
瑞丽
河口
东兴
满洲里
黑河
珲春
乌鲁木齐
拉萨
昆明
贵阳
长沙
西宁
银川
呼和浩特
长春
西安
经济
特区
沿海开
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省会 城市、
自治区首府
沿江和沿边开放城市
点
线
面
内陆县市
内 地
活动二:不断深入--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2、对外开放格局及其特点
(1)格局:“经济特区(点)——沿海开放城市(线)——沿海经济开放区(小面)——内地(大面)”
(2)特点:①全方位: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②多层次,形成点、线、面多层次有步骤地先后推进;
③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开放,其他很多领域的开放。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阅读课文回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时间、和影响是什么?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是致力于监督世界贸易和使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
简单说,基本上就是三件事:
一制定规则;
二促进开放市场;
三解决纠纷。
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探究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时间:2001年12月
3.影响: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中国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
1.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
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加入国际市场,但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
机遇:1、可以参与世贸组织规则的制定;2、可以享受成员国之间的优惠待遇,公平地参与国际经济竞争。3、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更好地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等发展经济,提高竞争力,。
挑战: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等。
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
课堂小结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经济特区的建立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2001年12月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对外开放
布置作业
1、第45页课后活动题。
2、列举我国五个特区。
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随堂训练
1.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
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
城市是 ( )
A.汕头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B
2.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包括( )
①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个体经济 ④私营经济
⑤中外合资企业 ⑥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D
3.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 )
A.引进外国资金??
B.引进外国技术??
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
D.发展民族经济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