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
欧洲
以温带气候为主,海洋性特征显著,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典型
3、增强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理解。
1、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与欧洲的河流特点。
2、学会分析地形与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流域和水系
流域一般是指河流的集水区域。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做水系。其中,水流最终流入海洋的称做外流水系,如太平洋水系、北冰洋水系;水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称做内流水系。
鄂毕河
叶尼塞河
黄河
长江
湄公河
恒河
印度河
勒拿河
太 平 洋
北 冰 洋
印 度 洋
一、大河众多的亚洲
读图,找一找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河流分别有哪些?
高
低
低
低
低
呈辐射状流向周围海洋
思考:亚洲的地形对河流有什么影响?
发源于?
中部高原山地
呈? 形状
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流出中国之后叫做湄公河。
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6个国家。
思考:你能看图说出亚洲水系的第二个特征吗?
亚洲地域辽阔,内陆地区距海远,降水少,河流水量小,蒸发量大,河水很难经过长途跋涉注入海洋。
内流流域面积广大
亚洲的水系特点
在下图中找出亚洲的特色湖泊。
贝加尔湖
巴尔喀什湖
里海
死海
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泊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世界上海拔最低、含盐度高的湖泊
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死海,是地处亚洲西部的一个内陆湖,
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湖形狭长,
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415米,最大
深度达400米,为世界陆地最低处。当地气候干旱,蒸发量高,湖水含盐度高达30%,水生植物及鱼类无法生存,沿湖岸树木也极少,称它为“死海”实不为过。由于湖水密度超过人体密度,人可漂浮在水面而不下沉。湖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湖水的保健效果好。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死海附近建起了宾馆、娱乐场所等旅游设施,成为疗养度假胜地。人们惊喜地发现“死海不死”。
死 海
思考:从地形和气候入手,分析欧洲水系的主要特点。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故欧洲河网稠密,水量丰富,水流平缓,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有利于航运。
读下图,找出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说出它们分别注入的水域。
伏尔加河:注入里海。欧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
多瑙河:注入黑海。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莱茵河:注入北海。
伏尔加河
多瑙河
莱茵河
多瑙河和莱茵河都是欧洲著名的国际河流,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一说,多瑙河和莱茵河干流各流经了哪些国家?
(2)议一议,多瑙河和莱茵河为什么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
多
瑙
河
莱
茵
河
多瑙河干流主要流经德、奥、斯、匈、克、塞、罗、保、摩、乌。
莱茵河干流主要流经瑞、列、奥、德、法、荷。
一是自然原因:两河位于欧洲西部,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降水丰沛,水量充足,且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水运交通便利;
二是社会经济原因:欧洲西部经济发达,航运需求大,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所以航运价值高。
欧洲的水系特点
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
自然原因
社会经济原因
气候
地形:地形平坦,水流平缓
降水:降水丰富,水量大, 季节变化小
气温:结冰期越短
经济发达
人口多
二、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总人口达43亿(2008年),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3%。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人口超过1亿国家,亚洲有7个。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菲律宾 。
思 考
亚洲人口过多会带来问题?
亚洲的人口问题主要是由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带来的粮食紧缺、资源被掠夺性开采、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城市涌入等一系列问题。
读图,说一说哪些地区人口分布稠密,
哪些地区人口分布稀疏。
亚洲的北部、中部、西部和欧洲的北部人口分布稀疏。
稠密
稠密
稠密
稀疏
稀疏
稀疏
亚洲的东部、南部和欧洲的西部人口分布稠密。
结合气候条件,分析亚欧大陆北部和亚洲西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
欧洲总人口达7.36亿(2008年),居世界各大洲第3位。除北部寒冷地区外,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50人以上。欧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0%以上。欧洲还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欧洲主要的人口问题是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大,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
欧洲的人口与国家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亚欧两洲的河流,河流对于一个地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河流特点与地形、气候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习的时候应重点把握这一点,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各有鲜明的特点,学习时要重点抓住其各自最突出的特点进行了解,并理解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