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北冥有鱼》优秀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北冥有鱼》优秀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2 19: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null
《庄子》
北冥有鱼
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

北冥有鱼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
的方法。 (重点)
2、了解庄子想像奇特、意境开阔、富于
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重点)
3、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难点)
4、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
言句式。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另说河南商丘)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的思想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极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庄子在道学和文史上对后世颇有影响。唐玄宗追号“南华真人”,宋徽宗封他“微妙元通真君”。
《庄子》 ,又名《南华真经》,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在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作品简介
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庄子留下庄周梦蝶、濠梁之辩、 鸱得腐鼠、材与非材、鼓盆而歌、庄子陪葬等轶事典故。

轶事典故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的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解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朗读课文
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tuán
míng

kūn

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子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长几千里。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就将飞到南海。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
疏通文意
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
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
大鱼名
用力振动翅膀
悬挂
海水运动
天然形成的池子
传说中的大鸟
迁徙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 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 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齐谐》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齐谐》上记载说:“当鹏鸟迁徙到南海时,振翅拍水,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疏通文意
记载
击水,击打水面
旋风
凭借

山野中的雾气
盘旋飞翔
这样
离开
表示选择
同“耶”
尽头
湛蓝
罢了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气息
(1)鹏程万里

(2)扶摇直上

文言积累
:形容前程远大。

: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上升。

1、出自本文的成语
2、 通假字

(1)北冥有鱼
通 , 意思 。

(2)其正色邪
通 , 意思 。






语气词,呢,吗

文言积累
3、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 , 今义: 。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 , 今义: 。(3)天池也
古义: ,今义: 。
(4)野马也
古义: ,今义: 。
用力振动翅膀
生气,发怒
海水运动
泛指海上运输
天然形成的水池
高山湖泊名
山野中的雾气
野生的马
文言积累
4、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作状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原意为 ,在文中意思为 。
(2)形容词作名词
志怪者也
原意为 ,在文中意思为 。
方位名词
向上
奇怪
怪异的事物
文言积累

大风
气息
5、一词多义

去以六月息者也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其正色邪 。

其视下也 。


文言积累



连词,表示选择
代词,代大鹏
第一层( ):

第二层( ):

第三层( ):

划分层次。
整体把握
1-3

4-8

9-11
写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
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
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
大鹏的形象如何?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整体把握
用夸张的手法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范围,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鹏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鹏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文中引用《齐谐》的话有什么作用?
借《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对鹏的描写是真实可信的。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合作探究
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即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而这并非真正的“逍遥”,真正的“逍遥”是无所依凭。
“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
合作探究
“野马” “尘埃”的运动依靠的是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解释大鹏为什么要借助大风的力量飞往九万里的高空,并飞向南海(野马,尘埃尚且需要生物的气息吹动,大鹏飞行又怎能不借助风力呢?)。这里和鹏相对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 “野马” “尘埃”也好,看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合作探究
2.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本句可译为“天色深蓝,这是它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意思是鹏鸟飞在天空看地面,和人们仰视天空看到的是一样的,都不能看到“正色”,人和大鹏对“正色”的认识,都“有所待”,都受到距离的限制,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之境。
“天之苍苍……亦若是则已矣。”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合作探究
主 旨
文章借鲲鹏奋飞必须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来说明万物有所待的道理。而真正的“逍遥”是无依无靠,无所羁绊,悠然自得,自由自在,是绝对精神的自由,作者借此表达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合作探究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其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合作探究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运用夸张、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 从体大、背大、翼大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表达作者对鹏的神往惊叹。鲲鹏出现,神奇壮美,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语言赏析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表达作者对鹏的神往惊叹之情。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生动传神,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语言赏析
写作特色
  ①借用寓言说理。
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野马、尘埃等。
  ②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③运用了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是夸张,鲲鹏的翅膀比作天边的云是比喻。
合作探究
鹏鸟展翅高飞,威力无比,气势宏大,搏击于天空,启示人们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勇于搏击,敢于追求,才能达到人生的美好境界。
“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拓展延伸
示例一:敬佩。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贡献。
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拓展延伸
作者在文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世间万物都是由所凭依的,是不自由的。就连宏大的鲲鹏也不例外,这就让我们意识到,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本文有什么现实意义?
拓展延伸
庄子创造的大鹏形象对中国文化产生广泛的影响。李白曾作《大鹏赋》,还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名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抒发自己的抱负时,也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呼喊;明清的通俗小说也受其影响,如《西游记》中狮驼国的大鹏金翅雕给唐僧师徒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说岳全传》则称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是大鹏转世;毛泽东同志年轻时曾发出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语,1965年作《念奴娇·鸟儿问答》中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也都源自《庄子》中的大鹏形象。除此之外,“鲲鹏展翅”“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等成语也都活跃在我们的书面和口头表达中。
拓展延伸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①犹能畏后生②,丈夫未可轻年少。
①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
②畏后生: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欣赏李白《上李邕》,谈谈诗人借助大鹏这一意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李白以大鹏自比。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这只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大鹏的神力。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拓展延伸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拓展延伸
锦瑟有五十条弦的说法,本没什么来由,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庄子名言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拓展延伸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课堂小结
1、解释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 。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徙: 。
(3)水击三千里 击: 。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
(5)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 。
(6)亦若是则已矣 已: 。
悬挂
迁移
拍打
环绕而上
离开
罢了
课堂检测
2、关键句子翻译
(1)《齐谐》者,志怪者也。
《齐谐》是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振翅奋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课堂检测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振翅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环绕而上,一直冲上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
课堂检测
3、默写重点句子
(1)本文综合运用夸张和比喻的句子是:

(2)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 。
其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课堂检测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