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null
秋 瑾
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
满江红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至今,历朝历代都不缺少英雄,他们用自己的热血换来了国家的安宁和富强,然而在这些流传千古的英雄人物当中,鲜少能够看到女性的身影,只是秋瑾不同,她虽是女儿身,却丝毫不比男儿逊色,她舍身取义,成为了民族的脊梁骨。今天我们学习秋瑾的《满江红》,了解一位巾帼英雄怀揣革命的崇高理想,冲破家庭的牢笼,踏上新的人生征途,创下一番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的艰辛历程。
导入新课
1、有感情地朗诵词作,把握词作的内容。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体会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出的复杂情感以及投身革命的坚决。
学习目标
秋瑾(1875—1907),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号旦吾,乳名玉姑,自号鉴湖女侠,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光绪三十年(1904),赴日留学,次年七月,加入同盟会。她经常登坛演讲,鼓吹革命,又学习射击和制造炸药,准备日后进行武装斗争,成为激进的革命活动家。 后参与组织“光复军”,准备与徐锡麟同时在安徽与浙江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先期发动,失败牺牲。13日,秋瑾在绍兴被捕,15日,从容就义。1913年,孙中山曾到杭州秋瑾墓致祭,题赠“巾帼英雄”匾额。
作者简介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1939年周恩来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
秋瑾不幸生于一个封建家庭,自幼父亲就将她许配给湘潭富家公子王廷钧为妻,两人志趣不合,婚后情同冰炭。1903年春,王廷钧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词中“小住京华”
指的就是此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发生冲突,她不愿在贵夫人的脂粉堆里虚度一生,正如词中所说:“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是他们夫妻之间的矛盾,以致后来发展到使她终于写下这首《满江红》而远走高飞,踏上自费留学日本的道路。
背景链接
满江红是一种生长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秋冬时节,它的叶内含有很多花青素,群体呈现一片红色,所以叫作满江红。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 “满江红慢”、“念良游” 、“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等。代表作品有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等。
文体知识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nóng
xiè
满江红
秋瑾
jīn
mǎng
wèi
读音停顿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疏通文意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不屑啊!
景色
擦
这里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事
空,徒然
浙江故乡
我
借指女子
很,甚
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
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
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疏通文意
译文: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人世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真诚的心
为别人而常常激动
莽莽人世
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
熟读成诵,说说词作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以写实为主,曲折反映自己婚后八年的平庸生活与抗争心理;
下阕:以述怀为主,写自己决定参加革命的心路历程与雄心壮志。
整体把握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交代了哪些要素?“早又是”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中秋节、北京城。
“早又是”十分传神地把作者对时光飞逝、虚度年华的苦闷泄露出来了。
合作探究
上 阕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天高气爽,篱笆下面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景色像擦拭过一般明净。
合作探究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写秋色,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乐忧相煎的心情,看到如此美景自然会引起人的万千思绪,为下文的感慨做铺垫。
合作探究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化用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的内涵?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这两句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合作探究
归纳:上阕由清秀明丽的自然景观转到对国家、个人的哀叹,抒发对国家孤立无援的忧虑,对个人命运的失落无奈,营造出以乐景衬哀情的情境。
合作探究
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喊出“巾帼不让须眉”的心声;用“身”与“心”的对比,突出了英雄气概;用“身”与“心”的近音,“烈”与“列”的同音,形成了整齐和谐的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逼人,使人一咏不忘,成为震撼心灵的警策名句。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救世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下 阕
从“俗子胸襟谁识我”一句中,你读出了什么?
不被人懂的愤懑、无人能懂的孤傲、国内无人的悲哀、救国无路的迷茫……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这一句意在表明自己素有的济世情怀。“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的勇气;“因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合作探究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一句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典故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指作者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忧虑。
合作探究
归纳:下阕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抒发了词人苦闷之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之情。
合作探究
结合秋瑾的经历,说说你认为秋瑾是一个怎样的人。
秋瑾爱国爱民,舍生取义,无愧于辛亥革命先驱的敬称。对于为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创立民国而英勇献身的女中豪杰秋瑾,孙中山和宋庆龄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秋瑾就义后,芳名远播,名垂青史。她就义的地方被世人所敬仰,她的墓地成了多少年轻人仰慕凭吊的地方。可以说她是优渥家庭里走出的“鉴湖女侠”,她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楷模。
合作探究
主 旨
这首词反映了秋瑾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的心情和即使有所顾虑,也要坚定地摆脱世俗,走向革命道路的决心。表达了秋瑾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和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合作探究
(1)善用典故。
这首词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善于用典。如①“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出了秋天菊花盛开,而词人心有愁绪,纵美景如画,怎知心里独自愁,对前途,对未来,极其迷惘、无奈,想要改变,想要抗争,貌似又有重重顾虑。②“四面歌残终破楚”,词人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事。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写作特色
(1)基调高昂,语言刚健。
这次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它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而感人。如:“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情况表达出来。“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而结语“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
写作特色
秋瑾的经典名言语录
(1)一睡沉沉数百年,大家不识做奴耻。
(2)几番回首京华望,亡国悲歌泪涕多。
(3)莫重男儿薄女儿,始信英雄亦有雌。
(4)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世方英杰。
(5)拼将十万头颅血,需把乾坤力挽回。
(6)人生处世,应当匡救时局的艰危,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怎么能为柴米油盐等家庭琐事了此一生呢?
拓展延伸
中国历史上最拽的十个女子。
(1)夏姬(郑穆公之女)——最妖娆的女人
(2)吕雉——最狠毒的女人
(3)貂蝉——最早的女间谍
(4)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5)长孙皇后(唐太宗)——最贤惠的女人
(6)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7)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8)万贵妃(明宪宗妃子)——最有魅力的女人
(9)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
(10)秋瑾——最豪气的女人
拓展延伸
《满江红》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在国家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巾帼不让须眉的一代女侠秋瑾,抛家弃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寻找民族振兴的出路,把“最有豪气的女人”这样的称谓献给这样的女英雄的确是实至名归。斯人已逝,浩气长存!
课堂小结
满江红
板书设计
终破楚
徒思浙
谁识我
青衫湿
汲取教训
奋起自救
奋起搏击
知音难觅
匡国济世
1、按要求填空。
(1)秋瑾《满江红》中,写作者突破家庭牢笼、思量过去八年生活况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瑾《满江红》中表现作者不甘雌伏的巾帼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2、下列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烈士秋瑾。
B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四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 .“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
C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