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第一章 第一节 植物激素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3 第一章 第一节 植物激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4-06 17: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第一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植物激素 Charles Darwin Francis Darwin向光性(phototropism)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鞘状结构。在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穿出地面,保护着胚芽出土时不受到损伤,随后为胚芽所突破。 幼苗在单侧光下幼苗在黑暗中达尔文父子实验禾本科植物幼苗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去掉尖端的幼苗在单侧光下达尔文父子实验幼苗在单侧光下禾本科植物幼苗弯曲生长不弯曲不生长达尔文父子实验不透明的罩子将幼苗尖端罩住不透明的罩子将幼苗尖端下面罩住禾本科植物幼苗弯曲生长直立生长达尔文父子实验结论:
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尖端下面
推测:单侧光照射苗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当这种物质传递到尖端下面(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结论:向光弯曲的外界因素是单侧光照结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用明胶块(能透过化学物质)将幼苗顶端隔开禾本科植物幼苗波森-詹森实验用云母块(不能透过化学物质)将幼苗顶端隔开达尔文父子实验结论:
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尖端下面
波森-詹森实验结论:
有化学物质由尖端向下传递
几小时后对照未处理琼脂块1928年,荷兰科学家 实验温特琼脂结论:尖端产生某种物质促使下部生长达尔文父子实验结论:
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尖端下面
波森-詹森实验结论:
有化学物质由尖端向下传递
温特实验结论:
尖端产生的这种化学物质能够促进生长
(这种物质由尖端产生)
温特认为这可能是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生长素究竟是什么物质呢?1942年人们分离出生长素,经鉴定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吲哚乙酸的结构式 荷兰科学家郭葛总结1.化学成分:吲哚乙酸(生长素)对胚芽鞘而言2.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3.作用部位(弯曲部位):尖端下面部位(生长旺盛部位)4.感光部位:胚芽鞘的尖端5.与光的关系:生长素的合成与光照无关,向光性与单测光有关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主要由分裂较为旺盛的部位产生,如叶原基、嫩叶、发育着的种子等。
2、生长素的分布部位
大多集中在生长较为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 、受精后的子房、幼嫩的种子等。
3、生长素的运输
极性运输主动转运横向(向光→背光)纵向(形态学上→ 下)生长素的产生、分布与运输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生长素的运输横向运输结果:
背光侧细胞生长快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植物向光性的原因背光侧向光侧极性运输影响生长素分布横向运输纵向运输外因:
内因: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1. 用禾本科植物幼苗进行向光性实验,可以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和发生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
A.尖端和尖端
B.尖端和尖端下一段的向光一侧
C.尖端和尖端以下的一段
D.尖端和尖端下一段的背光一侧C练一练2.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是由于单侧光使( )
A.生长素在茎尖向光侧比背光侧的含量高 B.生长素在茎尖背光侧比向光侧的含量高        
C.茎尖感光部位的感光能为发生改变 D.茎尖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生长素的能力
发生改变 B练一练3.判断下列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生活在均匀光照下直立生长不透光的纸盒—黑暗中直立生长不生长不弯曲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去尖端单侧光照练一练如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四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CBA:不生长不弯曲B:直立生长C:向右弯曲变式练习DD:向右弯曲单侧光向光性尖端感光部位产生部位尖端下部分布部位作用部位长不长
看激素弯不弯
看两边极性运输主动运输生长素与植物向光性的关系横向(向光→背光)纵向(形态学上→ 下)4.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以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花盆与暗箱一起转),保持15分钟均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 B练一练若花盆固定,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均速旋转,则幼苗的生长状况为( )C变式练习5.下图中胚芽鞘Y的弯曲情况将是( )A.向左 B. 向右
C. 向下 D.不弯曲练一练D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曲线AB段表示:
2、B点表示:
3、BC段表示:
4、C点以后表示:
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茎生长 的促进作用加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随生长素浓度增加,对茎的生长促进作用减弱。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茎的生长抑制作用增强。BAC思考:C点表示生长素( )
A、没有 B、没有作用
C、有作用,但促进和抑制作用相等C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具有双重性。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BAC5、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芽的生长效应是:抑制生长。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其顺序依次为( ) 根>芽>茎对生长素要求的最适浓度依次为
( )根(10-10 M)<芽(10-8 M)<茎(10-4 M) 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具有双重性。
同一浓度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BAC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具有双重性。
同一浓度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生长素的作用
—调节生长植物的根向地性、茎背地性的形成原因?在失重状态下,植物的根、茎生长状况如何呢?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具有双重性。
同一浓度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 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栽培:待苗高5-8厘米时定植,定植株行距25-35cm,定植成活后主茎有4-5节时可摘心一次,可促使分枝而花多。生育期每20-30天追肥一次。及时剪除残花,可开花不绝。去除顶端优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侧枝、根也存在此现象)----顶端优势6.这些芽发育成枝的顺序是 。
如果剪去顶芽,则A芽将 ,原因是 。此时 芽的生长素浓度最高, 芽处的生长素浓度最低。D、C、B、A发育成枝破坏了顶端优势BA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侧枝、根也存在此现象)--顶端优势练一练生长素类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4)防止落花落果1)顶端优势的应用(果树栽培、园艺、行道树)2)生产无籽果实(无籽蕃茄与无籽西瓜的区别)5)除草剂(萘乙酸、 2、4-D)3)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植物体产生的生长素的量是很少的,无法在生产上大规模应用。人们能够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一些生长素的类似物,如萘乙酸、2,4-D等。能取得相同的效果。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某一部位产生(内生性) ,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可移动性) ,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微量高效性) ,统称为植物激素。 继发现生长素之后,科学家又陆续在植物体内发现了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一系列的物质,它们被统称为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植物特
定部位外界
刺激激素浓度或
比例改变植物发
生响应每种激素的作用取决于植物的种类、激素的作用部位、激素的浓度等顶芽调节生长(向光性、顶芽优势)根尖促细胞分裂,萌发,抗衰老(保鲜)。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种子根冠、萎蔫的叶片广泛(成熟果实、衰老叶片)促萌发,促细胞生长,促开花和果实发育。抑生长,促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缺水时使气孔关闭;保持休眠促进果实成熟,对抗生长素作用。调节
植物生长与植物衰
老、成熟
以及抗不
良环境有关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B 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
C 乙烯可用于诱导果实产生
D 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练一练人们常常把天然的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合称为:植物生长物质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烟草愈伤组织: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合适,愈伤组织就会分化出根和茎叶。细胞分裂素太多,只长茎叶不长根;而当生长素少,细胞分裂素也不多时,则愈伤组织继续生长,不发生分化。赤霉素和脱落酸: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则抑制种子萌发,两者的作用是互相对抗的。植物体内多种激素平衡协调作用(相对浓度)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乙烯和生长素:乙烯促进成熟,生长素保鲜每种激素的作用取决于 、
、 等。
植物体内 平衡协调作用(相对浓度)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
常见植物激素
生长素、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植物的种类激素的作用部位 激素的浓度多种激素练一练观察指标
枝条上根的长度
影响因素
2,4-D浓度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