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2 12: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选择题
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C.隋文帝 D.汉文帝
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编订户籍 D.实现国家统一
3.某同学绘制了隋大运河示意图,其中AB两地对应正确的是
A.洛阳江都 B.余杭洛阳 C.洛阳余杭 D.江都洛阳
4.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了北部的边防
5. 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下列评价大运河的选项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 )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D.“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6.明朝时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说:“国家主持的考试将给每一位有知识的人提供参政的机会。秀才相当于学士,举人相当于硕士,而进士相当于博士。”这种“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精神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征,为世界所接纳。这种制度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7.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 )
A.分科考试 B.注重实践
C.平等竞争 D.以德取才
8.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有关的制度正式确立于________统治时期(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与这首诗有关系的制度是
A.世袭制B.科举制C.分封制D.郡县制
10.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
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材料一所示是中国古代哪一大型工程?它是在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凿的?
(2)请你仔细观察材料一的示意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内容。
两端:A______ B______
四段:C______ D______ E______ F______
(3)2014年,该工程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大运河的作用。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士族门阀的弟子中选拔,而庶族子弟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高官,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这制度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
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三:(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种选官制度?该制度是由谁正式确立的?
(3)材料三反映了该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该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么?
(4)材料三中该制度的创立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答案:
1-5:CDCCA; 6-10:DCBBA
11.(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或杨广)。
(2)A涿郡 B余杭 C永济渠 D通济渠 E邗沟 F江南河
(3)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但是,大运河的开通,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的灭亡。
12.(1)出身门第。
(2)科举制;隋炀帝。
(3)皇帝或统治者或统治阶级;巩固统治。
(4)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