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2 12:5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核心目标
课标要求
核心提要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
思维导学
课堂突破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以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亲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材料二 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统治后期的作为及影响。
(2)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的施政措施带来的不同结果给我们什么认识?
(3)由材料二看出,唐朝后期出现了什么状况?由此带来了什么后果?
即时训练
1.“开元盛世”被很多史学家称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开元盛世”之后,唐朝逐渐走向衰落。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八王之乱 D.陈胜、吴广起义
2.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唐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 B.唐朝从此灭亡
C.它是唐朝前期统治阶级的纷争 D.它反映了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
3.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下列人物中曾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
A.张角 B.黄巢 C.安禄山 D.史思明
4.“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
课后作业
基础过关
1.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
2.“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是唐玄宗统治后期的写照。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方军事势力过于强大 B.内地兵力空虚,有机可乘
C.安禄山受宠,野心膨胀 D开元末年以来朝政日趋腐败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反映了长安经过安史之乱,到处呈现出国破家亡的惨景。安史之乱的发动者是(   )
①李林甫 ②安禄山 ③史思明 ④朱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
华,成为回忆。这场近八年的内乱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C.标志着强盛的大唐王朝覆灭 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5.这些藩镇名义上虽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是自己各霸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命,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  )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
C.形成五代十国 D.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6.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这段材料中归纳的起义原因不包括(   )
A.政治腐败 B.赋税沉重 C.民不聊生 D.外敌入侵
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   )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8.从下表中可读出的信息包括(   )
政权名称
存亡时间
开国国君
国君身份
后梁
907-923年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年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6年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947-950年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951-960年
郭威
邺都留守
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 
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历史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地增长。统一的因素包括(   )
①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②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 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④人民对统一的渴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能力挑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二 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地将其除掉。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据此,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答案
【思维导学】
安史之乱:唐玄宗 节度使 755 763 安禄山 史思明 藩镇割据 由盛转衰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907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
【课堂突破】
合作探究
(1)作为: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任用奸臣。影响: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由盛转衰。
(2)亲贤臣,远小人,则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反之,则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王朝衰亡。
(3)状况: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后果: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持续了一百五十多年,严重削弱唐朝国力,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即时训练
1.B 2.D 3.B 4.D
【课后作业】
基础过关
1.B 2.D 3.B 4.C 5.B 6.D 7.B 8.A 9.B
能力挑战
10.(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
(2)前期:节俭、反对浪费;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后期: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任人唯亲;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3)后果:社会危机严重。认识: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