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2 14:1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
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文综历史试题
24.“天下”一词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出现较早,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提出过关于“天下”的主张。其中《韩非子》中就有“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等。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A.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 B.法家思想吸收了百家之长
C.为秦统一六国奠定思想基础 D.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25.据史料记载,长安在盛唐时期人口总数约70万,其中皇室及服务人员15万,在京官吏约3万余,禁军和附近驻军约12万,到京师参加选官和科举的读书人1万,共需粮食580万石左右,其中依赖国家供给粮食的人口约32万。据此可以推知盛唐时期
A.长安己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对东南地区粮食需求增加
C.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局面 D.坊市制度瓦解速度加快
26.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 B.彰显人的自我意识
C.动摇社会等级观念 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27.佛郎机是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初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火炮。以下明清时期历史文献中关于佛朗机的记载说明
《明史外国列传》
自是佛郎机得入香山澳(澳门)为市,而其徒又越境商于福建,往来不绝。
葡萄牙
《国朝闻录续编》
明时只知有佛朗机故夺吕宋(菲律宾)
西班牙
《国朝柔远记》
秋八月,佛朗机来广州互市。佛朗机即法兰西,欧罗巴洲大国也。
法兰西
《十朝诗乘》
千筋重拽佛郎机,破敌全凭一震威
大炮
A.历史记录具有主观性 B.国人对西方认识缺乏准确性
C.国人天朝上国的心态 D.中国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28.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主要来自西方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论者多将该运动以“反传统”一言以蔽之,其实,这场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古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该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对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 B.纠结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选择问题
C.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 D.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的民主思想
29.抗战时期的游击战中,“日军、伪军、国民党、共产党的小股部队都是摸索前进,没有哪一方的情报网络能精确掌握对方的具体行动。”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战术情报和敌军动态的掌握方面较其他方占据优势。这主要得益于
A.两个战场的积极配合 B.掌握了有利地形
C.苏联等国的有力帮助 D.贯彻了群众路线
30十一届三中全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继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并对上市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五证合一”。上述党的举措有助于
A.深化依法治国方略 B.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C.释放社会创新活力 D.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31.《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允许债权人搞饥饿体罚,要求监禁债务人不得使其挨饿。还规定“如果欺侮人,则罚款25阿司”。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使平民的权益得到了保障 B.有鲜明的人文关怀色彩
C.调整了贵族与平民的关系 D.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2.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就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据此可知,伏尔泰
A.反对英国国教 B.推崇信仰自由 C.主张宗教改革 D.提倡君主立宪
33.18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就存在着固有的矛盾,一方面棉花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另一方面国内市场有限,难以及时消化主产的棉织品。这一个矛盾
A.促进了英国棉纺织行业的机械化
B.加大了英国棉纺织行业对海外市场依赖
C.促进了英国呢绒业的技术革新
D.推动英国棉花种植业的发展
34.据统计,1924—1928年间,私人企业在苏俄大工业中所占比例不超过5%,在小工业中达到75%;私人企业在苏俄部分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为:缝纫工业为70%,制鞋工业为70%,食品加工业为34%,皮革工业为27%。材料表明苏俄私人企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B.改变苏俄资产阶级构成
C.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国家资本主义高度发达
35.尼克松政府曾提出“把1973年作为欧洲年”,并表示以前的决策所形成的时代行将结束”,“盟国之间应强调友好、平等和团结,在经济上鼓励相互合作,弥合盟国间的经济冲突”。由此可以推断
A.苏攻美守态势改变 B.欧洲一体化推动美欧关系调整
C.美欧建立平等关系 D.布雷顿森林体系继续得以维持
41.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8世纪上半期,随看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为:一方面,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一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成长的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和彼此制约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并于甲午后初步形成的。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民国后,孙中山将“驱除跶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
——摘编自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类型及主导价值》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并分析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时代背景。(1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特点,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民主革命、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1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500—20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及其力量源泉
时期
国家
主要力量源泉
16世纪
西班牙
黄金、殖民贸易、雇佣军、王朝联系
17世纪
荷兰
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18世纪
法国
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
19世纪
英国
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和借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
20世纪
美国
经济规模、科技领导地位、地理位置、军事力量和结盟、全球化文化和自由主义的国际制度
——摘自张剑荆《中国崛起: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
综合上述表格信息,指出一个影响大国崛起的因素,结合世界史(两个国家)的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因素,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建立后,针对全国各地税制极不统一的状况,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财力需要。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全国税制的决定》,加强税收工作,建立新税制。同时还颁布了《全国税收实范要则》,规定除农业税外,全国征收14种中央税和地方税,即货物税、工商业税、盐税、关税薪给报酬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等,不久,又公布《契税暂行条例》,开征契税。在农业税制方面,对全国各地实行的税政、税种、税目和税率也进行了调整,特区省份也陆续制定了就业税征收办法。以上各在全国一实行以后,全国税政得以统一,这也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建立,初步形成了以按产品或流转额征收的所得税为主体税种,其他税种相辅的工商税收制度。当时建立的税改制度实行“多税种,多次收”的复税制体系,道应了当时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情况。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税制的沿举与思考》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税制改革的背景及特点。(9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税制改革的积极作用。(6分)
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爆发,中国“希望”成为参战国,以期收回某些列强在中国的利益,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且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时悍然声言,无论是中立国与协约国间、还是中立国间通商的船只,只要经过其封锁区域,一概击沉。但是,对中国这个“弱国”和“半殖民地”,列强是不放在眼里的,他们对中国“要求参战”和成为“参战国”,是从维护列强自身利益出发,而非顾及中国的利益。后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一败涂地,但以战胜国姿态出席巴黎和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走上了国际舞台,揭开了中国追讨合法权益,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第一步,并进而促使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思想。
——摘编自袁继成、王海林《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6分)
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20世纪20年代初,长江上驶过的船只几乎都挂着外国旗帜。卢作孚决心创办自己的航运公司,收回各国公司手里的内河航运权。1926年6月,卢作孚在重庆召开了民生公司的创立大会,确定公司的名称为“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其宗旨是“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卢作孚信仰“三民主义”,“民生”这个词,就来源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而“实业”,即以发展祖国实业为目的的综合性事业。靠“艰苦创业,努力改进航运服务”,卢作孚由5万元资本、一条小火轮,发展到上亿元资本、140多艘江海轮船,逐步统一了川江航运,并在长江航运夺得优势。1938年初卢作孚担任交通部次长,负责战时全国水陆交通运输。在10月至11月的40天里,他率领民生公司抢运人员、物资、机关、科研单位、学校设备及若干文物撤向大后方,这一壮举被称为“宜昌大撤退”或“东方的敦刻尔克”。
——摘编自刘重来《卢作孚与宜昌大撤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创办民生公司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卢作孚实施宜昌大撤退的意义。(6分)
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
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B
B
A
C
D
C
B
B
B
A
B
41.(25分)
(1)内涵:宣扬科学、民主、理性、宽容、进步、文明、民族情感;(3分)民族意识与民族文化桕伴共生,共同发展。(3分)
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2分)启蒙运动的扩展;(2分)资本生义的发展受到德意志国家分裂阻碍。(2分)
(2)特点:受传统文化与西学共同影响;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内涵不断丰富。(6分)
积极作用: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助于推翻满清专制统治;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革命的旗帜;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有助于全民族抗战。(4分)经济建设:实业救国思潮有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3分)
42.(12分)
因素:地理优势和军事力量;先进的经济思想;民主法治;市场经济钵制;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政府的主导作用(国家干预)
示例一:
因素:民主法治
史实: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颁布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奠定崛起的政治基础;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迅速崛起成为大国;(答出日本、美国、中国等均可)
结论:可见,民主法治建设为大国崛起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因素。
示例二:
因素:工业革命(科技革命)
史实: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开始了工业化道路,两次工业革命并行,迅速发展成为大国;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超越英国成为第一工业大国。(答出法国、德国、中国等均可)
结论:可见通过技术革新实现工业化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示例三:
因素:经济思想
史实:17世纪的荷兰,奉行重商主义,成为“海上马车夫”,迅速崛起;美国率先实行以国家干预经济为核心的经济思想,迅速摆脱经济危机,巩固大国地位。(答出其他国家,言之有理亦可)
结论:可见,先进的经济思想是大国崛起的保证。
45.(15分)
(1)背景:建国初期各地税制不统一;国民经济面临严峻形势,财政困难。(4分)
特点:实行全国统一的税制;实行中央和地方的分税制;采用“多税种、多次收”的复税制度;形成以所得税为主体,其他税种为辅的工商税收制度。(任意两点4分,三点5分)
(2)积极作用:实现税收的全国统一,保障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适应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状况,有利于税收工作的开展;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6分)
46.(15分)
(1)原因:收回某些列强在中国的利益,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德国的政策行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列强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要求中国参加。(9分)
(2)影响: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促使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推动了新文化运动进一步开展;促进了五四运动的开展;揭开了中国追讨合法权益,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第一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走上了国际舞台。(任答3点6分)
47.(15分)
(1)背景:近代列强控制中国内河航运权;实业救国思潮的盛行;国民革命运动兴起,民族主义运动高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卢作孚具有强烈的民族尊严和爱国精神。(9分,一点2分,四点9分)
(2)意义:抢运了大量战略物资,支持抗日战争的战略产业建设;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内迁,保住了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有利于恢复战时大后方的民族工业;为抗战的胜利保存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员。(6分,一点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