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选择题带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张家口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选择题带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2 16:4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北省张家口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
2、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修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
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
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D.
文庙的兴修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地位
3、《洛阳伽蓝记》成书于6世纪初,书中对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有详细记载。其中说道:“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
魏晋时期战乱没有波及到洛阳城
B.
北朝经济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C.
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繁荣
D.
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4、《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包括( )
城市商业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B.
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定被废除
C.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督
D.
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起
5、下表为关于客家人来源的不同观点。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出处
观点
客家中原说
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古代移民
客家土著说
认为客家是古代南迁汉人与闽浙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
2007 年美国学术杂志
《Y chrotmosomes of prehistic pople along Yangtze River》里面有组实验调查数据显示,客家人的中原基因占了很大比例
A.客家人与中原有极为密切的历史渊源
B.西方学术研究成果比中国丰富
C.古越族与中原汉族通婚形成了客家人
D.中原汉族为躲避战乱迁居山区
6、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此制度(

A.
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B.
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
C.
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
D.
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
7、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
C.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
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8、据相关资料显示;1937年庭,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这说明了(

A.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中苏已经由敌对关系转变为盟友
C.中国对苏采取“一边倒”外交方针
D.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
9、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
B.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
D.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
10、1948年8月,随者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

A.
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B.
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C.
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D.
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1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不少流行词语,下列各组中,都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是(

A.阶级斗争
一国两制
无私奉献
B.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
经济特区
C.市场经济
勤俭节约
休闲娱乐
D.和谐文明
注重环保
小康社会
12、下面是1980 200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表(单位:亿美元)。对此表理解正确的是中国(

年份
农业产品
燃料和矿产品
.
工业制成品、
出口
进口
差额
出口..
进口
差额
出口
进口
差额
1980
43.80
64.80
-21.00
49.60
10.30
39.30
87.10
122.00
-34.90
1985
62.40
44.90
17.50
77.80
24.20
53.60
99.40
331.50
-232.10
1990
100.60
78.50
22.10
65.60
28.20
37.40
446.10
423.90
19.20
1995
150.00
161.00
-11.00
84.10
109.90
-25.80
1250.10
1041.40
208.70
2000
163.80
195.40
-31.60
124.30
339.40
-215.10
2198.60
1698.80
499.80
2005
287.10
451.90
-164.80
312.70
1196.10
-883.40
7003.40
4931.40
2072.00
2009
408.80
766.20
-357.40
343.30
2504.60
-2161.30
11247.10
6751.70
4495.40
A.经济规模接近西方水平
B.农业增长速度缓慢
C.农矿产品竞争力较强
D.工业化水平提升较快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15题15分,共计52分):
13、如何对待西方文明是近现代中国人一直以来探讨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医院以济疾苦。”
——洪仁玕《资政新篇》
材料二 我们已经说过,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是很不彻底的。……可是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所学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的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惜乎当时(注:19世纪末)已届学绝道丧之际(根本就拿不出所谓“中学”来),学术之培养之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捺,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洪仁玕对西方文明的态度。(6分)
⑵材料二中的“物质改革”是指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对待东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4分)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的原因及其实践。(8分)
⑷材料四表明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阶段性特征。(7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中国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答订反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2012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普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讲话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作出的裁决”,重申“侵略定又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任选其中两个角度,说明2015年中国政府高调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
15、近代中国伴随着苦难,一步步走向蜕变。民族工业是第一个迈向蜕变的,然而在蜕变的整个过程中,它却如同幼虫破茧成蝶一般艰难。细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1913年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注:商办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材料三
仅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历史必修二教材(人教版)
请回答:
(1)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6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1895年至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6分)
(3)依据材料三,这一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分)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材料选自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前半句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国,即之前的分封制度,后半句指的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度,考查了郡县制的重要意义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选:B。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成为中国正统思想,唐代开始兴建祭祀孔子的文庙,在以后朝代逐渐扩展,越来越多,体现了统治者通过兴建文庙不断加强专制统治,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应该是汉朝时期;CD两项与材料无关。故选A。
3、答案:C
解析:《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叙述,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结合所学,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将都城迁到洛阳,并积极学习汉文化,使洛阳重新繁华起来,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帮在明清时期出现,最有名的是徽商和晋商;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故D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D均是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
故选:D。
5、答案:A
解析:通过题中材料可以得出客家人与中原移民关系密切,故选A项,B项,材料中无法体现中西研究成果的高低,故B错误。C项中的通婚,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中的战乱材料中无法体现。
6、答案:D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以得出,主要是清代雍正时依据地方实际,确定地方官吏的产生方式,故此D项正确,题中材料未体现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B项将地方机构划分四个等级表述有误,C项明显与题意相悖。
7、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侵略与中华民族抗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等人开展维新变法,救亡图存,ACD项都对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B项对应错误,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是指辛亥革命后或民国初年,陈独秀等人开展新文化运动,但符合题意,故选B。
8、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可知,国民党政府同意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人担任军事顾问,说明为了保障国家安全,意思形态有所淡化,故D项正确。A项中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1942年,时间不符,故错误,B项表述超过材料信息,带有夸大色彩,C项中,“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新中国建立后采取的,时间错误。
9、答案:C
解析:题干中“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可知,中国被损害的部分主权被废除,主要是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的巨大贡献的结果,故C项正确.
内河航行权是在《天津条约》中丧失的,故A项错误.
新中国成立才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错误.
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不能说明中国最终独立,故D项错误.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政权建设,根据题意可知政权中的人员构成体现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路线,即联合政府,故B项正确。A项时间表述错误,此时解放战争尚未结束,C项政治协商制度形成于1949年9月,D项的社会主义原则表述错误。
1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时代阶段特征,B项中的流行语都出现于80年代,其他选项中均有与80年代不符的表述,A项中阶级斗争属于文革期间,C项中市场经济属于90年代,D项属于21世纪初期,故此错误。
12、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工业发展成果较大,故此D项正确,A项未涉及到中西经济情况比较,BC项表述明显有误。
材料题:
13、答案:(25分)
(1)态度: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反对外国干涉中国内政。(6分)
(2)事件:洋务运动。态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4分)
(3)主要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维新思想的产生与传播。实践:戊戌变法。(8分)
(4)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仿效,但政治文明要结合国情不可照搬。特征: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阶段,学习西方的技术;甲午战争以后,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文化。(7分)
解析:
(1)本题考查洪仁玕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医院以济疾苦。”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反对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2)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二“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是很不彻底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事件是洋务运动。依据材料二“倘所学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的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态度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关于原因:依据材料三“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捺,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因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同样依据上述材料可知实践是:戊戌变法。
(4)本题考查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和近代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阶段性特征,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可得出结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以甲午中日战争为界进行分析: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阶段,学习西方的技术;甲午战争以后,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文化。
14、:答案:(12分)
示例:
角度一:日本侵略。从卢沟桥事变开始,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等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说明此活动的意义可以让国人牢记国耻,振兴中华,启迪世人尊重人权,尊重人的生命,实现和平发展是全人类的价值追求;
角度二:民族团结。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说明举办此活动的意义可以启迪国人认识中华民族团结是民族独立和国家振兴的根本保证;
角度三:国际合作。美、英、中等国家签订《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说明此活动的意义在于体现加强国家对话、协商、合作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的基本途径;
角度四:否定历史。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歪曲历史事实、妄称“侵略定义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说明此活动的意义在于告诫世人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对世界和平的威胁,避免悲剧重演。
15、答案:(15分)
(1)政治: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斗争;(3分)
经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3分)
(2)情况:民族资本主义(商办)企业所占的比重上升,但不占据主导地位;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在中国近代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严重下降;外企一直占据主导。(6分)
(3)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的掠夺);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3分)
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