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0年中考专题复习化学:第9课时 金属(课件 34张ppt word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2020年中考专题复习化学:第9课时 金属(课件 34张ppt word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12 17:24:54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2020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课件化学 |第一部分 考点过关1.金属和非金属
(1)识别金属和非金属
可通过颜色、状态,也可通过比较硬度、测导电性等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①大多数金属的颜色是银白色或灰色,但金为    色,铜为    色;除汞(俗称    )外,其他金属室温下都是   体。?
②非金属颜色不一;在常温下,大多数非金属单质是气体,也有一些是固体,溴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紫红金黄水银固(2)列举金属和非金属的主要性质差异,如导电性、导热性、金属光泽、延展性等
①金属具有特殊的光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非金属大多数没有光泽、外表暗淡,导电性、
导热性能均较差(石墨能导电、
导热),也没有延展性;常见金属
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对应关系硬度大导电性好制灯丝制炊具延展性好[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物质性质并不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②金属的化学性质
a.与非金属反应
与氧气反应生成       。?
铁在氧气中燃烧:  ;?
镁在氧气中燃烧:  。?
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生成   。?
钠在氯气中燃烧:          ;?
铁和硫反应:       。?金属氧化物盐b.与酸反应: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   和   。?
实验室制取氢气:  ;?
铁和盐酸反应:            。?
c.与盐溶液反应:一些金属可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     和    。?
湿法炼铜:  ;?
铜和硝酸银反应:  。盐氢气新金属新盐2.金属活动性顺序
(1)概述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
①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里的氢置换出来。
②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①说出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Al         Sn Pb(H)      Hg       Pt Au(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
②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氧气反应的速率越   ;
③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同种酸溶液中反应越    ;?
④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MgZnFeCuAg快剧烈(3)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明某些现象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只适用于溶液中的反应;
②浓硫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得到H2,发生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③金属与盐的反应必须在“盐溶液”中进行,否则不能反应;
④K、Ca、N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特别强,所以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而不是与盐反应。3.金属的防腐
(1)列举金属腐蚀的条件
①铁生锈的条件:铁同时与   和  共同作用,生成铁锈(主要成分    );
②铁锈的特点:疏松多孔,易吸水,生锈后会? 铁生锈的速率。
(2)列举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和洁净;
②在铁制品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如在铁制品表面涂上机油、凡士林、油漆、橡胶,搪瓷,电镀等;
③在铁制品中加金属镍、铬制成不锈钢等。氧气水Fe2O3加快4.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1)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①金属污染的危害:像铅、镉等有毒的金属被腐蚀后会溶于水中形成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在潮湿的空气中,金属的氧化和锈蚀也会污染土壤,危害生态环境。
②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是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
(2)知道回收废弃金属的意义
通过分类回收利用,进行循环再利用等可解决一些金属污染问题,同时也保护了有限的金属资源;同时对被污染的水体和土壤的修复也有帮助。5.新金属材料的发展
(1)列举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
①金属材料包括    和    。?
②合金:把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   而成的具有
   特性的物质,称为合金。合金的性能与组成合金的各成分的性能不同,合金往往比纯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合金的硬度、强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   ,熔点更   ,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常见的合金有铁合金、铝合金和铜合金等,生铁和钢都是    和    的合金,区别是    不同。?含碳量纯金属合金熔合金属高低FeC考点1 金属和非金属、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2018·成都]科学家发现一种新金属。根据表中信息推测其用途错误的是
(  )
A.用于焊接金属
B.制造航天飞机
C.制外科手术刀
D.用于通信设备A2.[2018·安顺]“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①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
②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
③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
④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D考点2 金属活动性顺序
3.[2019·营口]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溶液质量增大,把X投入Z(NO3)2溶液中,得到X(NO3)2,溶液质量减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X、Y、Z可能依次是Cu、Fe、Ag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是Z>Y>X
C.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Z
D.X、Y、Z可能依次是Fe、Zn、Hg A4.[2019·齐齐哈尔]向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金属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
B.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则滤液中只含有硝酸镁和硝酸锌
D.若反应前加入的金属锌的质量和反应后滤渣的质量相等,则滤渣中一定不含锌和镁 C考点3 金属腐蚀及防护、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新金属材料的发展和金属材料性能的改善
5.[2019·泰安]如图H9-1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观察铁制品锈蚀的实验装置。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一段时间后,铁丝会由下向上出现锈蚀现象
②一段时间后,水面处铁丝锈蚀严重
③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膨胀,因为铁生锈要放热
④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瘪,因为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B图H9-16.[2019·桂林]《吕氏春秋》记载“金(即铜单质)柔锡(即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即坚硬)”。这句话说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 (  )
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分低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组分大
C.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比其组分强
D.合金的耐磨性一般比其组分好B7.[2018·长沙]2018年5月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下海。为保证航母的使用寿命,下列防锈措施不可行的是 (  )
A.用抗锈蚀性能优异的合金制造航母零部件
B.刷防锈漆
C.船体表面镀一层黄金
D.给某些部位涂油C重点一 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例1 [2019·衢州]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锡纸中的金属成分(锡纸中以一种金属为主,其他成分对实验无干扰),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
建立猜想 根据锡纸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并结合金属活动性、价格等因素,猜想其中的金属可能是锌、铁、铝、锡中的一种。探究过程 铁锡纸表面产生较多气泡交流评价
小科对实验结论提出质疑:“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铝与硫酸锌反应[2Al+3ZnSO4 3Zn+Al2(SO4)3]生成的金属锌为银白色,与铝颜色相同,因此无法得出结论。请在不改变反应原理的前提下运用定量方法完善实验方案,并根据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
        ? ?
                               ?
    。?
继续探究 运用完善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锡纸中金属是铝。在的氧化膜,取出后用蒸馏水清洗并晾干,称得质量记为m1;②将锡纸放入烧杯
中,加入一定量饱和ZnSO4溶液浸没锡纸,充分反应后,取出锡纸,用蒸馏水清洗
并晾干,再次称得锡纸总质量记为m2;③如果m2>m1,则锡纸中金属为铝;如果
m2=m1,则锡纸中金属为锡①取一定量锡纸,用盐酸除去可能存重点二 金属活动性顺序例2 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的金属铬(Cr)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为了解金属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娟与小涛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猜想和假设 根据所学知识,猜想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猜想一:Cr、Al、Cu;
猜想二:Al、Cr、Cu;
猜想三:     。?Al、Cu、Cr实验和探究
(1)小娟的实验:取大小相同的铝、铬、铜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二(2)小涛的实验:
小涛只选用了三种药品进行实验,也得出了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则他选用的三种药品可能是           。?
总结与归纳 由上述实验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①      ?
  ;②               。Al、CrSO4溶液、Cu通过金属与酸反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比较应比较重点三 金属腐蚀及防护例3 [2018·杭州] 小金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利用图H9-2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在导管b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 mL O2后在导管a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图H9-2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的铁丝,其现象如表所示。
(1)步骤1中,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O2的方
法是  ? ?
?
。?
(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O2,在此实
验中能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       ?
             。?
(3)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  ?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放观察到注射器水分和金属内部在b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U形管内已
充满O2活塞向左移动(或注射器内O2体积减小)结构1.[2019·衡阳]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
B.钢的性能优良,所以钢是纯净的铁
C.多数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
D.银的导电性最好,大多数电线都是用银作材料C2.[2018·湘西州]已知化学反应:X+YSO4 Y+XSO4,根据此反应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
A.X的金属活动性比Y强
B.Y的金属活动性比X强
C.X一定是金属铁
D.Y一定是金属铜A3.[2017·杭州]在试管中放入一根镁条(已去除氧化膜),往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浸没镁条,观察到如下现象:①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有单质银;②镁条表面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
B.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
C.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只发生2AgNO3+Mg Mg(NO3)2+2Ag
D.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C4.[2018·阜新]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金属。如图H9-3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
(1)A实验中细铁丝燃烧的现象是   ?                ?
  。?
(2)B实验中铁丝最易生锈的部位是  (填
“a”“b”或“c”)。铁生锈实际上是
铁与           共同作
用的结果。?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图H9-3固体b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4.[2018·阜新]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金属。如图H9-3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
(3)C实验中刚开始无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黄色,此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D实验能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银的强,
该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是     ?
        ?
 ?  。?Fe2O3+3H2SO4 Fe2(SO4)3+3H2O图H9-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
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课时训练(九) 金属
(限时:45分钟)
|基础过关|
1.[2019·襄阳]下列物品主要是由合金制成的是 (  )
A.塑料水杯 B.青铜铸像
C.汽车轮胎 D.羊毛大衣
2.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是银白色的固体
C.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D.能够导电、能够导热
3.英国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是燃素说的信仰者。1766年,他用铁、锌、锡等六种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作用制得“可燃空气”。并将其表示为:
烧渣+?金属+酸=烧渣+酸盐+?“可燃空气”
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燃空气”是从金属中分解出来的
B.上述六种金属包括铜
C.“可燃空气”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2019·金华]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HK9-1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
图HK9-1
A.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B.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
C.排在氢前的金属易与氧气反应
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5.[2019·宁波]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则滤渣中 (  )
A.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 B.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
C.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 D.一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
6.生铁和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总会有一些残渣剩余,残渣的成分主要是 (  )
A.铁 B.氯化铁 C.氯化亚铁 D.碳
7.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B.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
D.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铜制品不会生锈
8.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回收利用废旧电池中的铅、汞等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
C.铝比钢铁中的铁活泼,因而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差
D.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镀耐腐蚀性金属都可以防止铁制品锈蚀
9.[2019·青岛]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铁锅做饭,主要利用了铁的     性。?
(2)厨房中铁锅容易生锈,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一种防止铁锅生锈的具体方法:       。?
(3)铝合金制造的飞机外壳,具有轻量化、能抗击强大气流的冲击、耐受水雾和雨雪侵蚀等特点。这是利用了铝合金的            (写出两条即可)等优点。?
(4)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铁、铜、锰(M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试管中所用 5%的盐酸体积相同)。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慢
无明显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实验结论
 铁、铜、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
写出实验一试管中铁和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2016·杭州]图HK9-2所示为铜片A的系列变化,据图回答问题。
图HK9-2
(1)若方法1中的X物质为常见气体,且发生置换反应,则X是    (填化学式)。?
(2)写出方法2的化学方程式:               。?
(3)铜片A、铜片B、铜片C的质量分别为mA、mB、mC。其中方法1和方法2均完全反应。则mA、mB、mC三者的大小关系为  。?
11.为探究锌、铜、镍三种金属的性质,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将三种金属丝分别与一节干电池和小电珠连接,小电珠发光。
实验二 取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铜丝、镍丝均与50 mL稀盐酸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3%
3%
15%
15%
反应现象
少量气泡
无现象
许多气泡
无现象
图HK9-3
实验三 金属锌、铜和稀盐酸构成如图HK9-3所示的化学电池装置,观察到铜片表面有气泡(H2),小电珠发光。
(1)实验一的现象说明三种金属都具有    性。?
(2)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NiCl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铜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                       。?
(3)要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必须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增补一个实验才能得出结论,其实验内容是    ?
  。?
(4)金属活动性强弱是由金属物质的结构决定的,不会因某个实验而改变。下列关于实验三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铜的金属活动性变得比锌强
B.铜与稀盐酸发生了置换反应
C.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2.久置的铜制品表面能生成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铜生锈的条件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 根据铜锈的组成元素推测,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反应的结果。
实验设计 兴趣小组同学取打磨光亮的铜丝,设计了如图HK9-4所示的四个实验。
图HK9-4
现象分析 若干天后,发现只有D瓶中的铜丝出现绿色的铜锈,其他瓶中的铜丝均无铜锈出现。
(1)实验B、C瓶中所使用的蒸馏水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
(2)B瓶与D瓶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结论 由上述四个实验可分析得出,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
拓展探究 以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回收制取纯铜。
查阅资料
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Cu2(OH)2CO32CuO+H2O+CO2↑。
如图HK9-5是该兴趣小组设计的两种回收铜的实验方案:
图HK9-5
分析评价 ①步骤Ⅱ反应过程中发生了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②步骤Ⅲ、Ⅳ、Ⅴ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③步骤Ⅴ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同一份废铜屑分别通过上述两种方案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方案一    (填“>”“<”或“=”)方案二。以上两种方案中,方案二优越于方案一,理由是           (任答一点)。?
|走进重高|
1.[2018·衢州]小柯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图HK9-6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的组成有 (  )
图HK9-6
①Mg2+
②Mg2+和Fe2+
③Fe2+和Cu2+
④Mg2+、Fe2+和Cu2+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定量研究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时,绘制出如图HK9-7所示金属与氢气质量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
图HK9-7
①Na、Mg、Zn三种金属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金属的质量为Na>Mg=Zn
③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金属的质量比为23∶24∶65
④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金属的原子个数比为2∶1∶1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用三块相同的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进行如下实验:①取第一块铝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明显的现象;②取第二块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③取第三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没有明显的现象;④将③中的铝片取出,洗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①中可以观察到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B.由②可以得出金属铝比铜活泼
C.铝片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D.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差别
4.某废液中只含有Fe(NO3)2、Cu(NO3)2、Ba(NO3)2三种溶质,为了回收金属、保护环境,小科设计了如图HK9-8所示方案(所加试剂均过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图HK9-8
A.固体a是铜
B.X一定是Na2SO4
C.溶液B中含有的盐有Ba(NO3)2、NaNO3
D.若回收到6.4 g固体a,则加入的铁屑质量为5.6 g
5.某溶液中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的关系如图HK9-9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HK9-9
A.a~b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Ag+、Cu2+
B.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
C.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3时,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
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
1.B 2.D 3.C 4.D 5.B 6.D 7.B
8.C
9.(1)导热 (2)洗净擦干
(3)硬度大、耐腐蚀
(4)锰>铁>铜 Fe+2HClFeCl2+H2↑
10.(1)H2 (2)H2SO4+CuOCuSO4+H2O
(3)mA=mB>mC
11.(1)导电
(2)Ni+2HClNiCl2+H2↑ 铜不活泼,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
(3)把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镍丝分别放入15%的50 mL稀盐酸中,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4)C
12.现象分析 (1)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2)铜生锈需要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 氧气、水和二氧化碳
分析评价 ①CuO ②过滤
③Fe+H2SO4FeSO4+H2↑
④= 方案二不需加热
走进重高
1.C 2.D 3.C 4.C 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