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0年中考专题复习化学:第14课时 科学探究(课件 59张ppt word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2020年中考专题复习化学:第14课时 科学探究(课件 59张ppt word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12 17:27:09

文档简介

课件59张PPT。2020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课件化学 |第一部分 考点过关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    →作出猜想与假设→         ?
→获取事实与证据→     →表达与交流。?
2.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进行科学探究时经常用到一些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累积法”“类比法”“假说法”“建模法”“归纳法”“演绎法”“对比法”等,要充分了解这些基本科学方法。检验与评价提出问题制订计划、设计实验1.[2017·杭州]下列观察仪器的选择与观测范围相匹配的是 (  )
A.天文望远镜适于观察甲区间的物体
B.光学显微镜适于观察乙区间的物体
C.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丙区间的物体
D.放大镜适于观察丁区间的物体B图H14-12.科学课本上“食物与能量”的教学内容中,为了比较体内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在呼吸作用中释放的能量多少,通过分别燃烧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加热试管中的水,并比较水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来推测三种食物所含能量的高低。下列选项与这个实验的科学原理、方法无直接关系的是 (  )
A.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B.变量控制
C.氧化反应程度
D.同化作用[答案]D 
[解析]体内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多少,与体外燃烧等量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是相等的,都遵循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而且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属于异化作用。3.[2019·杭州]黑箱是指科学研究中一类内部结构无法打开或无法清楚展示和认识的系统。如图H14-2所示,通过对黑箱“输入”“输出”的信息,推理出黑箱内部情况的方法称为黑箱法。下列操作主要运用了黑箱法的是 (  )
A.使用量筒量取10 mL蒸馏水
B.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形状
C.通过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研究
原子内部结构
D.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某一物体的重力C图H14-24.[2018·杭州]把等量的天竺葵和紫罗兰的新鲜叶片放在无色透明的封闭容器中,并将它们置于不同颜色的光照条件下(其他条件均适宜且相同)。经过8小时后,测量容器中氧气的增加量,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据表回答:
(1)该实验通过测定             ,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8小时内容器中氧气的增加量(mL)4.[2018·杭州]把等量的天竺葵和紫罗兰的新鲜叶片放在无色透明的封闭容器中,并将它们置于不同颜色的光照条件下(其他条件均适宜且相同)。经过8小时后,测量容器中氧气的增加量,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据表回答:
(2)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
? ?
? ?
? ?
  ?
(写2条)。?8小时内,紫罗兰在红光条件下比绿光条件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8小时内,天竺葵在红光条件下比绿光条件下光合作
用释放的氧气多;8小时内,红光条件下
天竺葵比紫罗兰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
多;8小时内,绿光条件下天竺葵比紫罗
兰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合理即可)4.[2018·杭州]把等量的天竺葵和紫罗兰的新鲜叶片放在无色透明的封闭容器中,并将它们置于不同颜色的光照条件下(其他条件均适宜且相同)。经过8小时后,测量容器中氧气的增加量,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据表回答:
(3)除上表所示因素外,列举2条影响紫罗兰和天竺葵光合作用反应速率的因素:
 。?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叶的幼嫩程度等(合理即可)5.[2019·宁波]资料 1583年,伽利略经测量发现悬挂的油灯摆动时具有等时性。如图H14-3所示,将密度较大的小球作为摆球,用质量不计、不可伸缩的细线悬挂于O点,组装成一个摆,在θ<5°时,让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摆的周期(摆球往返一次的时间)只与摆长l(摆球重心到悬挂点O的距离)有关。
质疑1 小科认为:摆球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所以相同条件下
摆动会越慢,周期会越长。
探究1 选择不同的小球作为摆球进行实验:①测摆球的直径D和
质量m,计算出摆球的密度ρ;②组装摆;③调节摆长l,使摆长为
800.0 mm;④在θ<5°时,让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测出摆
动30次的时间T30;⑤计算周期T;⑥用不同的摆球重复上述实验。图H14-3数据 摆长l=800.0 mm
思考1 (1)测摆周期是通过测T30后求出T,而不是直接测T,这是为了     ?
     。?图H14-3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5.[2019·宁波]资料 1583年,伽利略经测量发现悬挂的油灯摆动时具有等时性。如图H14-3所示,将密度较大的小球作为摆球,用质量不计、不可伸缩的细线悬挂于O点,组装成一个摆,在θ<5°时,让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摆的周期(摆球往返一次的时间)只与摆长l(摆球重心到悬挂点O的距离)有关。
质疑1 小科认为:摆球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所以相同条件下
摆动会越慢,周期会越长。
探究1 选择不同的小球作为摆球进行实验:①测摆球的直径D和
质量m,计算出摆球的密度ρ;②组装摆;③调节摆长l,使摆长为
800.0 mm;④在θ<5°时,让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测出摆
动30次的时间T30;⑤计算周期T;⑥用不同的摆球重复上述实验。图H14-3数据 摆长l=800.0 mm
(2)实验数据说明,摆长一定时,摆的周期与物体的质量   (填“有关”或“无关”)。这一结论,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图H14-3无关5.[2019·宁波]资料 1583年,伽利略经测量发现悬挂的油灯摆动时具有等时性。如图H14-3所示,将密度较大的小球作为摆球,用质量不计、不可伸缩的细线悬挂于O点,组装成一个摆,在θ<5°时,让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摆的周期(摆球往返一次的时间)只与摆长l(摆球重心到悬挂点O的距离)有关。
质疑2 为什么资料中要求用密度较大的小球作摆球呢?
探究2 小科用D=39.86 mm、ρ=0.08 g/cm3的乒乓球
按上述实验方法测出T=2.023 s。
思考2 摆长一定时,用乒乓球做实验测得的T明显变大。
其实,当摆球密度很小 时,空气对摆周期的影响不可以忽
略,因为摆球受到的外力——    不可忽略了。?图H14-3空气阻力同种液体,液细管半径图H14-4面上升的高度与细管的半径成反比5h细管半径图H14-4将两根半径相同的细玻璃管立
于两种不同种类的液体中,比较
液面上升高度重点一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例1 [改编]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例如“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但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时,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比如“是什么影响气球贴到墙上?”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研究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是可以检验的,即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问题中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
B.水的温度越高,水的蒸发越快吗?
C.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吗?
D.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会改变吗?
E.应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BCD例1 [改编]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例如“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但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时,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比如“是什么影响气球贴到墙上?”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研究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是可以检验的,即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请根据“两个同学走在沙滩上,一个同学的脚印深,另一个同学的脚印浅”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吗【变式1】[2016·杭州拱墅模拟]2015年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回答:
(1)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B.1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C.青蒿素的含碳量为28.4%
D.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AB【变式1】[2016·杭州拱墅模拟]2015年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回答:
(2)屠呦呦受我国东晋时期的抗疟法启发,提出把黄花蒿浸泡在低沸点的乙醚中
(沸点为35 ℃)加热煮沸来提取青蒿素,从而避免了传统的高温水煎易破坏青蒿素的弊端。为什么此法可避免高温破坏青蒿素?请对此作出解释:? ?
            。?
(3)研究人员发现,把相关基因转入酵母菌内后,酵母菌就能产生合成青蒿素的中间产物。像这样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使生物按照人类的要求定向产生新的性状的育种技术叫       。?乙醚的沸点转基因技术低,且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变式1】[2016·杭州拱墅模拟]2015年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回答: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同一地点采集黄花蒿的根、茎、叶(叶龄7天),共采集3次;测定样品中青蒿素的含量,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
请补充完整表格内的栏目;此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平均值(mg/g)黄花蒿不同器官中青蒿素含量相同吗重点二 制订计划、设计实验例2 [2018·温州]小明发现某植物园在阴雨天时会用红光和蓝光对植物进行照射,他认为阴雨天分别用这两种单色光照射植物都会促进光合作用,于是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1)植物光合作用强弱可以用释放氧气的速度进行比较,也可以用      ?
          进行比较。?相同时间内产生有机物的多少(或相同时间内消耗二氧化碳的多少)例2 [2018·温州]小明发现某植物园在阴雨天时会用红光和蓝光对植物进行照射,他认为阴雨天分别用这两种单色光照射植物都会促进光合作用,于是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2)请利用下列器材帮助小明设计实验步骤:????  。?
实验器材:500毫升的烧杯、漏斗、50毫升的量筒各若干;新鲜金鱼藻(水生植 物)若干;清水;功率相同的红光灯、蓝光灯各一只;天平;刻度尺;计时器。[答案](2)答题要点:自变量的设计(对照实验设计)、无关变量的控制(金鱼藻量的控制、灯与装置距离控制)、因变量的观测(气体收集方法的设计、观测方法的设计)
满分示例:
①取三个洁净的500毫升烧杯,分别标为甲、乙、丙,各装入400毫升清水和10克新鲜的金鱼藻,将三个相同的漏斗倒扣在金鱼藻上,取三支量筒装满水,倒扣在漏斗管口;②选择阴雨天(光线较弱环境),甲组、乙组分别用红光灯和蓝光灯在等距离处照射,丙组不做处理;③光照相同时间后,比较三组量筒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④多次重复实验【变式2】[2019·温州]小明参加科技节“掷飞机”比赛,该项目的规则是:纸飞机被掷出后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成绩越好。查阅资料得知:纸飞机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其形状、质量、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有关。小明认为还可能与纸飞机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准备了以下器材进行实验研究:
发射器(如图H14-5所示),停表,剪刀,面积、质量大小和
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两种纸A、B各若干张(同种纸正反
面粗糙程度相同)。
(1)发射器的弹簧被压缩得越短,释放后纸飞机获得的速
度越大,其原因是? ?
  。?弹簧被压缩得越短,弹性势能越大,纸图H14-5飞机获得的动能越大,纸飞机的速度越大【变式2】[2019·温州]小明参加科技节“掷飞机”比赛,该项目的规则是:纸飞机被掷出后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成绩越好。查阅资料得知:纸飞机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其形状、质量、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有关。小明认为还可能与纸飞机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准备了以下器材进行实验研究:
发射器(如图H14-5所示),停表,剪刀,面积、质量大小和
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两种纸A、B各若干张(同种纸正反
面粗糙程度相同)。
(2)写出本实验的主要步骤。图H14-5[答案](2)①用剪刀将A、B两种纸裁成形状、面积大小相同的纸各若干张;
②将1张A纸叠放在1张B纸上,折一纸飞机,将1张B纸叠放在1张A纸上,按相同的折法制作另一纸飞机;
③选择无风的环境,将两只纸飞机分别放在发射器上,压缩弹簧到相同的位置,以相同的角度进行发射;
④用停表记录两只纸飞机在空中的滞留时间;
⑤多次重复实验;
⑥分别计算两只纸飞机在空中的平均滞留时间,进行比较得出结论。重点三 实验方案的检验与评价例3 [2018·绵阳]阳阳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照,用如图H14-6所示的实验装置,放入一粒小麦种子(具有休眠的特性),适宜温度下放在暗处,结果不萌发。对实验的下列分析与评价不合理的是(  )
A.实验缺乏对照,不具说服力
B.种子太少,偶然误差增大
C.结果证明种子正处在休眠期
D.水分、氧气满足种子萌发要求图H14-6[答案]C 
[解析]对照是实验控制变量的手段之一,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此实验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照,缺乏对照,不具说服力,A正确;一粒种子太少,偶然性太大,一般用20粒种子,B正确;放入一粒小麦种子(具有休眠的特性),在一定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下,结果不萌发的原因可能是种子正处在休眠期或者种子的胚已经死亡,故不能证明种子正处在休眠期,C错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此题水分、氧气满足种子萌发的要求,D正确。【变式3】[2019·温州]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把一只健壮的蟑螂放入30 ℃的密闭容器内(如图甲),利用传感器测定10分钟内容器内温度值和氧气含量;10分钟后,将冰袋放置在容器两侧,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并测定随后20分钟内的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方案二 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相同密闭容器中各放入一只健壮的蟑螂(如图乙),利用传感器测定30分钟内的相关数据。多次重复实验。图H14-7(1)该实验通过             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
(2)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变量控制有什么优点?           ?
          (列举一点)?装置内氧气含量降低的快慢图H14-7排除不同蟑螂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在同一容器内控制温度连续变化)【变式3】[2019·温州]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把一只健壮的蟑螂放入30 ℃的密闭容器内(如图甲),利用传感器测定10分钟内容器内温度值和氧气含量;10分钟后,将冰袋放置在容器两侧,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并测定随后20分钟内的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方案二 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相同密闭容器中各放入一只健壮的蟑螂(如图乙),利用传感器测定30分钟内的相关数据。多次重复实验。图H14-7(3)根据方案一所得数据(如图丙),三位同学分别在图丁中画出了甲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致变化趋势,其中合理的是   。?a图H14-7重点四 运用文字、图表、符号和模型等表达实验过程和结果例4 [2017·拱墅模拟]小乐利用图H14-8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图H14-8图H14-8[答案]D【变式4】[2019·台州]口渴感觉形成的感受器在哪里?传统观点认为感受器分布于血管内壁,血液中的含水量下降导致盐分浓度过高,神经中枢形成口渴感觉。但美国神经学家Knight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水进入血液需要一定时间,无法解释水一入口就能瞬间解渴,于是设计实验:
实验1:给两组小白鼠分别吞咽和肠胃里灌注等量的淡水,两者口渴感觉都立刻消失。
由此Knight认为传统观点有误,但又从传统观点里得到启示,提出问题,进一步实验:
实验2:给两组小白鼠分别吞咽等量的淡水和盐水,前者口渴感觉消失,后者先是口渴感觉消失,2~3分钟后恢复。实验3:给两组小白鼠肠胃里分别直接灌注等量的淡水和盐水,只有前者口渴感觉消失。
综合三个实验,得出结论。
(1)Knight质疑传统观点,认为喝下的水成为血液中的水需要一定时间,理由是
                           。(2)实验2基于的问题是                  ?
         。?
(3)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
                       。盐分能影响口渴的感觉吗(或“感受器能感受盐分的刺口咽和肠胃都有口渴感受器,且肠胃口渴感受器还能感受口腔不能吸收水分(或水从口腔通过食管进入到胃和小肠,再到达血液需要时间)激吗”等合理均可)盐分的刺激,并对最后口渴感觉的形成起决定作用1.[2017·西湖模拟]在科学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以下实验中属于减小误差的是 (  )
A.研究盐溶液的酸碱性时,对多种盐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测定
B.研究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时,选用多株植物进行实验
C.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时,测出多组电压和电流
D.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多次改变动力或动力臂C2.依据图H14-9①~④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①表示光滑斜面上的小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滚下时机械能随下降高度的变化图像
B.图②表示一定量的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
后,产生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像
C.图③B点表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
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图④曲线表示正常人肾小管内葡萄糖
的含量变化图H14-9[答案]D 
[解析]小球从光滑斜面滚下的过程中,机械能没有转化成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故机械能不变;因为双氧水的量是一定的,所以,产生氧气的质量不会一直增加;③图中的B点表示此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3.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以下实验操作或实验结论不合理的是 (  )
A.观察鱼尾鳍血液微循环实验中,在显微镜下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B.往盛有某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若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探究电流和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D.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中,装置完全冷却前打开止水夹D4.[2019·北京]月季是北京市市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学们以单季花月季
(花期较短)为亲代进行杂交,获得子代种子若干,月季种子存在休眠现象,自然萌
发率很低,为探究打破种子休眠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1)比较第1、2组实验结果,说明打破
种子休眠的温度为    。?
(2)比较      两组实验结果,说
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3)为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
以打破种子休眠,需要增设第4组实验,
第4组实验的预处理是       ?
       。?4℃图H14-102组和3组与湿沙混合常温保存60天4.[2019·北京]月季是北京市市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学们以单季花月季
(花期较短)为亲代进行杂交,获得子代种子若干,月季种子存在休眠现象,自然萌
发率很低,为探究打破种子休眠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4)若第4组实验种子几乎不萌发,综合上
述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
a.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均可以打破种子
休眠,且湿度条件更为重要
b.在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的情
况下,才能打破种子休眠
c.低温可以打破休眠,湿度可以促进该效
果,但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图H14-10c5.[2019·金华]小丽要外出旅游,为防止阳台上的盆栽植物缺水,想制作一个自动浇花装置。
她在瓶底与瓶盖上各开一个小孔,瓶内装水(如图H14-11甲所示)。发现水从瓶盖小孔快速流出,不能实现长期自动供水。
如何才能实现长期自动供水呢?小丽和拓展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研究:图H14-11实验研究图H14-11实验记录
开始时小孔只滴水(如图丙所示);一段时间后停止滴水,没有气泡进入;然后小孔只进气泡、不滴水(如图丁所示);最后既不滴水也不进气泡。测出有关科学量,并绘制成图像(如图戊所示)。
换用25 ℃、30 ℃、35 ℃、45 ℃的湿毛巾重复实验,均产生类似现象。图H14-11实验分析
(1)瓶子倒置后,瓶内液体对瓶盖存在    。?
(2)瓶子内气体吸收毛巾上的热量后温度会升高,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至室温。
结合装置滴水的原理以及图戊中曲线的变化规律,分析A、B、C、D四点,其中
   点瓶内气体温度最高。?压强或压力B图H14-11瓶内先实验预测
(3)若用低于环境温度的湿毛巾包在瓶子外部,1小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出现气泡,然后向外滴水图H14-11实践应用
(4)小丽和拓展小组的同学终于制成了一个自动浇花装置。结合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分析,该装置一天中供水的情况是         ?
              。?一天中气温升高时,装置向外滴水,气温下降或不变时,不对外滴水图H14-116.[2019·湖州]小华在建筑工地上看到,工程车的车斗慢慢倾斜到一定程度时,车斗中的石料就沿车斗斜面滑落下来(如图H14-12甲所示)。小华想,车斗中的石料如果减少些,要滑落下来,车斗的倾斜程度是否可以减小些?
于是小华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先把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将质量为100克带有钩码槽的木块放在长木板的A处,如图乙所示。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在木块的钩码槽中放入三个50克的钩码,将木板的右端慢慢抬高到一定高度 时,木块开始下滑,记录右端被抬升的高度h=20厘米。
②第二次在木块的钩码槽中放入两个50
克的钩码,第三次在木块的钩码槽中放
入一个50克的钩码,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图H14-12[答案]
(1)请你帮小华同学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图H14-126.[2019·湖州]小华在建筑工地上看到,工程车的车斗慢慢倾斜到一定程度时,车斗中的石料就沿车斗斜面滑落下来(如图H14-12甲所示)。小华想,车斗中的石料如果减少些,要滑落下来,车斗的倾斜程度是否可以减小些?
于是小华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先把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将质量为100克带有钩码槽的木块放在长木板的A处,如图乙所示。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在木块的钩码槽中放入三个50克的钩码,将木板的右端慢慢抬高到一定高度 时,木块开始下滑,记录右端被抬升的高度h=20厘米。
②第二次在木块的钩码槽中放入两个50
克的钩码,第三次在木块的钩码槽中放
入一个50克的钩码,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图H14-12小华发现三次实验中,木块开始下滑时木板的倾斜程度是一样的。那么车斗中的石料能刚好滑落下来,车斗的倾斜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明认为可能与石料和车斗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于是他进行如下探究:
将一块棉布、一块毛巾分别铺在长木板上,把放有一个50克钩码的木块放在长木板的A处,慢慢抬高木板的右端直到木块开始下滑,测量并记录右端被抬升的高度分别为24厘米和30厘米。
(2)根据小华和小明的实验,可以得出的
结论是         ?
            ?
                 ?
       。?图H14-12 木块开始下滑时木板的倾斜程
度与木块质量无关,跟木块与木板间粗
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木块开始下
滑时木板的倾斜程度越大6.[2019·湖州]小华在建筑工地上看到,工程车的车斗慢慢倾斜到一定程度时,车斗中的石料就沿车斗斜面滑落下来(如图H14-12甲所示)。小华想,车斗中的石料如果减少些,要滑落下来,车斗的倾斜程度是否可以减小些?
于是小华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先把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将质量为100克带有钩码槽的木块放在长木板的A处,如图乙所示。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在木块的钩码槽中放入三个50克的钩码,将木板的右端慢慢抬高到一定高度 时,木块开始下滑,记录右端被抬升的高度h=20厘米。
②第二次在木块的钩码槽中放入两个50
克的钩码,第三次在木块的钩码槽中放
入一个50克的钩码,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图H14-12小华发现三次实验中,木块开始下滑时木板的倾斜程度是一样的。那么车斗中的石料能刚好滑落下来,车斗的倾斜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明认为可能与石料和车斗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于是他进行如下探究:
将一块棉布、一块毛巾分别铺在长木板上,把放有一个50克钩码的木块放在长木板的A处,慢慢抬高木板的右端直到木块开始下滑,测量并记录右端被抬升的高度分别为24厘米和30厘米。
(3)根据以上探究,可以帮助我们解答
其他类似的疑惑,比如“为什么道路
桥梁的引桥要做到一定长度?”,请再
举几个例子。图H14-12[答案](3)“为什么儿童乐园的滑梯应该有一定的倾斜程度”,或“为什么滑梯要做得光滑些”,或“为什么许多房子都做成倾斜的屋顶”,或“为什么上山的公路做成盘山公路”。课时训练(十四) 科学探究
(限时:45分钟)
1.下列现象可以作为对应假说(或学说)的证据的是 (  )
①黄豆与芝麻混合实验:分子间存在空隙;②我国中华龙鸟化石:生物进化论;③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④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存在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原始生命物质可能来自外星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对科学量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提高精度,有的是为了寻找规律。下列四个实验中,通过多次测量提高精度的是 (  )
A.在探究“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的电流
B.在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多次改变液体密度、深度,测量对应的压强
C.在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多次更换电阻丝,测量对应电流
D.在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时,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
3.[2017·杭州上城模拟]颜色的变化常被作为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往某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铁离子
B.在玉米种子切面滴加碘酒,切面呈现蓝色,则说明玉米里含有蛋白质
C.将绿色叶片放在酒精中加热,叶片变成黄白色,说明叶片中的叶绿素已褪去
D.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4.[2018·杭州]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  )
A.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
B.用弹簧秤测出某物体的重力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D.用pH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
5.[2018·潍坊]如图HK14-1是根据“研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绘制的曲线。该实验所要验证的假设是 (  )
图HK14-1
A.在寒冷条件下种子的萌发
B.种子的发芽率受温度影响
C.不同种子的发芽情况不同
D.在较高温度下种子更容易萌发
6.[2018·温州]2017年,三位科学家因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得诺贝尔奖。健康人的生理活动大多呈现24小时的节律,又称为生物钟。如图HK14-2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昼夜节律特点。
图HK14-2
(1)上午6:30左右,心脏活动加强,这会促进血液由心室流入   ,导致人体血压快速升高。?
(2)晚上10:30左右,肠蠕动受到抑制,影响了小肠的      功能,所以太晚不宜再进食。?
(3)科学家研究生物钟时有如下发现:
①改变仓鼠的进食时间,能轻易改变仓鼠的生物钟;
②改变仓鼠的饮食习惯,破坏其生物钟,仓鼠更容易患脂肪肝;
③去除仓鼠一个控制昼夜节律的生物钟基因后,仓鼠生物钟被破坏。
某同学基于上述发现进行了推测,其中合理的是    (可多选)。?
A.鼠类的生物钟可能更复杂
B.单细胞生物可能不存在生物钟
C.生物钟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D.有些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生物钟被改变有关
E.生物钟一旦受环境影响而改变,可能很难恢复
7.[2018·台州]镉是重金属污染中最受关注的元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秋华柳对镉具有较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为研究秋华柳受镉污染时,体内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选取生长基本一致的幼苗,在不同镉离子浓度的土壤中进行分组实验,18天后测量植株各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如图HK14-3。
图HK14-3
(1)由图可知,秋华柳叶片铁元素含量与镉离子浓度的关系是                                       。?
(2)由实验结果可知,秋华柳           的变化可作为其受镉污染程度的指示。?
(3)对镉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可采用化学沉淀法,即将土壤溶液中的镉离子形成沉淀物而降低污染。已知氯化镉易溶于水,碳酸镉和氢氧化镉难溶于水。下列物质可用于处理土壤镉污染的是   (填序号)。?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
C.碳酸钙 D.氯化钠
8.[2018·宁波]据报道,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某专业研究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器材 1 cm厚的石膏板若干,质量为50 g的鸡蛋数枚。
实验过程 无风环境下,将鸡蛋从楼上静止释放,砸中铺在草坪上的石膏板,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楼层
实验现象
1
15
 鸡蛋破碎,石膏板凹陷且出现一圈圈螺旋状的裂纹
2
25
 鸡蛋破碎,石膏板被砸中的地方出现小坑且破裂
3
25
 鸡蛋破碎,发出巨响,石膏板被击穿
(1)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             反映出来。?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        有关。?
(3)实验后,小科对高空落下的雨滴不会对人造成伤害感到好奇。他通过查阅资料知道:雨滴从高空落下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达到最大速度后,雨滴匀速落向地面。雨滴下落过程中机械能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对于下落的雨滴不伤人的现象,小科将进一步探究。?
9.[2018·绍兴]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快慢,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酵母菌,混匀,制成酵母葡萄糖液,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初始浓度值为44.1克·升-1。
②取12支试管,等分成A、B两组,在A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同时,在B组试管中    ,将两组试管同时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
③15分钟后测定葡萄糖浓度值,求平均值,再分别计算有氧、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速率,数据记录如下表。
葡萄糖浓度/(克·升-1)
葡萄糖分解速率/[克·(升·分钟)-1]
A组
33.6
0.7
B组
38.1
    ?
(1)②中空白处的步骤为                  。?
(2)表中空白格的数值为    。?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中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
10.[2018·温州]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都有一定的迎角(机翼轴线与水平气流的夹角),飞机飞行时的升力除了与机翼形状有关外是否还与迎角大小有关?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利用电风扇、升力测力计、飞机模型,按图HK14-4甲所示方式进行如下实验。
图HK14-4
①闭合电风扇的开关,调节挡位使其风速最大,并使飞机模型的迎角为0°,记录测力计的示数。重复5次实验并计算升力平均值。
②改变迎角大小,使其分别为5°、10°、15°、20°,重复步骤①。
③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升力与迎角的关系”如图乙。
(1)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小明若要进一步研究“飞机的升力与其飞行速度的关系”,利用现有器材,如何操作可以模拟飞机不同的飞行速度?                    。?
(3)资料显示:本实验结论与实际相符,且飞机迎角一定时,飞行速度越大升力也越大。若某飞机以500千米/时做水平匀速直线飞行时的迎角为θ1,而以800千米/时做水平匀速直线飞行时的迎角为θ2(θ1、θ2均小于15°)。请比较θ1、θ2的大小关系:     。?
11.[2015·杭州]在实验室,小金分别用甲盐的晶体配制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和30%的B溶液,但忘了贴标签。请你运用两种不同的科学原理,分别设计两个简单实验来判别这两瓶溶液。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和明确的判别依据。有下列仪器、物品供选择:量筒、天平、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漏斗、玻璃棒、滤纸、温度计、新鲜萝卜、甲盐的晶体(实验室的室温为30 ℃,30 ℃甲盐的溶解度为50 g)。
方案1:?  。?
判别依据:?  。 ?
方案2:?  。?
判别依据:?  。?
12.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图HK14-5
(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        。?
(2)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较重要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               。?
(3)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实验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实验地点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
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    下的气温(T1)、    下的气温(T2)、    下的气温(T3)。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    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1、T2、T3)之间的温差关系式应是?   。?

【参考答案】
1.D 2.D 3.B 4.C
5.D [解析]要研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必须以温度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应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假设,可见D符合题意。
6.(1)动脉 (2)消化和吸收 (3)CD
7.(1)镉离子浓度较低时,叶片中铁元素含量影响不明显,达到一定浓度时,铁元素含量明显降低,浓度继续升高,铁元素含量基本不变
(2)根中铁、镁、锌元素的含量
(3)B
8.(1)石膏板的形变程度(或被破坏程度)
(2)下落高度 (3)减小
9.(1)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并密封 (2)0.4
(3)其他条件相同时,酵母菌有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比无氧条件下要快
(4)保持温度恒定,使酶的活性较高,有利于分解葡萄糖
10.(1)飞机以一定的速度飞行时,迎角从0°到20°,随着迎角的增大,飞机所受升力先增大后减小,15°附近时达到最大
(2)改变电风扇的挡位来改变风速大小(或改变电风扇与飞机模型的距离)
(3)θ1>θ2
11.方案1:量取同样质量的A、B两种溶液,分别加入两个同样质量的小烧杯中,都加热到水蒸发完全,再分别称量烧杯
判别依据:质量大的烧杯中的原溶液为B溶液,另一烧杯中原溶液为A溶液
方案2:量取同样体积的A、B两种溶液,分别加入两个同样质量的小烧杯中,分别在天平上称量
判别依据:质量大的烧杯中的溶液为B溶液,另一烧杯中溶液为A溶液
12.(1)液态水蒸发会吸收环境中的热量 
(2)部分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 
(3)③A树 B树 阳光直晒 树干
④T3-T2>T2-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