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五年级下册 第4课 你见过梅花吗?梅花凌霜傲放的坚强品格,是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精神的象征。本文正是以梅花为线索,讲述了一位老人对祖国的眷恋。
下面我们先学习一首与梅花有关的诗,加深对梅花的品格特征了解,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深意。关于梅花的诗词赏析走进作者:作者简介
陈慧瑛,著名作家、诗人。1946年出生于新加坡,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厦门市文联副主席。著作有《无名的星》《展翅的白鹭》《月是故乡明》《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一花一世界》等18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共600余万字,获国际、国家部级以上文学奖项2项。
文学成就
作品获国家级、部级奖百余项,并选入大、中、小学教材和多种文集、选集。
重要作品
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月是故乡明》、《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春水伊人寄相思》、《此情此心》、《竹叶三君》、《随缘》、《归来的啼鹃》、《陈慧瑛散文选》等17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600余万字。本文的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
4.找出描写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些句子对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有什么好处。
5.体会文中几句诗句和梅花相干的地方。
6.古诗的背诵
7.关于梅花秉性的人有哪些?玷字词整合藤初读感知撩眷读写易错提示正音:
玷污(diàn zhān) 眷恋(juàn juǎn)
撩乱(liáo niǎo)
辨形:
“藤”的下部右边是“氺”,不要错写成“水”;
“绢”的右下部不封口,不要多写一横。[吁]辨读:xū(气喘吁吁)yù(呼吁)
运用:跑完800米后,她累得气喘吁吁( )的。
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我们要呼吁( )大家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抹]辨读:mǒ(抹黑)mā(抹布)mò(转弯抹角)
运用:她用抹( )布使劲地擦着桌子,试图将桌面的油渍抹( )净。
他说话直来直去,从不转弯抹( )角。多音字辨别xūmāyùmòmǒ冷艳:①耐寒而美丽(多形容花);
②冷傲而美艳(多形容女性)。
玷污:弄脏;使有污点(多用于比喻)。
郑重:严肃认真。
秉性:性格。
气节: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欺凌:欺负;凌辱。
颇负盛名:颇,很,相当。盛名,很大的名望。指名气很大。词语释义——学一学 梅花在中国( ),不仅仅是因为它的( ),更是因为它的( )。梅花在寒冬盛开,越是寒冷开的越艳丽,这正如我们中华民族的( )。冷艳用一用秉性气节颇负盛名思考1: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这段话讲了包含那些意思?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
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
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思考2:《梅花魂》中的魂指的是什么?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本文的写作特点?写作特点:本文在写作上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
其一是借物喻人
用借物喻人,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本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贵品质,体现了作者对这种高贵品质的追求,突出他对外祖父的思念。
其二是采用了倒叙方式,这样便造成了悬念,加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其三是首尾呼应。开头写看见梅花,闻到梅花的幽芳,总是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结尾写每次看到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的手绢,就想到"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老华侨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读课文,试着填一填
《梅花魂》以( )为线索,通过对热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歌颂了外祖父( )祖国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外祖父的( )和( )之情。梅花整体感知眷恋、热爱怀念敬仰 找出课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体会它们的作用。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呢!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段落大意第一段
(第1自然段):写因梅花而引起回忆:
第二段
(第2~15自然段):回忆与梅花有关的一些往事。这一段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
(第2~3自然段):写时刻思念祖国的外祖父和他所珍藏的梅花图。
第二层
(第4~15自然段):写临别回国前,外祖父送给我梅花图和有梅花图案的手绢。赞扬梅花的高贵品质,抒发了老华侨的热爱祖国的情怀。
第三段
(第16自然段):照应开头,赞扬华侨的爱国精神。读诗词触动思乡情
弄脏墨梅图而大发脾气
不能回国而大哭
临别送墨梅图、梅花手绢眷恋祖国结构图示梅花魂 1.查阅资料,写出第②段中诗句的出处和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飘泊,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能回来吗?“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夜里的梦;漫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千条万缕,就和这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 2.第③段中对外祖父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什么? 第③段通过对外祖父语言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突出表现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程度之深。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梅花在他眼里不仅仅是梅花,更是祖国的象征,值得他全身心去爱。 3.外祖父为什么要保存墨梅图?后来又为什么送给了外孙女? 保存墨梅图的原因:墨梅图承载着外祖父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对梅花的喜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送给外孙女是因为外祖父想让外孙女跟梅花一样,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都要有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不低头折节。同时希望外孙女有忠贞的爱国情。 4.第13段中外祖父的话包括了哪几层意思? 这几句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5.文中外祖父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落泪的?请你体会外祖父落泪时的心情。 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这种感情就越强烈。 作者用优美的文笔勾画了松坊溪冬天三幅美丽迷人的令人陶醉的风景画,各幅画都有什么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精读课文 文章中有的直接抒发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有的则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表达的。精读课文 直接抒情
爷爷读思乡的诗句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写乡思、乡愁的诗歌,让外公思念故乡。 妈妈和我要回国,外公不能回去,当我问外公,你也回祖国去吧,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为不能回国而哭,表现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 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表现了外公不能回国的悲伤、苦恼。间接抒情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突出了外公对墨梅图的珍视。 我弄脏墨梅图,外公责备我。从侧面表现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临别前,外公将墨梅图送给我,并给我讲梅花的品质。临别送给亲人的礼物,外祖父选择了墨梅图,更可见梅花在他心中的分量,以及他寄托在梅花上深沉的情感。 开船前,外公送我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再次表达爱梅花、爱祖国的感情,同时也是希望“我”深爱祖国。说说你看到的美景,
谈谈你的感受。品读感悟
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像“我”的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脉里流动着长江黄河的古老韵律,他们的胸中跳动着赤诚的中国心。试着同时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短话仿写训练
线索分明,脉络清晰。本文以梅花为线索,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外祖父读思乡诗词落泪、珍爱墨梅图、不能回国赠送墨梅图、送梅花手绢,表达了外祖父思乡、爱国的感情。作者用“梅花”贯穿全文,思路清晰,脉络分明。语言积累关于思乡的诗: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秋思》一、给下面蓝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罕见(hǎn hān)分外(fèn fēn)玷污(diàn zhān)
漂泊(bó pō)排斥(chì cì)郑重(zhèn zhèng)
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括号里。
[chuán zhuàn]传( )记 传( )说
[zǎi zài] 三年五载( ) 载( )歌载( )舞
三、用所给的字组成恰当的词填入括号里。
珍:
1.这幅墨梅图外祖父( )了多年。
2.老师送给同学们一件( )的礼物。
3.我们要( )时间,不能虚度人生。 随堂练习zhuàn√√√√√√chuánzǎizàizài珍藏珍贵珍惜珍藏珍贵珍惜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