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明思宗·崇祯帝自缢第17课 明朝的灭亡(1644)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不理政事尽情享乐四处游玩好神仙懒惰奢侈浪费在位30天爱好木工多疑一、政治腐败: 万历四十年(1612) ,南京各道御史上疏:台省空虚,皇上深居二十多年,从来没有接见一个大臣,天下将要沦陷的忧虑。
万历皇帝在位48年,后35年基本耗尽了帝国的财富,彻底摧毁了明朝的根基。
明熹宗朱由校木匠技术十分的好,整天的和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不仅制作木器,还盖小宫殿,所以被世人称为“木匠皇帝”。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一批官僚逐渐形成几个“朋党”:山东人的齐党,湖北人的楚党,安徽宣城人的宣党,江苏昆山人的昆党,其重要人物都官居要职,不断排斥异己内斗;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东林人士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东林人士在当时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即阉党)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明朝第一贪”刘瑾
社会动荡: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米价每石400文钱(0.4两银),
6500万两白银=1.6亿石大米
明代的一石米=150斤大米(现在4元/斤)=600元
600×1.6亿=960亿元
仅靠着俸禄,不吃不喝500万年才可达到;
他只用了5年! 富者动联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 ——《明清史料》土地兼并严重 自去岁[崇祯元年(1628年)]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
—计六奇《明季北略》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清】郑廉《豫变纪略》①注:当时除了原有的征税,还加派了对辽东作战的“辽饷”、训练军队的“练饷”和镇压人民起义的“剿饷”,合称“三饷”。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土地兼并越发疯狂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1.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陕北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给地主牧羊,长达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和,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2.材料中的“闯王”指的是谁?“闯王”为什么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和拥护?明朝政府广大人民土地兼并不断加赋丧尽民心赢得民心免赋李自成起义军均田 ①提出___________的口号③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均田免赋“闯王”为什么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和拥护?②规定了严明的军纪。 “均田免赋”口号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和减免赋税,要求平等平均的迫切愿望,因此大大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4. 起义军于哪一年攻占了北京,结局是什么?标志着什么?3.“闯王” 建立政权的时间、地点和政权名称分别是什么?1644年 西安 大顺1644年 崇祯帝自缢身亡 明朝灭亡“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后金的兴起,消耗了明朝的的国力。重要原因: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发展:1635年,______
改族名为满洲;
次年,改国号为____。皇太极清兴起:1616年,________
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
国号大金,史称______。努尔哈赤后金山海关之战:_______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军队 。李自成最后失败。吴三桂女
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冲冠一怒为红颜土地兼并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陕北连年灾荒政治腐败
知识梳理越发严重越发疯狂李自成起义
推翻明朝满洲兴起
清兵入关 明山海关之战清朝满八旗盔甲复原图清朝正式定都北京
1644年4月,清军入关;5月,占领北京;9月,迁都北京,夺取全国最高统治权。清顺治帝汉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可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满族男子把前颅头发剃光,后脑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于脑后,主要是便于山林中骑射。满族人认为发辫是真魂栖息之所,视为生命之本,在战场上阵亡的八旗将士,必将发辫带回故里,隆重埋葬,称“捎小辫”或“金钱鼠尾”。 清政权采取屠城政策来强行推行“剃发易服”。清政府血洗江南、岭南等地区,几乎将四川人杀绝,不得不“湖广填四川” 大移民。清初的大屠杀使中国人口由明光宗泰昌元年的5100多万下降到1000多万。?数十年间,汉族人口由1623年的5165万锐减至1660年的1908万。
“扬州十日”:清军对
扬州城进行十天的大屠
杀。史载:“满地皆婴
儿,或衬马蹄,或藉人
足,肝脑涂地,泣声盈
野。”“道路积尸既经
积雨暴涨,而青皮如蒙
鼓,血肉内溃。秽臭逼
人……腥闻百里。”后
来由城内僧人收殓的尸
体就超过了八十万具。屠城 清初统治者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民众的强烈反抗。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政权展开了长期艰苦的抗清斗争,迫使统治者放弃了野蛮落后的政策。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调整恢复,中国的农耕经济终于冲出了明末清初的漩涡,沿着原来的航道继续前进,很快便达到历史上新的高峰。2.起义领袖蜕变为新的地主阶级,建立新的封建王朝,如刘邦、朱元璋等。 总之:农民战争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他们可以打击封建统治,实现改朝换代,但最终不能推翻这个封建制度。封建暴政:封建地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是引起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一、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李自成起义分析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二、农民起义的结果:1.大功未成先死或终被镇压,如陈胜、吴广、张角、李自成等;官逼民反打到原来的地主变成新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