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八下21.4《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生物八下21.4《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12 15:1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课题:第四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讲述子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了青蛙的鸣叫、雌雄抱对,产卵,体外受精和蝌蚪的发育过程等现象,并且讲述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本节教材中的资料也提出了很有探究意义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和讨论使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知道青蛙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并进行体外受精。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理解体外受精的过程和意义。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对比,仗学生认识到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联想、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起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良好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关注并关爱我们人类自身生活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
青蛙的鸣叫,以及鸣叫的意义。青蛙的生殖方式和体外受精的过程、意义。青蛙的发育过程,以及发育过程中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变化。
难点
雄性青蛙的鸣囊及其作用。雄性青蛙鸣叫的意义。体外受精的过程及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关于两栖动物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录像带。准备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录像带。准备青蛙捕食田间害虫的图片、资料和统计数字等;准备人类捕食青蛙的图片、资料等。准备一些畸形青蛙的图片。
学生准备:
复习前两节所学的内容并预习新课。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通过放映教学录像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导入新课。 1.观看教学录像,产生兴趣,进入课堂情境。
2.放映青蛙的呜叫、生殖发育过程的教学录像,教师讲解青蛙的呜叫和生殖发育过程,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 2.观看录像后,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展示幻灯片资料,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3.阅读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结论。
4.通过列举图片和资料,对学生进行情感道德教育。 4.通过观看图片、资料,了解青蛙对人类的益处,并树立起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修改意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课
1.猜一猜:妈妈有腿没有尾儿子有尾没有腿儿子长大变了样脱掉尾巴长出腿 1.引起兴趣。 回答:青蛙
2.青蛙什么属于两栖动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观察两栖类的特征。(教师播放录像) 2.学生认真观看教学录像,并思考录像中所播放的内容。
3.录像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 (1)在刚才的录像中大家看到了哪些动物? (2)录像中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点? (3)它们为什么被称作两栖动物? 3.学生回忆录像内容并回答: (1)在录像中出现的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它们生活的环境一般都很潮湿并且有水。 (3)因为他们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
(板书:第四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两栖动物) 4.教师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陈述: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那么你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还发现了什么问题,而老师又没有提出来,你们可以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答案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因为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以后,我相信你们自己就会找到答案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4.学生回忆、思考,然后提出问题: 录像中青蛙产出的卵都在水中,而青蛙也能在陆地上生活,那为什么青蛙不在陆地上产卵呢? 此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发现和提出,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关注青蛙的产卵问题,从而发现这个问题并提出来。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陈述: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诗吧:“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中描述的是有蛙的叫声,农民就有播种的希望,有蛙声就有收获的喜悦和欢乐!蛙的叫声原来是如此的美好,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有关青蛙的知识。 1.听教师的陈述,并对教师的描述产生兴趣.急于想学习后面的知识。
(板书:二、青蛙 的生殖和发育) 2要求学生根据现有的记忆和见闻描述一下青蛙的特征。 陈述;青蛙呱0K地叫声,草绿色的皮肤,轻盈的跳跃.都是我们所熟悉的,而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对我们来说却很陌生,大家想不想知道青蛙是怎样产出小蝌蚪的,而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2.描述: 青蛙会“呱、呱、呱”地叫。 青蛙既会跳跃又会游泳,蛙泳就是模仿青蛙游泳的姿势而得名的。 青蛙的皮肤是绿色的,而且还粘粘的、滑滑的。 青蛙还会生小蝌蚪。 回答:想知道。
3.陈述: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录像。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并思考。教师播放教学录像。 3.学生认真观看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录像。
4.录像放映完毕后教师提出问题: (1)录像的一开始就是一只大青蛙在呱呱地鸣叫,请问在青蛙鸣叫的时候伴随着什么动作的发生? 陈述:对,在青蛙鸣叫的时候,青蛙的口两侧有两个“大泡”鼓起来又瘪下去,那两个“大泡’叫做鸣囊,是青蛙用于发声的器官。 (2)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能鸣叫呢? (3)清大家结合前边的录像想一想青蛙鸣叫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雄蛙是到了繁殖的季节,才会不停的鸣叫,说明什么?大家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花儿的芳香用来招引昆虫为它传粉,那么此处的芳香具有引诱的功能,类比以下青蛙的叫声,你们会想到什么呢?陈述:同学们分析得很好,雄蛙的鸣叫确实有这样的意义,那你们知道鸣叫还有其他的意义吗?课后请同学们自己查阅一些资料,完成这道题。 4.回答: (1)在青蛙鸣叫的时候,青蛙的口两侧有两个“大泡”伴随着青蛙的鸣叫鼓起来又瘪下去。 (2)不是,只有雄性青蛙会鸣叫。 (3)到了繁殖的季节。雄蛙会鸣叫,说明鸣叫与繁殖有关。而进行繁殖必须经过两性的结合,此时的雄蛙需要找到雌蛙后才可以繁殖,所以雄蛙的 鸣叫可能是用来召唤雌蛙的,是求偶的叫声。 (对于第三个问髓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或者是学生回答不上来,此刻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
5.陈述:录像中显示青蛙到了繁殖的季节,雄蛙不停的铭叫从而引来了雌蛙,然后雄蛙会与雌蛙紧紧地抱在一起,这叫做抱对。接着就会发生生殖作用。提问:(1)在录像中的雌蛙和雄蛙分别排出了什么?又排在了什么地方? (2)卵细胞与精于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3)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了受精 卵,它已经是一个新个体了,意味着生殖作用的完成,那么青蛙是以何种方式生殖的呢?为什么? (4)青蛙在生殖过程中进行体外受 精。请同学思考为什么是体外受精 呢? 5.回忆录像内齐并回答问题! 回答: (1)雌蛙向水中排出了卵细胞,雄蛙向水中排了精子。 (2)卵细胞与精于在水中结合成了受精卵。 (3)青蛙是有性生殖,因为雌雄蛙有抱对现象,卵细胞与精子结合成了受精卵。 (4)因为雄蛙将精子排在水中而不是排在雌蛙体内,雌蛙也将卵细胞排在水中,精卵的结合在水中进行而不是在雌蛙体内进行.所以是体外受精。
6.陈述: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紧接着就是发育的过程了。提问:(1)从录像中我们看到水中的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了什么? (2)小蝌蚪的形态特征是什么?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生活习性是什么? (3)小蝌蚪慢慢地长出了什么?小蝌蚪的尾巴慢慢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4)最后小蝌蚪变成了什么? (5)青蛙生活在哪里呢? (6)与上节课的家蚕作比较,从蝌蚪到青蛙的发育过程变化大么? 6.回答: (1)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了小蝌蚪。 (2)小蝌蚪有头、尾,没有四肢;他们都生活在水中,以游泳的方式生活。 (3)小蝌蚪慢慢地长出了四肢,尾巴渐渐的在发育过程中消失。 (4)最后小蝌蚪就变成了青蛙。 (5)青蛙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中生活。 (6)从蝌蚪到青蛙的发育过程变化很大,开始是有头有尾无四肢的小蝌蚪,然后变成有头有尾有四肢的小蝌蚪,最后变成了有头无尾有四肢的青蛙。而且小蝌蚪是在水中游泳生活,变成青蛙后就可以水陆两地生活了,运动方式是既会游泳又会跳跃。
(7)想一想这种发育过程被称作什么呢? (7)这种发育叫做变态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1.陈述: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工业的前进,人类生存的环境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例如:全球气温的升高。南极冰川的融化,臭氧层空洞,大气污染等。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们人类的生存,如臭氧层空洞使人类的皮肤病发生率上升,大气污染使人类的呼吸道疾病增长。淡水的缺乏迫使一些缺水地区的人民搬迁等等。 环境的变化对我们人类造成了如此大的影响,那么环境的变迁对两牺动物的生殖发育有没有影响呢, 教师在陈述问题的过程中放映一些相关的环境问题图片。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4页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1.学生观看幻灯图片的同时认真听教师的陈述并思考。 回答:有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资料并总结: 资料1说明水源影响丁青蛙的生殖发育。 资料2说明了气候、水域和食物的变化影响了两栖动物的生存。 资料3说明水中的物质变化会引起青蛙的变异。
2提问: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才能上陆地生活,这是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小、种类少的重要原因么?还有其他原因么? 2.回答:是一方面原因。同时还有许多的原因会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小、种类少,例如全球气候的变化,水资源的缺乏与污染,植被状况的变迁等 等。
3.提问:环境的变化影响着整个生物圈,我们如何才能在这个生物圈内更好地生存呢? 3回答:我们必须从现在起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情感道德教育
(板书:四、保护青蛙爱护环境) 1.提问:请问同学们知道青蛙主要以什么为食吗?教师向学生们展示青蛙在田间捕食害虫的幻灯片或青蛙捕食的文字资料。陈述:青蛙不但会捕食一些昆虫,更重要的是它会在田间捕食害虫,保护庄稼。 1.回答:青蛙吃蚊子、果蝇等。
2.提问:(1)同学们,你们觉得青蛙对我们人类有益吗?我们称呼它为“庄稼卫士”好吗?(2)请问你们吃过青蛙肉吗?现在你们觉得吃青蛙对吗?(3)那以后你们会怎么做呢?(4)你们不去吃青蛙肉了,很好,但是还有很多的人在捕食青蛙,怎么办? 2.回答: (1)有益;好。 (2)吃过或没有;不对。 (3)以后不吃青蛙了。 (4)我们也要告诉身边的人,青蛙是我们的朋友,也不让他们去捕食青蛙。
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不但要从自己做起去保护环境,也要教育我们身边的人一起来爱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环境变迁对青蛙生殖发育的影响。重点要掌握的是青蛙的生殖过程中的体外受精和变态发育过程.并且要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两栖动物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鸣叫:鸣囊——雄性;作用——招引雌蛙生殖 有性生殖 体外受精: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3.发育 卵 受精卵→小蝌蚪→小蝌蚪→青蛙(有尾、头,无四肢)(有尾、头,有四肢) 精子 三、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 四、保护青蛙,爱护环境
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