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气
一、单选题
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下表为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读图表,回答下列各题。
地点 地理坐标 海拔(m) 年日照时数(h) 年太阳总辐射量(百万焦耳/米2·年)
拉萨 29°36′N,91°06′E 3650 3007.7 7339
广州 23°06′N,113°15′E 11 1906.0 4711
1. 与广州相比,拉萨()
A. ①较大 B. ②较大 C. ③较大 D. ④较大
2. 拉萨成为“日光城”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 B. 旅游业发达,大气污染小
C. 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 D. 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读“中纬度沿海某地某时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 四地气温、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
A. ①比②气温高 B. ③比④气压低 C. ②比③气压低 D. ③比④气温低
4. 依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风向的成因与东亚季风的成因相同
B. 此时①地受高压控制,多阴雨天气
C. 甲、乙两地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相反
D. 等压面分布状况出现时间可能在夏季的白天
5. 若甲地某人北京时间6:00观看旭日东升后,乘11小时的飞机抵达澳大利亚珀斯(31°56'S,115°34'E),此时珀斯
A. 太阳高度约30° B. 太阳在西北方向
C. 昼长夜短 D. 正值多雨季节
“双十一”期间,南通的陈先生从网上选购了一批花卉,为了能让花卉顺利越冬,他专门建了一个小型阳光房(图1)。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题。
6. 建阳光房可以
A. 增强① B. 减弱② C. 增强③ D. 增强④
7. 陈先生网购的花卉,最有可能是
A. 新疆天山的雪莲花 B. 河南洛阳的牡丹花
C. 云南昆明的山茶花 D. 江苏南京的腊梅花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8. 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C. 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作物光合作用
D.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
9. 大棚打开门时,正确的空气流动情况应该是下图中的
A. B.
C. D.
10. 每年7、8月,南京郊区农民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主要目的是
A. 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作物存活率
D.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
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欧洲白鹳在迁徙过程中主要通过滑翔飞行以节省体力,但也会通过扇动双翼飞行。下图为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1. 欧洲白鹳在初春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地没有走直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充分利用海陆风 B. 低湿地分布较广
C. 避开天敌 D. 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12. 欧洲白鹳在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后,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该线路飞行距离更近 B. 寻找新的栖息地
C. 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D. 开辟新的迁徙路线
13. 欧洲白鹳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00-15:00,是因为此时
A. 食物较丰富,觅食较容易 B. 风力较大,便于飞行
C. 天气晴朗,飞行视野好 D. 上升气流显著
?
?? 热带云雾林是指潮湿热带地区经常被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掩盖的森林,主要分布在气温较低、风力强劲、空气相对湿度较大、云雾出现频率较高的狭窄海拔范围内。图1示意热带云雾林区云雾成因,图2示意海南岛热带云雾林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图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2
14. 有关热带云雾林说法错误的是
A. 阴天的夜晚水汽更丰富,雾出现的次数更多
B. 水汽沿着山体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降温,凝结成雾
C. 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雾出现的频率较旱季高
D. 热带云雾林树林矮小,植株密度大,附生植物丰富多样
15. 仅从纬度角度推测,图7中三个采样地热带云雾林分布的最低海拔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16. 下列地区最可能出现热带云雾林的是
A. 秘鲁境内安第斯山脉 B. 美国境内落基山脉
C. 中国境内喜马拉雅山脉 D. 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脉
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图中出现的时间是夜晚 ?②图中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8. 对于图中的气温、气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 图中的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
C. 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
D. 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冷却降温到?0℃以下,水汽在地面或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民间有“雪落高山,霜打洼地”之说。下图示意山谷风的形成原理。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 霜常出现在
A. ?初春 B. ?初秋 C. ?春末 D. ?夏末
20. 图中
A. ?①表示夜晚山风 B. ?②表示白天谷风
C. ③表示夜晚谷风 D. ④表示白天山风
21. 图示气流可解释“霜打洼地”成因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茶树是一种适宜在云雾天气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经济林木,下图为某茶场生产设施图和安徽南部山区某谷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茶园设置黑纱帐的主要目的是 ( )
A. ?阻挡茶园地面辐射为茶园保温 B. ?黑纱账吸热以提高温度
C. ?削弱太阳辐射强度 D. ?防止害虫飞入茶园
23. 每年春季,冷空气时常侵入皖南,为最大限度减轻冻害的发生,茶园最宜布局在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为大陆、海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随纬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
24. 曲线③表示( )
A. 大陆气温年较差 B. 大陆气温日较差
C. 海洋气温年较差 D. 海洋气温日较差
25. 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 )
A. 北半球高纬度陆地 B. 南半球高纬度陆地
C. 北半球高纬度海洋 D. 南半球高纬度海洋
二、综合题
26. 下图是“某地近地面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2)在右图中用四个箭头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3)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A地空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若此时为夜晚,A、B两点中表示陆地的是________,吹________(海/陆)风。
(5)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AB两地中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地。
27. 如图是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有关要求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辐射:①______④______⑥______.
(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__,根本热源是______.
(3)图中⑥辐射代表大气的______作用,用此原理解释为什么CO2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入侵,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5)图中③⑤表示大气的______作用,根据此原理解释为什么晴天白天的温度高于阴天白天的温度.
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R湖区住略图。R湖是一个堰塞湖,发源于高山地区的L河被冰川沉积物所阻断,在幽深的峡谷中汇水成湖。湖面海拔300多米,面积近6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50米。注入湖泊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其中L河是吐纳湖水的主要河流,L河流量丰富,水流湍急,R湖湖水随L河西流不止,湖面湖水却是平静如镜,水不扬波。R湖水温稳定,在世界众多湖泊中年温差和日温差明显偏小,终年不冻。夏季午后,湖泊周边地区云雨天气多见,令人称奇的是,周边云雨越盛湖泊上空越是云雨少见。
(1) 推测R湖在世界众多湖泊中年温差偏小的原因。
(2) 分析R湖日温差小于周边地区的原因。
(3) R湖夏季午后云雨少见,结合R湖水温稳定的特点归纳其原因。
(4) 说明R湖湖面平静的原因。
?
2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 大兴安岭地区人工种植的蓝莓多为进口品种,主要分布在山谷、洼地地区。该地区的蓝莓品种均喜湿、怕旱、耐寒,但在超低温天气下,仍需要人工堆雪来减轻冻害。果农发现,冬季时半山坡的野生蓝莓和山谷中种植的蓝莓受到冻害程度不同。随着蓝莓产量的提高,目前已有30多家蓝莓加工企业崛起于大兴安岭地区。下图为大兴安岭某地区冬夏季节山谷、山顶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1)与夏季相比,说出山顶冬季气温的特点。
(2)判断更易受到冻害的是半山坡的野生蓝莓还是山谷种植的蓝莓,并分析其原因。
(3)试分析阐述当地果农采用人工堆雪方式来减轻蓝莓冻害的简单原理。
(4)分析大兴安岭地区大力发展蓝莓加工企业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1、D 2、D【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会读图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与广州相比,拉萨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故①小,A错;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从赤道到两极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拉萨比广州纬度低,故②小,B错;③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而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较多,D对,C错。故选D。【分析】
本题考查拉萨成为“日光城”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会读图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图表可知,拉萨年日照时间长,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主要是因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D对;海拔高处的部分与日地距离可忽略,A错;旅游业发达是“日光城”的影响而非原因,B错;拉萨属于低纬度地区,我国东北纬度更高,夏半年白昼更长,但年太阳总辐射量比拉萨少,C错。故选D。
3、B 4、A 5、B【解析】略
6、C 7、C【解析】本题考查建阳光房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根据题意知,为了使花卉顺利越冬,建阳光房,阳光房不能增强太阳辐射(①)及减弱地面辐射(②),可以减少地面辐射向阳光房外的散热,即④减弱,从而增加大气逆辐射(③),起到保温作用。综上可知,C对,ABD错。故选C。
本题考查花卉的特点及分布。根据题意知,该花卉不易越冬,而天山雪莲、洛阳牡丹、南京腊梅均可在南通越冬,ABD错;昆明纬度低,热量条件比南通好,山茶花不耐寒,在南通需要防寒,不易越冬,C对。故选C。
8、C 9、A 10、D【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改变。塑料薄膜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基本上是透明的,削弱的很少,也没有提高光照强度,C符合题意;大棚内地面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热量,塑料大棚阻碍长波辐射,因此,大棚内热量不易散失,从而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A不符合题意;通过对塑料大棚通风,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土壤的水分,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读图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大棚内温度高,大棚外温度低,在门打开时,大棚内热的气体密度小,从门上部流出,大棚内气压降低;大棚外冷气体密度大,气压高,使冷气流从门的下部进入大棚。符合此特征的为A图,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覆盖黑色尼龙网的作用。大气逆辐射与空气中水汽、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少有关,黑色尼龙网不能增加大气逆辐射,也不能提高夜间的温度,A错;地面辐射是地面向外释放能量的形式,尼龙网也不能阻止地面辐射,也不能增强地面辐射,BC错;黑色尼龙网可以阻挡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不会太高,从而减少蒸发,D对。故选D。
11、B 12、C 13、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欧洲白鹳迁移路线的因素。读图可知,欧洲白鹳初春迁回过程中沿海岸线飞行,主要是沿海地区海拔低,湿地分布较广,适合欧洲白鹳觅食和休息,而如果走直线,将穿越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难以觅食和喝水等,B对;由南半球到北半球,有海风也有陆风,沿线也有天敌,沿海地区人类活动较多,ACD错。故选B。
本题考查动物迁徙路线及成因。欧洲白鹳在迁徙过程中主要通过滑翔飞行以节省体力,由于受西风的影响,部分欧洲白鹳会被吹离原有路线,所以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因此原因与大气环流有关,C对;②到③再到④的距离明显要远于②直接到④的距离,A错;白鹳喜欢沿低湿地飞行,②到④沿线的低湿地条件远好于②到③地沿线,不是新的路线开辟,BD错。故选C。
本题考查动物迁徙时段及成因。由于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00-15:00,此时是白天升温的时段,而受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森林和水域升温慢,表现为下沉气流,不利于飞行,所以选择避开广阔的森林和水域,或是寻找最为狭窄的地方通过,这些地方气流上升运动,有利于飞行,D对;白鹳每天迁徙时是在天上飞行,而不是觅食,因此,与食物丰富程度无关,A错;10:00-15:00时段并不一定是风力最大时段,B错;并非每天都在此时段天气晴朗,C错。故选D。??
14、A 15、A 16、A【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热带云雾林形成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热带云雾林主要分布在气温较低、风力强劲、空气相对湿度较大、云雾出现频率较高的狭窄海拔范围内,其形成主要是暖湿气流沿着山体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降温,凝结成雾,热带云雾林树林矮小,植株密度大,附生植物丰富多样,BD不符合题意;我国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空气相对湿度大,雨季雾出现的频率较旱季高,C不符合题意;阴天的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地面气温较高,不易形成雾气,A符合题意。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可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热带云雾林主要分布在气温较低、风力强劲、空气相对湿度较大、云雾出现频率较高的狭窄海拔范围内。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热带云雾林分布的最低海拔高度越高。图示三个采样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序是①②③,则热带云雾林分布的最低海拔由低到高排序是①②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抓住热带云雾林的形成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热带云雾林的定义和形成条件可知,关键词有“热带地区”、“潮湿”、“气温较低”等,由此可知,①即要位于热带地区,又要气温较低,因此,要求山脉海拔高;②空气相对湿度较大。
【解答】秘鲁境内安第斯山脉地处热带地区,且山地海拔高,最可能出现热带云雾林,A正确;美国境内落基山脉、中国境内喜马拉雅山脉和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脉分布地区纬度较高,水汽含量较少,不易出现出现热带云雾林,BCD错误。故选A。
17、D 18、D【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热力环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山坡处的大气因为更接近地面,所以白天地面增温快,山坡处大气受地面影响大,气温高,气压低,而谷地处的大气远离地面,受地面影响小,所以气温低,气压高,风从山谷吹向山坡,为谷风;夜晚相反。根据等值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以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高”的规律,图示山谷处甲地等温面向下弯曲,所以山谷气温低于相同海拔的山坡;山谷处甲地等压线向上弯曲,所以山谷气压高于相同海拔的山坡。综上可判断,图中出现的时间是白天,此时吹谷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热力环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高,AB错误;根据等值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规律,图示甲地等压线向上弯曲,所以甲地气压高于相同海拔的乙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9、A 20、B 21、D
【解析】本题考查霜的形成。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冷却温度降到0°C以下,水汽在地面或物体上直接凝华而形成的白色冰晶。初春气温较低,空气中水汽较多,易形成霜。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山谷风的形成和读图分析能力。热力环流是山谷风形成的原因。白天,山坡吸热快,靠近坡面的空气受热上升,离坡面较远的空气温度较低,形成下沉气流,这是谷风的形成过程;夜晚,山坡冷却块,靠近坡面的空气冷却下沉,山谷中间的空气气温高,被下沉气流抬升,这是山风的形成过程。
【解答】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②表示白天谷风,④表示夜晚山风,①③表示大气的垂直运动,B对,ACD错。故选B。
本题考查“霜打洼地”的成因。夜晚大气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水汽易达到冰点。夜晚山顶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冷空气密度大,到达山谷或洼地后,空气稳定,于是洼地中的冷空气越积越多,气温便降得很低,一般洼地比周围的平地气温低4—5度。因此山坡和平地还没有霜时,谷底和洼地就已经有霜,如果山坡和平地有霜的话,谷底和洼地的霜会更重。图中④表示夜晚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造成“霜打洼地”。故选D。
22、C 23、D【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了解茶树的生长环境特征是关键。
【解答】
茶树是一种适宜在云雾天气条件下生长发育的林木,说明茶树生长不宜强光照射。茶园设置黑纱帐的主要目的为削弱太阳辐射,防止强光照射伤害茶叶,影响茶树叶片的质量和产量,C正确;纱帐有空隙,对茶园水分和防止害虫飞入茶园影响较小,AD错误;深色物体可以吸热,但是纱帐有空隙也可以散热,所以不会提高温度,B错误。故选C。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是关键。山顶和谷底受热不均匀,产生了大气的垂直和水平运动,从而引起热交换,不一定谷底一直比山顶热。掌握这点就可以判断本题。
【解答】
冬季冷空气易沉积于谷底,加重冻害,读图可知②③位于谷地,BC错误;谷底北侧④为山的南侧,光照条件好,热量足,受冷空气影响小,D正确;谷底南侧①为山的北侧,迎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大,A错误。故选D。
24、B 25、A【解析】本题考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的判断。整体而言,气温年较差比气温日较差大,所以①②是气温年较差,③④是气温日较差。大陆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同纬度的海洋高。所以①是大陆气温年较差,②是海洋气温年较差。③是大陆气温日较差,④是海洋气温日较差。 B对,ACD错。故选B。?
本题考查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的地区。据图可知,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60°附近;60°N附近为陆地,故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应出现在60°N附近,对应北半球高纬度陆地,选A。
26.【答案】(1)④ ? ⑤
(2)见图
(3)地面冷热不均?? B?? A?? 冷却收缩下沉(4)A?? 陆(5)A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点。
(1)据图可知,图中位于同一等压面的①②③各点气压相等;随高度升高,气压逐渐降低,故④>①=②=③>⑤,所以气压最高的为④,最低的为⑤。?
(2)?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可知,气压最高的为④,最低的为⑤,故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即④流向⑤,故热力环流为逆时针流动。如下图:(A→B→④→⑤→A)。
(3)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近地面气压和高空相反,根据高空气压高的为④,低的为⑤,B是低压,A是高压,所以受热的是B,气压较高的是A,A地空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冷却收缩下沉。
(4)若此时为夜晚,陆地热容量小,陆地冷形成高压,海洋热形成低压,风从高压吹低压,故A、B两点中表示陆地的是A,吹陆风。
(5)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城市气温高,形成低气压,郊区气温低,形成高气压,所以表示郊区的是A地。
27.【答案】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太阳辐射;保温;D;削弱
【解析】解:(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是地面长波辐射;⑤是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⑥是大气逆辐射.
(2)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根本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3)图中⑥辐射是大气逆辐射,具有保温效应,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4)农民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效应,D选项正确.
(5)由题中图,③⑤表示大气的削弱作用,阴天日照不及晴天,到达地面的光线少,最高气温自然低于晴天,然而阴天湿度大,到了夜间,水将白天吸收的热放出因为水比热容大降低一度放出的热量比一般物质多,加热了周围的物体,使气温下降较少.故阴天最低气温高于晴天.
故答案为:(1)①-太阳辐射;④-地面辐射;⑥-大气逆辐射.
(2)地面,太阳辐射.
(3)保温.CO2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CO2含量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温度也升高,从而导致温室效应.
(4)D.
(5)削弱.阴天的白天,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所以温度低于晴天的温度.
地球吸收了太阳光后,除去反射会太空的部分,其他大部分被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大气的作用,大气能减弱地球热能的反射作用,而且可以存储这些热量,除了辐射,其他形式的热传递都要通过物质,大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把热量保存在地表.
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特点.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28.【答案】?(1)水量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较强;高山阻挡冷空气,冬季温暖(地处谷地,与周边热量交换少;靠近海洋,气温受海洋调节);夏季冰川融水注入,水温偏低。
(2)湖泊比热容大,气温变化比周边陆地慢;地处谷地,气温变化比周边山地慢。
?(3)夏季午后周边区域气温高,R湖(因湖水稳定)气温偏低,形成热力环流,湖面区域受下沉气流影响。
?(4)(受沉积物阻挡,)落差小,流速慢;水量大,河流吐纳对湖水运动影响小(缓冲作用强);山地环抱,风浪小。
【解析】(1)本题考查R湖在世界众多湖泊中年温差偏小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学会分析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材料可知,R湖水量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较强。地处谷地,与周边热量交换少,气温日较差小。高山阻挡冷空气,冬季温暖。靠近海洋,气温受海洋调节。夏季冰川融水注入,水温偏低。所以气温年较差小。
(2)本题考查R湖日温差小于周边地区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湖泊比热容大,气温变化比周边陆地慢。地处谷地,与周围热量交换少,气温变化比周边山地慢。所以日温差小。
(3)本题考查R湖夏季午后云雨少见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学会分析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夏季午后周边区域气温高,R湖面积大,湖水稳定,气温偏低。湖陆间形成热力环流,湖面区域受下沉气流影响,多晴天。
?(4)本题考查R湖湖面平静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学会分析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R湖受沉积物阻挡,落差小,流速慢。水量大,河流吐纳对湖水运动影响小。周围山地环抱,风浪小。所以湖面平静。
29.【答案】(1)冬季山顶气温低于夏季;冬季山顶气温日较差明显小于夏季;冬季山顶气温全天高于山谷气温。
(2)山谷种植的蓝莓。原因:冬季夜晚时,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使山谷的气温更低;与长期生长在本地的野生蓝莓相比,进口蓝莓对当地极低温环境适应性较差。
(3)冬季时堆雪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堆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
(4)蓝莓产量较大,原料丰富;蓝莓果实容易腐烂变质,不便于长距离运输;延长产业链,提高蓝莓产业附加值,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等。
【解析】(1)本题考查山顶冬季气温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山顶冬季气温和夏季气温的特点。读图可知,冬季山顶气温低于夏季;冬季山顶气温日较差明显小于夏季;冬季山顶气温全天高于山谷气温。
(2)本题考查山谷种植的蓝莓更易受到冻害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山谷气温的特点。山谷种植的蓝莓更易受到冻害。原因:冬季夜晚时,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使山谷的气温更低;与长期生长在本地的野生蓝莓相比,进口蓝莓对当地极低温环境适应性较差。
(3)本题考查当地果农采用人工堆雪方式来减轻蓝莓冻害的原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大气的受热过程的原理。冬季时堆雪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堆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
(4)本题考查大兴安岭地区大力发展蓝莓加工企业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大兴安岭地区大力发展蓝莓加工企业的原因。?蓝莓产量较大,原料丰富;蓝莓果实容易腐烂变质,不便于长距离运输;延长产业链,提高蓝莓产业附加值,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