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猜一猜:什么动物小时候用四条腿走路,后来用两条腿走路,老了三条腿走路?
说一说:最早的人是从哪里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神话传说?
女娲造人:
一则新闻:在山西省吉县人祖山发现疑似女娲遗骨。根据14C同位素测定,该遗骨为6200年前生活的古人,可能是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听到此新闻,你会怎么想?
上帝造人:
《圣经》
Ⅰ.自主学习目标
1.认识进化论及其建立者达尔文;
2.阅读P2观察和思考并比较人类与类人猿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的异同点。
3.现代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什么?他们主要分布地区有哪些?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完成P3讨论题。
4.阅读P4资料分析古人类化石和遗物认识到人类是如何起源的?完成P5讨论题。
5.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现代人类是怎样与自然环境进行长期斗争并逐渐进化来的。
Ⅱ.预习检测
1.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 提出了 ,提出了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2.说出四种现代类人猿 、 、 、 与人类血缘关系最近的是 。
3.目前最古老的化石之一是距今300万年前的 化石,其下肢骨 和现代人类较相似,想象她的运动方式是 ,而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比距今300万年前的古人类更进化的特征是:不仅能 ,还能 。
4.1929年 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晚年被誉为龙骨山的守望者的是 。
长臂猿
进化论
森林古猿
达尔文
猩猩
大猩猩
黑猩猩
黑猩猩
直立行走
使用工具
制造工具
裴文中
贾兰坡
少女露西
一、进化论与达尔文
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森林古猿。
Ⅲ新课解疑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5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和搜集了动物、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行的概念。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
现代类人猿
二、现代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异同点
相似之处:
两眼生在前方,手有五指,足有五趾,而且拇指(趾)与其他四指对生,便于抓握,身体能够直立,没有尾巴;面部表情丰富,能表现喜、怒、哀、乐的情绪。
不同之处:
①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是直立行走。
②能否制造工具: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一般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③脑发育程度不同:类人猿脑质量为1500g;人脑质量达到4500g,语言文字能力强。
上面显示的是四种现代类人猿图。请你观察类人猿图,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3.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赤道地区一带
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森林中
长臂猿生活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
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
1.它们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2.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科学技术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促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相反,现代类人猿不具备这些能力;加之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以及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乱捕滥杀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等,这些都使得现代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
3.根本区别:
①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是直立行走。
②能否制造工具: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一般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③脑发育程度不同:类人猿脑质量为1500g;人脑质量达到4500g,语言文字能力强。
三、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 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说一说:森林古猿是如何向人的方向发展的?[可从环境的变化、运动方式的改变、工具的使用、脑容量的变化、语言的产生等方面思考]
地形变化
气候变化
森
林
古
猿
树栖生活转到地面生活
继续留在森林,树栖生活
类人猿
人类
距今300万年前的化石
——”露西(Lucy)”少女
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
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象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直立行走
上肢细,下肢粗;
髋骨宽。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有力的证据!
1、“东非人”用图中所示的石块做什么?
2、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当作工具,用来
砍砸和削刮物体
具有制造和使
用工具的能力
运动方式:
劳动方面:
穿衣方面:
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
森林古猿
南方古猿
能人
直立猿人
智人
半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
不会使用工具→ 使用天然工具→ 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 → 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在劳动中产生语言)
赤身裸体 → 懂得御寒、遮羞
根据阅读第6页的短文,你能判断下列陈述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吗?
1.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2.“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3.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4.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5.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事实
观点
技能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
事实:指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对象。
观点:是指从一定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
Ⅳ
1.下列动物不属于类人猿的是( )
A.森林古猿 B.长臂猿 C.猩猩 D.黑猩猩
2.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 )
A.由于其他动物入侵 B.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C.为了扩大领地 D.为了躲避敌害
3.在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人类的主要标志( )
A.能直立行走 B.使用工具 C.产生了语言 D.脑量增加
4.人区别于类人猿的特点不包括哪一项( )
A.人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B.人有喜怒哀乐等表情
C.人有语言、有意识 D.人能直立行走,有灵活的双手
Ⅴ巩固练习
A
B
A
B
5.人类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都依赖于生物圈的( )和( ),人类的活动更( )和( )着生物圈。
6.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是( )
A.同祖先一样,过着以洞居为主的寒带丛林生活
B.同祖先一样,过着以洞居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
C.同祖先一样,过着以树栖为主的寒带丛林生活
D.同祖先一样,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
7.从目前所了解到的事实可以得出,人类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亚洲 B.非洲 C.美洲 D.欧洲
资源
环境
影响
改变
D
B
8.从古猿到人的过渡过程中,古猿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是( )
A.身体重心平移至头部 B.拇指与四指相对
C.骨盆变长增厚 D.由四肢行走变两足直立行走
9.研究表明: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盲肠相似,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
A.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B.人和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人比猿高等 D.现代的猿也能进化成人
10.下列哪项不能说明“露西”很可能采取的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
A.具有比较细长的上肢骨 B.具有粗长的下肢骨
C.骨盆上下扁 D.骨盆左右阔
D
B
A
二、提高题
1.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
①( )。类人猿主要是臂;人类则主要是直立行走.
②( )。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③( )。类人猿脑的重量约为1500克,没有语言文字能力;人脑的重量约为4500克,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运动方式不同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脑发育程度不同
12.森林古猿化石是常见的古猿化石。拉玛猿是与森林古猿相当接近的进步猿类,生活在1400万年到1000万年前,是人类的远祖,我国云南禄丰及开远均曾发现过这类化石。巨猿是发现于我国南方的巨大猿类化石,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旁支,除中国外,在印巴次大陆还发现了另一个种。南猿是人类进化中稍后阶段(约500万年到100万年前)的代表,其中有些成为进化中的旁支(如非洲南猿和粗壮南猿等)而与真人曾同时存在。南猿化石主要发现于非洲南部及东部。猿人又称直立人,生活于300万年到30万年前,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分为早期猿人(以能人为代表)和晚期猿人(如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等)。古人又称尼安德特人或简称尼人,生活于距今20万年左右至5万年,我国已发现有马坝人、丁村人、长阳人等,称为早期智人。新人亦称克鲁马努人或晚期智人,生活于5万年前至现代。
①列出上述文字中有关的事实和观点。(各3条)
事实:
A.我国云南禄丰及开远均曾发现过拉玛猿化石;
B.巨猿是发现于我国南方的巨大猿类化石;
C.南猿化石主要发现于非洲南部及东部
观点:
A.拉玛猿是与森林古猿相当接近的进步猿类;
B. 南猿是人类进化中稍后阶段(约500万年到100万年前)的代表,其中有些成为进化中的旁支(如非洲南猿和粗壮南猿等)而与真人曾同时存在;
C.古人又称尼安德特人或简称尼人,生活于距今20万年左右至5万年
②请根据上述文字的有关观点或事实,表达出自己关于由猿进化到人的观点。(可用文字或图表表达)
拉玛猿→巨猿→南猿→猿人(直立人)→早期猿人(以能人为代表)→晚期猿人(如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等)→早期智人(古人又称尼安德特人或简称尼人)→晚期智人(新人亦称克鲁马努人)
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自己的迫害: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结合本节课,应如何理解?
人类被称为“生物圈的主宰”,那么,是否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大猩猩等类人猿正面临灭绝的危害,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