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2 13:0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9课 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2)代表: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特区”发展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借鸡生蛋
厦门
深圳
汕头
珠海
观察思考
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集中在哪两个省份?为什么率先在这两省设立经济特区?
①靠近国际市场。
②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③交通便利。
④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
1979年的深圳
深圳——对外开放的“窗口”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据统计:深圳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27.3%。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经济特区的设立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引进
推动
扩大
发展
请进来
对外经济交流;
国内进一步改革;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1、1984年、1985年、1988年、1990年、1992年有哪些举措?概括简要回答。
2、说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
大家自学课本43-44页,标划、背诵下列问题。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厦门
深圳
汕头
珠海
北海
广州
湛江
福州
温州
宁波
南通
连云港
青岛
烟台
秦皇岛
大连
上海
天津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1.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2.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港口城市)。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3.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4.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最大的经济特区)。
5.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6.1992年,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
进入90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开放逐渐向内地推进。
上海浦东新区一角
浦东自开发开放以来,经济始终年均增长保持两位数,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90年的60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4001.39亿元,1990年工业总产值177亿元,2009年总产值达7038.19亿元;外贸出口由1993年的12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576.5亿美元。浦东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为上海国民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对上海建设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南
浦东
环渤海地区
长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区
珠江三角洲
1992重庆
(点——线——面)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走出去
向外延伸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是处理世界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
负责制定和监督多边贸易规则
组织多边贸易谈判
解决贸易争端。
英文缩写WTO
①中国需要世界。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发展中国家若不想长期落后、被动挨打,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力,还能够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
②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世贸组织几任总干事先后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相同的意愿:WTO极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
2. 中国加入WTO的历程
2001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批准我国为正式员。
①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②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③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④是必然选择,是接轨的契机,标志世界大市场对中国开放,符合利益;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课堂小结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2001年12月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对外开放
在深圳视察时
习近平提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征程
在博鳌论坛上习近平向世界重申
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给世界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