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 内容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2)课时
备课 日期 月 日 课型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2.有感情的朗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里描写。 3.围绕主席“常人情怀,伟人胸怀”想象晚上写批示时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并写一小段话。
教学 重难点 品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里描写的关键词句,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常人的爱子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自主预学】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金日成首相要求把毛岸英的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因为 。 3.彭老总请求破格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这是因为 。 4.毛泽东虽然深爱自己的长子,想和他见上最后一面,但最终还是 。 5.划出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写上自己的体会。 6.文中有那些描写人物的好方法? 【自主展学】 一、感受伟人胸怀 可他不仅仅是一位父亲,更是一个国家的主席。两封截然不同的电报相继送达,他的哪些举动又让你久久不能忘怀呢? 1、?PPT: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仰起头,强忍,眷恋) (1)你读懂了什么?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个句子。 (我从“强忍”……因为他是国家主席,秘书正在汇报工作。处变不惊,一言一行要做表率)(也许毛主席仰起头的那一瞬间,泪水便滑落脸颊,他努力地泪水逼了回去。 无限的眷恋中,也许在说,儿子啊,你怎么就不在了呢,你还那么年轻!) (2)毛泽东这些动作、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深深地记住了这位深陷痛苦沼泽,无法自拔的父亲形象!在表现人物心情、性格等方面时,适当使用神态描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位强忍着心中悲痛的父亲,让我们再来走进他支离破碎的内心吧!齐读! 2、还有哪里让你感动? PPT出示: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哪里让你感动?(两个反问句,他们是否悲痛?他们想不想见儿子的遗容?)把你的感动读出来吧。(2—3人回答)长的段落要学会一句句地分析! (2)是啊,即使其他烈士的遗体都不能运回国,作为国家主席,他想破格运回自己的儿子,能不能办到?可是他有没有这样做?而是推己及人!由自己的痛苦想到了其他父母,想到了朝鲜人民的意愿,最终放弃了最后一次见儿子一面的机会。 此时,你如何评价这位父亲? (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是毛泽东在《七律 到韶山》中的豪言壮语。 PPT出示:毛主席的五位亲人:妻子杨开慧、大弟弟毛泽民、二弟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侄子毛楚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牺牲。而唯一健康,被寄予厚望的,最心爱的长子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是一位父亲,但他更是一位国家主席,是一位伟人。他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将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那博大的伟人胸怀令人震撼,更让人肃然起敬!(板书)让我们读出对毛泽东的钦佩之情吧! 3、然而,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却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PPT出示本段,这个段落可以删去吗? (黯然,神态描写) 不能,很心痛。(黯然:失魂落魄,主席把目光转向窗外是为了分散注意力,因为他不愿相信岸英牺牲了。)生说理解,读句子。 二、发挥想象,表达主席情怀 (1)其实毛岸英的牺牲给毛主席带来的悲痛一直延续到26年后——毛主席逝世。在整理主席遗物时,发现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一条毛巾,这些东西不是主席的,而是他的爱子毛岸英的。多么刻骨铭心的父爱啊! (2)这篇文章最感人的就是对主席的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把一个普通的父亲形象和一个伟人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我们的眼前。 (3)师:文章最后一段写道: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便戛然而止。PPT:这一个晚上,10多个小时主席又是经过了怎样的煎熬,最终作出“不破格运回”的抉择呢? 弹性部分:(请结合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人的胸怀,写两三句他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 那天晚上,_________________ 主席坐在床上,_________________ 主席躺在床上,_________________ 主席在卧室里,_________________ 给出了四个开头,任选一个写作,让我们一起走进主席忍痛写批示的那个晚上吧!生写作。 你笔下的主席是怎样艰难地度过一个晚上的? 生念文字。 (4)电视剧《毛岸英》中有一个片段,真实再现了当时的情形。(课件播放电视剧《毛岸英》片断)毛主席用颤抖的双手抽出火柴,点亮了办公桌上的蜡烛,他要为儿子照亮天堂的路。相框里的父子俩靠在一起,欢声笑语还萦绕在耳旁。如今,却再也不能相见了!毛主席的心在滴血,往日分离又再见的场面清晰浮现在眼前。那一声声爸爸,此刻却犹如万箭穿心,一声一声地扎进主席的身体里! (5)镜头上定格的这位老人就是我们伟大的诗人、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然而,此刻我更愿意称呼他为父亲。一位有着丧子之痛、有着常人的感情,伟人的胸怀的父亲。 纵然内心已支离破碎,主席依旧用颤抖着的手在电文稿上写下这样一行大字—— (大屏幕显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纵然千般不舍,万般不忍,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在电文稿上做出这样的批示。 (生齐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自主练学】 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理解:忠骨”指忠臣的遗骸。“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自主拓学】 1.对主席来说,那是个不眠之夜,你从哪些方面想象主席那一夜的情景的?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你能想象那天晚上主席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小练笔) 2.(出示灯片)毛泽东是父亲也是主席,他深爱着自己的儿子,也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悲痛中、矛盾中,他选择了国家,这是一个平凡的毛泽东,这是一位伟大的主席。让我们带着对烈士毛岸英的歌咏,带着对这位父亲的理解,带着对主席的钦佩,再来齐读这批示。 师:这批示里有慈父的痛楚,更有一个领袖的博大胸襟!这批示里有常人的情怀,更有一代伟人的恢宏与豪迈! 生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板书设计】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闻噩耗──悲痛 动作 做抉择──艰难 语言 写批示──忍痛 神态 心理
教学 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1张PPT)
2020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2课时
自主预学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金日成首相要求把毛岸英的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因为 。
3.彭老总请求破格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这是因为 。
4.毛泽东虽然深爱自己的长子,想和他见上最后一面,但最终还是 。
5.划出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写上自己的体会。
6.文中有那些描写人物的好方法?
自主展学
可他不仅仅是一位父亲,更是一个国家的主席。两封截然不同的电报相继送达,他的哪些举动又让你久久不能忘怀呢?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我从“强忍”……因为他是国家主席,秘书正在汇报工作。处变不惊,一言一行要做表率)(也许毛主席仰起头的那一瞬间,泪水便滑落脸颊,他努力地泪水逼了回去。
无限的眷恋中,也许在说,儿子啊,你怎么就不在了呢,你还那么年轻!)
仰起头
强忍
眷恋
(1)你读懂了什么?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个句子。
毛泽东这些动作、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深深地记住了这位深陷痛苦沼泽,无法自拔的父亲形象!在表现人物心情、性格等方面时,适当使用神态描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位强忍着心中悲痛的父亲,让我们再来走进他支离破碎的内心吧!齐读!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2)是啊,即使其他烈士的遗体都不能运回国,作为国家主席,他想破格运回自己的儿子,能不能办到?可是他有没有这样做?而是推己及人!由自己的痛苦想到了其他父母,想到了朝鲜人民的意愿,最终放弃了最后一次见儿子一面的机会。
此时,你如何评价这位父亲?
(1)哪里让你感动?(两个反问句,他们是否悲痛?他们想不想见儿子的遗容?)把你的感动读出来吧。长的段落要学会一句句地分析!
伟人胸怀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是毛泽东在《七律到韶山》中的豪言壮语。
毛主席的五位亲人:
妻子杨开慧、大弟弟毛泽民、二弟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侄子毛楚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牺牲。而唯一健康,被寄予厚望的,最心爱的长子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是一位父亲,但他更是一位国家主席,是一位伟人。他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将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那博大的伟人胸怀令人震撼,更让人肃然起敬!
“然而,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却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这个段落可以删去吗?
不能,很心痛。(黯然:失魂落魄,主席把目光转向窗外是为了分散注意力,因为他不愿相信岸英牺牲了。
(黯然:神态描写)
(1)其实毛岸英的牺牲给毛主席带来的悲痛一直延续到26年后——毛主席逝世。在整理主席遗物时,发现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一条毛巾,这些东西不是主席的,而是他的爱子毛岸英的。多么刻骨铭心的父爱啊!
(2)这篇文章最感人的就是对主席的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把一个普通的父亲形象和一个伟人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我们的眼前。
文章最后一段写道“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便戛然而止。
这一个晚上,10多个小时主席又是经过了怎样的煎熬,最终作出“不破格运回”的抉择呢?
(请结合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人的胸怀,写两三句他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
那天晚上,_________________
主席坐在床上,_________________
主席躺在床上,_________________
主席在卧室里,_________________
给出了四个开头,任选一个写作,让我们一起走进主席忍痛写批示的那个晚上吧!
镜头上定格的这位老人就是我们伟大的诗人、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然而,此刻我更愿意称呼他为父亲。一位有着丧子之痛、有着常人的感情,伟人的胸怀的父亲。纵然内心已支离破碎,主席依旧用颤抖着的手在电文稿上写下这样一行大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理解:忠骨”指忠臣的遗骸。“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小练笔:对主席来说,那是个不眠之夜,你从哪些方面想象主席那一夜的情景的?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你能想象那天晚上主席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闻噩耗──悲痛 动作
做抉择──艰难 语言
写批示──忍痛 神态
心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